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错位

2009-02-05 11:25:14来源:音乐周报    作者:顾亚欣

   
作者:顾亚欣     这些旋律性极强的小作品中靠铺垫和酝酿,无形中就把那些优美的旋律给“铺垫”掉了,而旋律是这类作品的生命,在演奏这类作品时不强化旋律无疑是自杀。   2009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了,但是

作者:顾亚欣

    这些旋律性极强的小作品中靠铺垫和酝酿,无形中就把那些优美的旋律给“铺垫”掉了,而旋律是这类作品的生命,在演奏这类作品时不强化旋律无疑是自杀。

  2009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了,但是我却没有像往年那么大的冲动来评价它,因为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今年音乐会的开场就有点与往年不同,奥地利广播公司ORF从今年起只负责对奥地利国内转播。所以,今年的直播片头不再是在《感恩赞》的乐曲中出现的奥地利广播公司(ORF)和德国电视二台(ZDF)的标志,而是换成了劳力士金表。央视也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派摄制组赴维也纳进行与音乐会有关的采访与报道。这样一些变化虽然带来一些新感觉,但给人更多的是一种老习惯被打破的怪异。

      音乐会终于开始了,第一首曲子是小约翰的轻歌剧《威尼斯之夜》序曲,这次特别注明是当年的柏林首演版。据说2001年演的也是这个版本,但是听起来却怪怪的,不要说和1994年马泽尔那火爆异常的一版,即使和2001年那版相比也显得很怪异。节奏上的缓慢就不用说了,进入正式的序奏之后没有使人感觉到那种习惯的气势和庄严感,而是一种断断续续中的延展。实在太怪异了,今年的这个《威尼斯之夜》序曲虽然听起来也有一丝的清新、淡雅,但不是我所能够接受的。

      第二首是小约翰当年题献给来访的土耳其君主的《东方童话圆舞曲》,在这首曲子的开头部分,巴伦博伊姆没有让我失望,通过大提琴和钢片琴的反复渲染,东方君主所具有的神秘气氛有点显现出来了。而接下来的处理也不是像拿索斯出版的施特劳斯家族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中那样显得火爆而干脆,而是有一丝从容不迫,闲庭信步的感觉。依然是那么的怪异。

      接下来的《安娜波尔卡》是一首名曲,1987年卡拉扬大师的演绎似乎还在耳畔回响。可是,巴伦博伊姆今年的处理却显得有一丝拖沓。《邮政快递波尔卡》处理得倒是和全集里的版本差不多,虽然谈不上怪异,但是听着却不像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出来的。而上半场的倒数第二首《南国玫瑰圆舞曲》的情况有些类似于《东方童话圆舞曲》,序奏部分也很迷人,可是序奏一结束就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上半场最后一首《魔弹快速波尔卡》就有点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如果和1991年阿巴多的那个版本比较一下,人们的失落感可能就更强烈了吧。

       下半场的演出虽然总体上有所变化,但是依然让人有说不出来的怪异。当然,有几首曲子给人的印象还是不错。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的《西班牙圆舞曲》十分的曼妙动听,有着夏夜的灵动与清新,很像2007年演的《小精灵的舞蹈》,可惜实在太短,说它是“圆舞曲”似乎有些勉强。小约翰的《亚历山德拉法兰西波尔卡》处理得比全集中慢,但是感觉确实给营造出来了,尤其尾声那单簧管和长笛的缓缓倾诉使人享尽了缠绵和醉人的音乐之美。《赞帕加洛普》则改变了全集中以单簧管作主打的处理方式,没有了全集中那种过于嬉皮的风格,算是个成功的演绎。

      由于今年是作曲家海顿逝世200周年,因此乐团特地在正式曲目单最后一首演出了海顿第45交响曲《告别》的第四乐章。这首曲子在设计上很有特色,作曲家当年设计了让演奏者在这个乐章一个个离开舞台,最后只让指挥家一个人留在台上的情景。在欣赏这首曲子时,那种怪异的感觉突然消失了,越听越觉得习惯,而当乐手们真得一个个“抛弃”指挥而离去时,巴伦博伊姆的表演天赋也显现了出来,面部表情变得极其丰富。最后,当舞台上只有他一个人时,他居然还“伤心”地流出了泪水!全场观众抱以热烈的掌声,而在这掌声中,我的怪异感也最终荡然无存。好了,事情到此全明白了,为什么此前一直伴随的怪异感到演奏《告别》交响曲的时候就消失了呢?个人认为,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巴伦博伊姆一直就是按照处理交响曲的方式来处理整场音乐会。作为交响曲要注意在前期的铺垫和酝酿,这和相声中的“铺平垫稳”,环环相接,最后抖出“包袱”有些类似。无怪乎,此前听到的那些作品,似乎一直在和你兜圈子,因此,巴伦博伊姆今年其实就是在以处理交响曲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本该使人轻松的作品,这实在是一种理解上的错位,体现出这样一种怪异之中的错位。

      当然,巴伦博伊姆在《告别》第四乐章和最后《拉德茨基进行曲》中那丰富的面部表情会为他抢回不少分数,但是,他今年的处理方式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