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的艺术

2009-07-18 13:52:30来源:艺术眼     作者:

   

作者:怀心

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

    Martin Creed 1968年出生,成长在英国的格拉斯哥,他学的是艺术专业。2001年,他获得了很多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特纳奖。很多人认为他是观念艺术家,但他自己并不这么看。至于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从他的作品里试着去寻找吧。

    作品的命名方式

    他的作品都有编号,这是他1987年开始决定这么做的。这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是,他的作品名字往往就是作品本身具体入微的描述,比如:

    作品第 88号,一张A4纸揉皱成一个球(a sheet of A4 paper crumpled into a ball);

    作品第159号,墙中间有件东西,(Something in the middle of a wall);

    作品第200号,一个特定的空间里的一半的空气Half the air in a given space;

    作品第812号,标志笔划在纸上Marker pen on paper;

    作品第309号,一张被撕碎的纸A sheet of paper torn up;

    作品第 264号, 墙上的两个突起Two protrusions from a wall。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他2001年获得特纳奖的作品,这也许是人们提起Matin Creed的时候会最先想起来的作品,标题叫 “作品第227号,这些灯会忽明忽灭”( the lights going on and off)。

    特纳奖获奖作品:这些灯会忽明忽灭

    这件作品看起来是一个又大又空的房间,唯一有动静的是霓虹灯在那个房间里的忽明忽灭——完全和标题描述的一模一样。观众除了通过标题来印证这个现象之外,看不到任何别的线索。

    这件作品引起了当时英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他们集中讨论的问题是,艺术简单到这个程度还能不能被称为艺术?艺术的最低限度在哪里?这其中反应最强烈的是艺术家Jacqueline Crofton ,他朝那个霓虹灯屋子的墙上扔了一个鸡蛋以示抗议。但特纳奖的评委显然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Creed就凭这件作品获得了当年的特纳奖。
[NextPage]

    特纳奖揭晓的那天,真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报纸们以大标题报告了这起事件,这次颁奖被不少人认为是最荒谬的一次。事实上,这已经不是Creed的作品第一次引起这样的争议了,因为Creed所做的,常常是让极少艺术变得更少。最后少得几乎一丝不挂。

    Creed这样的做法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解构,是一种“对赋予过多图像,信息,与意义”在作品里的一种调侃和对抗,商业社会的文化是那么的喧嚣,我们需要从这些这些喧嚣中脱身出来喘一口气。这时候,看到Creed这样的作品就像是干旱的时候淋了一场雨,很清新的感觉。

    作为一个观众,你可以继续进行“艺术的最低限度在哪里”这样的讨论,你也可以否认这是艺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个简单但却绝对不乏味的作品。

    作品第850号

    这也是一件简单得让人忘不了的作品,是Tate美术馆的Duveen委托项目。作品的内容是,每隔30秒钟,Creed就安排年轻短跑者全速跑过美术馆,那段时间去Tate的观众们,每30秒就会看到有一个人飞快的跑过Tate美术馆的新古典主义长廊,他们像钟表一样准时,一直从那一年的7月份跑到11月份。

    博物馆和画廊通常都是安静的,让人沉思的地方,而现在,观众们却意外的看到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短跑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样一个场景,你正在美术馆里专注的看一件作品,突然,一个像从另外一个世界跑来的人,他或她从正在沉思的你面前飞快的跑过,然后,消失无踪。想一想吧,这是一种什么样怪异和疏离的感觉。

    Creed做这件作品的初衷是——跑步是有活力的东西,给安静得快要睡着了的美术馆注入一点活力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参与组织短跑者的一位志愿者说,这是一件让人异常欢快的作品。而Tate美术馆的馆长Stephen Deuchar的评价则很学术,他说,这是一件简约而抒情的作品。

    霓虹灯作品

    Creed做了不少霓虹灯的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 作品220第号,“别担心”(Don´t Worry )——作品使用了柔和的鹅黄色,像一轮冬日暖阳给人带来的爱抚;镶嵌在纽约Gavin Brown画廊的一句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right)——有点盲目乐观,沾沾自喜,但也不乏一些温情脉脉。“小事儿”(Small Things)——事儿虽小,但字体却“心事重重”的占据了画廊整一面墙的戏谑。

    这其中,伦敦Tate美术馆墙上的“整个世界+这件作品=整个世界”(作品第232号,the whole world + the work = the whole world)是特别耐人寻味的作品。

    整个世界+这件作品=整个世界

    既然这是一个等式,那么擅长于数学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分析——作者是说,“这件作品”(the work)是多余的吗?还是认为“这件作品”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还是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全世界”( The Whole World)互相抵消,the work是剩下的唯一东西?

    全世界是什么?这个概念又巨大又空泛,有点不知所云,但“全世界”这个词总是能很容易的从我们嘴里脱口而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冲动啊?我们老喜欢说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说这个词的时候一点都不吃力,谁知道“全世界”是什么啊,它有多少东西我们都不知道,更何况是多了一件东西,还是少了一件东西呢。
[NextPage]

    而现在,这样一个精确到一件作品来量化“全世界”的方法被抛到了你面前,你知道这说法里蕴含的矫情和装模作样,但你就是只能对此哑口无言。你只能后悔自己怎么没有在他之前先说出这个等式来的,比如全世界+你=全世界,想一想吧,能对全世界宣布这样一个等式该是多么畅快的一件事情啊。

    在这样一件同样很简单的作品中,Creed用他的逻辑冲击了观众的逻辑,而且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Making Things(做点什么事儿)

    Creed曾经试过画画,但据他说,自己一点儿都不喜欢老是要去想究竟画什么,所以,后来他决定停止绘画,取而代之的是,他开始想,要去作的事情本身意味着什么,还有,为什么他会想要去做这些事情。

    Creed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想做点什么。除此之外,我好像什么都不知道。所以,问题是,我总是设法在做一些我自己也不知道的事情...我想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想沟通的欲望,因为我想表达我自己,因为我渴望被人爱。”

    Creed说:“有时候,我对自己都感到厌烦,厌烦我永不停止的想法。有时候,我想逃离我自己······喝酒啊,毒品啊,这些都是可以让人逃离的东西。但逃也逃不到哪里去,所以总是需要找到一条出路,可能自恋,发怒这些都是可以让人意识到自己的途径,我喜欢在我的框架里意识到我自己。”

    可能基于自己总是有“要做点什么事儿”(Making Things)的纠结, Creed对Things这个词有特别的偏爱,他做过不少和 Things有关的霓虹灯作品,比如Things, Nothing,Small Things,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right等。这些作品让人联想到,就像Creed试图在自己的框架里找到自己一样,这些“事儿们”也试图从它们本身出发去找到它们自己。它们和Creed一样,都是执迷而专注的。

    节制的材料使用

    Creed的作品是对世界的一个小小干预,他利用已有的素材和原料,而不是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种全新的东西。Creed认为,这个世界已经有足够多的´东西´,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还需要往里面添加一点什么。

    观念还是非观念

    Creed认为,他做的不是学院派所说的观念艺术,或者是那方面的学术探索,他做作品只是希望能和周围的人相互关联起来,想和别人说“Hello”。因此,他的作品主要传达的东西是情绪。

    Creed说:“对我来说它就是情绪,是最初的出发点。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想要获得点什么东西。我认为这是一个愿望,或者是一种需要。最初,我只是有做一点什么东西的冲动,然后我就去做,结果一开始做,各种问题就出现了,你就必须要去思考这些问题,试着寻找这些问题源于什么地方,那究竟是好还是坏,这些都是我自己控制不了的,这也许就是我的作品看起来像观念艺术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情绪对我来说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先抛开Creed自己的说法,作为Creed作品的观众,我们能感觉到Creed的作品是极有针对性的,他的创作看起来手法简单,但却具有颠覆性的机敏。在当今的艺术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过度的阐释和粉饰,这是一种已经过于饱和的状态,人们生活在一个到处充斥着文字和图像信息的环境里,已经有些不胜重负。而Creed的创作是试图在这样一种失重状态当中找到一点平衡的努力。他的创作反映了一种交流的焦虑,因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如此多的东西,所以他常常制作一些介于有和无的作品,以有限的手段进入,但却产生了特殊的效果。这一点是Creed的作品常常被视为观念艺术的原因。
[NextPage]

    但也正如Creed所说的,情绪在他是最重要的东西,起码是他想要不断去做作品的初衷。他渴望和人交流,而最好的和人交流的方式,就是把作品放到人们面前。Creed说:“我想要人们都爱我,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我都希望他们喜欢我。”这话听起来有些像一个任性的孩子说的,但听到这样一句话,一定会有很多成年人,在会心一笑的时候会怅然若失,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失去了用这样的方式说话的能力,失去了用这样的眼光看世界的勇气。


马丁·克里德  《一张被撕碎的纸》(a sheet of A4 paper crumpled into a ball)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一张被撕碎的纸》(A sheet of paper torn up)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墙上的两个突起》(Two protrusions from a wall)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一个特定的空间里的一半的空气》(Half the air in a given space)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这些灯会忽明忽灭》(the lights going on and off)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作品第850号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别担心》(Don´t Worry)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right)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小事儿》(Small Things)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整个世界+这件作品=整个世界》(the whole world + the work = the whole world)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事情》(Things)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椅子》(chair)

[NextPage]



马丁·克里德  《仙人掌》(cactus)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