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

2011-05-04 17:40:4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王沁

    这是一本读来感觉亲切自然的书,仿佛与一个老朋友邂逅,四目相接,他便径直向你走来,握个手就随意地聊了起来。我想,可能是因为书中收录的文章大都为友情约稿,作者下笔时无甚功利心,所以既没有试图讨好编辑、读者,也没有自我标榜矫情粉饰,只信笔书写,字里行间透着单纯朴实,读着也就舒服多了。

  后记中,作者自谓所收文章均是当散文来写。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不太会把文体当回事,尤其是散文。因为在我看来,散文与小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讲故事。作者是曾经的文艺青年,现在的人文学者,因此行文中涉及大量读书求学的往事,然而读到最后,在我脑海里却出现了一个农家子弟的形象,挥之不去。他的率真、敏锐、自强、困顿、无奈……都让我感慨、感伤、感动。作者出身贫寒农家,天资过人,敏而好学。然而,在并非仅凭个人努力和才学就可实现梦想的社会,他的人生道路注定是坎坷的。

  另一方面,作者又是幸运的。与乡村天然的血脉关联在相对封闭、优渥的书斋生活与本真的现实之间保留了最直接的沟通渠道,对一个很可能困守书斋的人文学者似乎不是坏事。作为人生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我相信故乡将永远滋养着他,成为永不沦陷的精神家园。在《过年回家》中,作者既表达了对现代化进程中土地被蚕食鲸吞的痛惜,也流露出对土地真切的依恋之情。与土地的亲密接触对作者少年时精神世界的塑造意义深远,也赋予了作者对自然的原初的敏感与多情。他对麦田的体验与赞美固然有文艺青年的影子,但更多地源于自小与土地的相依相伴。当作者引用海子的诗描述自己对麦田的体验时,我想,城市里的女人也许能辨别夏奈尔5号和第五大道香水的不同、男人分得清茅台和五粮液的香型,可是有多少人还能嗅出“麦子的清香”?尽管作者现在长居都市,感受着都市的错乱、分裂与悖谬,如《北京的乡土性与现代性》中所言,然而毕竟他还有一方故土可以回望。相比之下,我这种水泥地上长出来的盆栽植物,腹背都是日新月异光怪陆离的城市,却到哪里寄托内心深处的乡愁?

  书里故事还有很多,仅作为主干的作者的人生故事就有许多分支,但也有些小故事中,作者退居边缘,只作为叙述者出现。于是,大小纵横的故事相互编织,呈现出一个立体的空间,作者笔下所叙的一切因此溢出私人领域,而更像一个微缩的社会标本。在这个空间中,作者就像一棵荒原上的白杨,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树冠的茂密丰满,还可以看到树干上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伤疤,仿佛凝视世界的眸子;不仅看见他脚下的土地、枝桠指向的天空,还可以看到停留过的鸟雀、身旁枯荣的花草、比肩的丛林;甚至,看树叶翻动感受吹过的风。

  (实习编辑:刘彬)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