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柏林的冷峻与温情

2010-02-24 15:38:57来源:新华网    作者:

   

作者:韩墨

  “冷”西“热”东

  伴随21日最后一部展映电影散场,为期10天的柏林电影节正式落幕。如单看获奖名单,这届电影节似乎“冷”得可以:俄罗斯、土耳其、罗马尼亚拿走8个主要奖项中的5个,吹起一股“中东欧旋风”。另3个“小熊”发给了波兰裔导演波兰斯基、日本女演员寺岛忍和中国导演王全安执导的《团圆》。
 
    偏门?爆冷?其实都不算。回顾往届,偏好非西欧、非美国作品几乎成为柏林电影节固有风格。去年和前年,秘鲁影片《伤心的奶水》和巴西电影《精锐部队》拿走最高奖。由此再上溯3年,“金熊”分别属于中国电影《图雅的婚事》,南非《卡雅利沙的卡门》和波斯尼亚影片《格巴维察》。

  上述电影几乎都具有某种开创性质。本届电影节最佳影片《蜂蜜》是土耳其1964年来首部获“金熊奖”电影。连夺两座“银熊”的影片《我是如何结束这个夏天的》是青年导演波波格列布斯基的第三部长片,也是片中主角扮演者、“最佳男演员”得主多布里金的第一部电影。

  获评委会大奖的《想吹口哨我就吹》是罗马尼亚第一部入围柏林影展主竞赛单元电影,同时还是导演谢尔班第一部长片作品。

  这不禁令人想起22年前,张艺谋凭借执导的第一部作品《红高粱》夺得金熊奖,不仅完成他重要人生转折,也是中国第五代导演走向国际舞台的里程碑。

  不难发现,柏林电影节所谓“喜好冷门”,往往和它鼓励新人新作的热情连在一起。对于初出茅庐的电影人和电影,它从不吝惜表扬和赞赏;对业已成熟的欧美电影模式,它不甘甚至不屑于亦步亦趋。

  柏林愿意把更多目光投向东欧、亚洲、南美这些电影业发展中地区,愿意看到这些地区的电影释放光辉。即便它心中或许有出于扩大市场和影响力考虑的“小算盘”,我们也不能不说,它为全球电影业平衡发展、提高发展中地区电影业声誉出了把力。

    冷“新”热“旧”

  3D电影今年火爆全球,而柏林电影节投去的只是冷冷的目光。近400部参展影片中,3D片仅11部。不少柏林电影节资深人士说,他们还是喜欢传统电影,3D技术先进不假,但不能包打天下。

  “你能想象一部类似《团圆》的电影会变成3D吗,我不相信,也不希望如此,”柏林电影节“欧洲电影市场”主席普罗布斯特说。这名在电影市场20多年的行业领袖,虽主张积极应对技术突破带来的变化,但也坚持认为,电影魅力还在于讲故事,应“让人感悟而不是头晕”。

  本届评委会主席、德国大导演赫尔佐克说,新兴数字电影技术确实为人类影像制作提供了无穷可能,但他仍偏爱胶片,“因为它呈现的质感完全不同”。

  “我们不应忘记像50多年前日本导演黑泽明《罗生门》这样的电影。它是黑白电影,而且只有单声道,但看过之后,你再也无法忘怀。这类优秀影片可在人类灵魂中赢得一席之地,”他说,“《阿凡达》等电影或许做不到这点,它更像个烟花,我们只是喜欢看看而已”。

  细数获奖影片,我们也能感到,这次评审团对电影艺术风格追求远大于技术。《蜂蜜》《想吹口哨我就吹》等影片散发着独特温情和诗意。不少影评人都认为,与前几年相比,今年柏林电影节更彻底回归传统,“评审团关注的是影像艺术本身,而不再是政治或其他别的东西”。

  《蜂蜜》这部让人温暖而富有诗意的电影,节奏平缓,用大量长镜头刻画丰饶的山区和森林,拍摄时基本不用人造光,没有配乐,而用自然声响作背景。宁谧的田园风光、小主人公的情感和成长融合一起,几乎每个镜头都在寻求艺术完美。

[NextPage]

  《团圆》《我是如何结束这个夏天的》等,也无不在平实、质朴的风格中传递真爱与希望,同时又各自具有鲜明画面美学特色。

  可以说今年获奖影片,没有史诗叙事,没有宏大场面,而是专注于人性探讨,专注于普通人聚散离合。让艺术回归艺术,或许是本届评委会希望达到的效果。

  外“冷”内“热”

  不少德国民众坦言,10天的柏林电影节之旅,最深感受莫过于一票难求。要买到一张热门电影门票,至少要拿出一个小时耐心。

  在电影节颁奖仪式上,过去几天看了不少电影的王全安感慨道:“柏林电影节是我所经历的天气最寒冷,而电影院里最温暖的电影节。”

  据主办方2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今年电影节售票28万多张,加上媒体记者和嘉宾赠票,共有约30万人次参与各类电影展映活动,创下60年来最高纪录。

  电影院外,积雪满地,寒风凛冽;电影院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一冷一热,突显柏林电影节的超高公众参与度。

  “观众给了我们最好生日礼物,”柏林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说,“再次跻身全世界公众参与最多的电影节之列,我们应当庆祝”。

  除在柏林地区40多所影院展映400多部入围影片外,柏林电影节还走进一些相对偏远社区。每晚,工作人员都会在选定社区电影院内放映两场入围影片。“我们希望让民众在家门口体验电影节,”科斯里克说。

  记者印象中,从电影节开始到结束,主会场柏林电影宫前聚集的民众几乎从未消失过:不同人在等待各自中意的电影和剧组,而广场周围几个售票点前,时常排起二三十米长龙。对于柏林这个并不拥挤的城市而言,如此长时间排队实在罕见。

  这就是柏林电影节:你要求它跟紧主流,它偏偏冷眼相向,你批评它品位“小众”,它恰恰成为大众狂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川,游走于冷峻与温情之间,或许正是柏林电影节的独特魅力。

  (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