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文化与束缚(一)

2010-04-12 15:34:2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阿马蒂亚·森

  人们已经坚定地得出结论:文化很重要。这种坚定性,似乎比所需的过强了些。很明显,这一结论是正确的——文化确实很重要。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文化是怎样重要的?”如前两章所述,根据文明或宗教身份来将文化分为僵硬刻板且相互独立的几个“小盒子”,这是一种极为狭隘的眼光。其他种类的文化概括,例如,以国别、民族或种族群体来加以分类,也会导致对相关人群的特征形成一种狭隘而单调的认识。当我们对文化的模糊认识与文化宿命论交织起来时,其结果就是,我们成为想象中的奴隶,被一种虚幻力量所束缚。

  对文化类别的简单概括严重地束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显而易见,这类概括大量出现在大众信念和非正式的交流中。这些含蓄而歪曲的看法,不仅成为种族主义戏谑和民族主义诽谤的话题而频繁地出现,而且有时还会上升为一种宏大的理论。当文化歧视和社会观察之间偶尔存在相关性时(不管这种相关性是多么地偶然),一种理论出现了。而在这种偶然的相关性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时,这种理论还会拒不消失。

  想想长期以来,在英国颇为流行的一种针对爱尔兰人的蹩脚的嘲笑(诸如“换一个电灯泡需要多少爱尔兰人”之类的粗言秽语)。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关于波兰人的同样愚蠢的笑话。在爱尔兰经济状况举步维艰的时候,这些粗浅的笑话在表面上与爱尔兰的经济困境甚为契合。然而在爱尔兰的经济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后——实际上,近些年来,爱尔兰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任何其他欧洲国家(爱尔兰现在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算,几乎在欧洲国家中是最富裕的),这种文化定式及其所谓的与经济和社会间的深刻联系,却并未被视作是无稽之谈而被抛到九霄云外。理论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它会严重地无视真实可见的现实世界。

  虚构的真理和实际的政策

  这些理论常常并不仅是一些无害的笑话。例如,在英国政府处理爱尔兰问题上,文化歧视确实起了作用。这种观点甚至在19世纪40年代,影响了对爱尔兰饥荒的预防。在对伦敦处理爱尔兰经济问题起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文化异化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大不列颠,贫穷常被归咎于经济变化和波动,然而,爱尔兰的贫穷在英国则普遍被视为(正如政治分析家理查德·内德·莱伯(Richard Ned Lebow)所指出的)源于爱尔兰人的懒惰、漠不关心和愚蠢无能。因此,“大不列颠的使命”,不应被视为“去减轻贫穷,而是应去教化其民众,并引导他们像人类一样去感知和行动”。

  对爱尔兰经济困境的文化原因的探求,可谓源远流长,至少可以上溯到16世纪,这在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90年出版的《仙后》(The Faerie Queene)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的指责受害者的技巧,被有效地用来解释19世纪40年代发生的饥荒,并在旧有的说法上,增添了新的内容。例如,在爱尔兰人遭受的诸多灾难之上,又增添了吃土豆一项。而这在英国人看来,却是爱尔兰人咎由自取。尽管这次饥荒导致饿殍遍地(实际上,爱尔兰饥荒中的死亡率,要高于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地区的有纪录的饥荒的死亡率),但财政部长查尔斯·爱德华·特里威廉(Charles Edward Trevelyan)认为,伦敦已经为爱尔兰做了可以做的一切。

  (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