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秋喜》 一份尴尬的纯洁

2009-11-23 16:07:39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

   

作者: 冯永斌


    夏惠民一脸诡异地对晏海清说:“其实我也很纯洁。”电影院里顿时爆出一阵笑声。首映之后的评论更是拿《秋喜》的“纯洁”开涮。对此,导演孙周说,我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希望现代人去想这个问题。

    一部包裹着谍战外衣的主旋律献礼片试图以自嘲的方式让观众反思“纯洁”的主题,用意很好,但似乎牵强了点。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进行最后的潜伏较量。晏海清和夏惠民之间的暗战桥段本身并不新鲜,地下党潜伏在大反派身边,设法取得敌人的破坏计划,并要随军撤退到台湾继续潜伏,而单纯的疍家女子秋喜却成为潜伏战中的牺牲品。这样的情节设置很明显地表现了导演的用意——让那些迷恋纯粹谍战悬疑的观众在《秋喜》中看到原本的人:潜伏者的软弱、杀人者的痛苦,以及那份远在政治角力之外的善良纯真。然而,正如象征着“纯洁”的片名“秋喜”给许多观众带来的游离感一样,虽然很多人都能意识到那份纯洁被毁灭带来的淡淡忧伤,但人性主题却在导演对谍战和情感的失败讲述中变得零散稀疏,沦为笑料。

    之所以说《秋喜》的讲述是失败的,是因为影片的表达几乎从头至尾处于一种“慌乱”的状态。对一部向国庆和广东解放60年双重献礼的命题之作,孙周希望拍出一部“谍战+人性”的主旋律电影,对官方、市场和艺术都有所交代。然而,这种三合一没能做到不露痕迹地融合。由于 “中心思想”肩负过多任务,《秋喜》不但在商业手法和艺术表达之间左右摇摆,还时不时要迎合“主旋律”。在遭受一场毫无紧凑感的谍战与半生不熟的文艺腔折腾之后,我们可以想见,导演最想要的是自己所追求的“纯洁”,却又舍不得珠影集团想要的市场。

    影片中的晏海清不是一个合格的潜伏者,夏惠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反动派——关键时刻乱谈“纯洁”。孙周希望用这种刻画回归人性,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把观众对谍战故事的期待晾在了一边,观众连在大银幕上看一场谍战剧大结局的期望都没能实现。
虽然“纯洁”问题几乎要成了影片后半部分的一条暗线,但最多算是对导演期望表达的某个主题的最表层触碰。在缺少必要铺垫的情况下,夏惠民和晏海清一脸严肃地讨论纯洁和信仰,甚至连对白都停留在句句不离“纯洁”的玄妙的阶段,观众视之为“雷物”也不算奇怪了。当“纯洁不会死去,只会离你而去”这样的文艺腔台词被猛然撂出来的时候,很难相信会有观众为之沉思良久——如果真有人沉思,大概也是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纯洁”,能让一个即将撤离的杀人魔头非要设局杀死一个毫不相干的女佣,而不去杀自己的敌人呢?

    孙周说,秋喜是他的创作灵魂。他确实把秋喜拍得如游魂一般,从头至尾游离在情节之外,直到她突然死在夏惠民的圈套之下,才从背景走向了前台,如同生硬的植入。夏惠民一句“纯洁死了”的台词,挑明了秋喜的象征意味,但这个象征却像导演硬生生贴在胶片上的一个符号。全片惟一一处试图将这个符号血肉化的场景却又弄巧成拙——看见晏海清为减轻压力吸食鸦片酊,秋喜猛然跳上床撕开衣领,大叫“男人女人在一起也可以很快活”。不管这是灵感迸发,还是苦心经营,都不是一般的尴尬。

    (实习编辑:罗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