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他们会成为他们想的样子

2011-05-30 14:11:2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鲍栋

   

    我不喜欢非得在艺术中找到所谓时代特征。如果我们把绘画看成只是一种能够反映心理状况的一种工具的话,那么它很容易就变得和别的东西没有区别,比如说微博。我觉得微叙事或者宅文化,在网络上可能更加清楚,而不是非要用一张画去说明。

十年前我就听说过对于当时的70后的判断,也说他们是关注个人不关注社会,也宅在家里不喜欢交流,比较孤僻等等,现在这些又被拿来形容80、90后了,我觉得那些心理状态是成长中某个年龄段的特征而不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总之,年纪问题不等于时代问题。

    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有这些特点,从心理学来讲叫做青年早期到青年晚期的过程,他们刚刚获得一个社会身份,但是又比较脆弱,需要各种各样的关系来确认自己。现在最容易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和媒介,而不是直接的交流,所以他自然就会生活在那种以个人狭小生活为中心的圈子里面,一旦社会关系模式稳定了,他就不会这样了。也就是说,当他们到了30岁左右,就不会再是人们说的那个样子了。

    我一点都不认为所谓年轻人不关心社会是一个普遍状况,这要看怎么看社会,微博难道不是社会吗?太社会了,甚至比传统的报纸还要社会。所以不要觉得去农村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就叫体验社会。实际上,年轻人在以他们的方式关注社会,整体来看,年轻人其实比他们上一辈更加主动关心社会,主动关心他人,毕竟他们有着更多的渠道。

    互联网从一个工具,逐渐变成了一个生活空间,所以他们的认知方式、社交方式更依赖于网络。它一方面使你更加自由了,自主性也加强了,我记得从2000年开始通过互联网了解当代艺术,那时候我也不在北京,展览还不多,798还很破很小,所以基本上通过美术同盟和国外的网站了解当代艺术的情况。但是另一方面,网络又抹煞了差异,任何一个人在网上都可以谈得头头是道,它抹煞了真正的好的言论、观点和普通大路货发言的区别。这尤其体现在微博上,一个人只要粉丝多,他/她的言论的影响力就大,而到底说的是什么反而一点不重要了,即使是垃圾和谎言。

    互联网给了所有人更多的自由,也更加民主,但是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容易变得平庸。很典型的一个例子:网络诗歌从99年开始流行,只要在网上发表就能很快传播,因为它发表的成本几乎为零,贴出来就发表了,所以不需要你好好写——以前发表诗歌都是要经过圈子认可、经过编辑的选择,最后才能发表的——于是网络上的诗歌越来越差。

    在互联网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年轻艺术家们,骨子里的改变是什么?我觉得是有一种强烈的无中心或者说无根的感觉。虽然92年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市场经济时代,不管是古代传统还是社会主义传统都被抛弃了,进入了一种飘浮的时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而互联网则是更加强化了原有结构的消解,是决定性的一步。互联网是无中心的,中心就是自己,而自己的中心则是一个假象,自己的中心会被耗空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注意力被耗尽,举一个我发现的例子,去KTV点歌,70后就只点那几个人的歌,但是80后会点很多不同人的歌。这意味着,80后的兴趣更广泛,他接触的信息更多,但是他了解的也就更加浅。这只是一个现象,是好是坏我现在不做判断,但是这与艺术家的文化状况和心理状况是有关的,我发现很多年轻的艺术家会满足于一种及时性的,和身体上的快感,比如说会对一些视觉上眩目的东西感兴趣,他们的作品也变得很炫目;但是,另一种迹象又表明,相当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了抵制那种视觉景观的倾向,变得内敛和自省。或许,我们不应该去定义任何人群,因为,所谓人,不就指的是自为性吗,他们会成为他们想成为的样子。

    比起更早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现在的80后艺术家大多数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为艺术系统已经相对完善了,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在这个系统里面得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不是去创造系统。所以,也意味着这一代艺术家更加审慎,不是说胆小,而是更加实用和明白,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想的不一定是对的,于是有一种自我反省的状态,所以不会把什么事情都做得非常极端。但是,我又禁不住去希望,说不定出来几个年轻人把那些制度再次打破、改变,只要我们怀有这种期待,说不定就会变成真的。

    2011年5月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