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音乐的救命稻草?

2010-09-28 13:59:3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解非

  1969年,一帮嬉皮士、摇滚乐迷、民谣人士、反战青年在临近纽约的贝塞尔地区的草坪上,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文艺大汇演,近半个世纪之后,大导演李安拍了一部叫《制造伍德斯托克》的电影来向其致敬。对我们而言,这便是户外音乐节的前世。而在今生,“不是在音乐节,就是在去音乐节的路上”已成为时下最IN的青春口号。自2000年国内涌现首个案例——迷笛音乐节以来,10年后的今天,音乐节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就连我们遥远的云南也有了雪山音乐节、抚仙湖音乐节……

  在这个网络泛滥的年代,音乐产业的传统经营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风起云涌的各类音乐节似乎成为中国音乐产业救命良药,然而想用这剂药“治病”还要使用得当。一个音乐节井喷季的粉墨登场,多少是件令人几分欢喜几分忧的事,但任何趋之若鹜的盲从,都有可能扑灭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音乐节品牌运动,使到手的硕果化为乌有,形成又一个只会赶时髦的文化怪圈。

  10年磨砺 出现大跃进

  “迷笛”是国内大型露天音乐节中长青不败的品牌,2000年5月1日开始,2002年的第三届从室内艰难地挪到了户外。于是,2004贺兰山中国摇滚光辉道路音乐节、2005格根塔拉草原音乐节、2007鄂尔多斯草原音乐节、2007丽江雪山音乐节等大型户外音乐节相继举办。在北京,除了一年一度的迷笛,又增加了绿色北京露天音乐节、北京流行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等种类众多的露天音乐节,广州、上海等大城市也不甘落后,音乐节出现了“大跃进”局面。

  除了舞台上充满创造个性与反叛精神的摇滚乐,舞台下的蓝天、阳光、草地、足球、吉他、非洲鼓、朋友、笑脸、奇装异服、休闲打盹……这些共同构成了音乐节上自由自在的整体气质。2007年五一长假的海淀公园里,5个舞台、100支乐队、超过8万人次的观众,显然已经有了中国伍德斯托克的味道。众多的摊位商铺和赞助商,巨大的观众群带来的门票收入,为所有音乐节树立了一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榜样。

  然而像“迷笛”这样能够双赢的音乐节毕竟是少数,现在的户外音乐节是“山寨”多、品牌少,真正在全国称得上品牌的音乐节最多不超过10个,数量激增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竞争,最好能从各自为战的竞争到合作关系。最多有20%~30%的音乐节盈利,而且,音乐节的成功举办最多能改变20支乐队的生存状况。门票收入一直不太乐观,音乐节的形式、质量还有待提高。

  没有文化的积淀和时间的磨砺,大多数新兴的音乐节是很难坚持的。澄江抚仙湖音乐节策划、丽江雪山音乐节艺术区导演嘉恒就在刚刚落幕的盛夏音乐节上表示:“我们搞这个音乐节的人都是些不‘靠谱’的人,所以我考虑的不是音乐节能赚多少,而是我要赔多少?loft金鼎1919作为昆明一个新的艺术社区本着是对当代艺术的信心,将会坚持抚仙湖音乐节这个品牌,相信还会有第二届,第三届……我们在持之以恒的坚持。赔钱谁都怕,但文化市场是慢慢培育的。起码,能给大家一个舞台,作品好或不好,拉出来溜溜。喜欢不喜欢,另是一说,我们无非搭了台,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听到,仅此。”

  音乐的救命稻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音乐节已经成了中国音乐的救命稻草,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留意这个音乐市场。但因条件所限,中国音乐节规模上无法与国外相提并论,即使是贺兰山、草原这类已算大型的户外音乐节,也只是连续举行了几天,场内只设一个舞台。至于室内音乐节,国内更是从未实现同时举行数场演出。所以,中国的音乐节还仅仅是起步阶段,体现不出流动的特性,更不足以让观众感受到节日的狂欢气氛。

  国外的音乐节一般分为露天和非露天两种,露天的都没有座位,门票不分三六九等。在这类音乐节上,无论你是比尔·盖茨还是乞丐,待遇都一样。除了露天音乐节以外,音乐节还有另一种形式,例如挪威、瑞典的爵士音乐节,就是同时在很多个酒吧等室内场所举行。通常爵士与古典音乐节都会选择在室内举行,观众会奔走于各个舞台或酒吧之间,选择自己想看的演出。

  嘉恒认为当下的音乐应该尝试着更多元一些,比如即将举办的丽江雪山音乐节,就已然在尝试把当代艺术的各种形式引入音乐节,其实这次更像是一个“艺术节”。比如这次雪山音乐节上嘉恒就专门为它创作了一个试验话剧《上帝保佑不赔钱的音乐节》,该剧启用全女性的演出阵容,用嵇康、伯牙子期等古人隐喻,将历史和现实糅合在一起,对音乐节做了一次既调侃又不乏思考的解构。融合多种类型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东巴舞蹈……[NextPage]

  中国观众也是慢慢通过体验明白了音乐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在有音乐背景下的参与和交流,享受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让自己成为现场的主角。音乐会和音乐节的区别好像是互联网的1.0和2.0的区别,演唱会是单向,所有人看台上,一个座位一张票,固定在座位上,所有人之间没有交流,观众以舞台为核心。音乐节每个人自己是明星,音乐的社区,每个人都可以穿得很不一样,去音乐节秀。演唱会往往两三个小时,音乐节时间更长,这个体验很难忘,很不一样。

  然而这就意味着能够拯救音乐了吗?嘉恒这个号称自己不玩音乐的人给出了这样的解读:“音乐没有救星,需要的是自救。全世界都在下MP3,而不单是中国,好的音乐是会让人埋单的,相信我!至于埋单的形式,比如下载付费也是埋单,看音乐节付费也是埋单。”

  (实习编辑:李九菊)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