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哈利·波特的魔镜照出了什么

2009-07-16 12:59:44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作者:徐宁 陈阳洋 何靖

 

    尽管不少观众和影评都对《哈6》评价不高,认为除了恋爱和邓不利多之死,电影似乎什么都没说。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昨日在酷暑中守候零点首映场,去约会那个刚刚冒出胡子茬还骑扫把满天飞的魔法师。

  在今天,观看《哈利·波特》已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时尚,人们与其说是在关注哈利·波特的命运,倒不如说是在享受自己能够亲身参与“全球同步”这一活动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7年前还是一个普通英国小孩的丹尼尔·拉德克里夫怎么也不会想到,一部电影会让他成为全世界炙手可热的明星。目前,这个系列已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电影。根据前5部的预测,《哈6》将在全球取得8亿到10亿美元总票房。

  看《哈利·波特》已成文化惯性

  张天玮坐在熙熙攘攘的南京新街口国际影城等着《哈6》开映。由于影院爆棚,下午1点就来购票的小张不得不等到4点才能在银幕中见到她的偶像。

  “2002年哈利·波特第一部刚刚上映的时候我就喜欢上这个英国小巫师了,感觉特亲切。”从此之后,小张成了忠实的哈利·波特迷,她开始买哈利·波特的书看,“到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了”,她说,“每次新书推出,我都会第一时间到书店购买,电影也是一集不落,就好比集邮。”魔幻和现实的交织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最大的特点,就像一个乌托邦,虽然电影是虚幻的,张天玮却能在这虚幻中享受2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感动。

  书和电影的互动也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一大特点,而电影则覆盖了更大的年龄范围。有不少家庭是全家出动看哈利·波特。在新街口影城的休息区,陈梅正陪着她上中学的儿子在吃爆米花。她认为,看哈利·波特对儿子有很大的好处。通过电影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去看哈利·波特的书,英文上去了还能看原著。“儿子从小学看到初中,再从初中看到高中,7年多和哈利·波特一起成长,因为是感兴趣的书,儿子看得津津有味,作为家长,欣慰的是儿子能在阅读中获取一种成长的力量,并且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陈梅说,哈利·波特“电影+书”的这种模式培养了很多像她这样的家庭观影群体,毕竟,阅读是社会比较认可的一种行为,家长更希望看到孩子通过电影对文学产生兴趣。

  从娱乐消费演变为时尚消费

  你可以对影片本身不感冒,但你无法抗拒哈利·波特带来的这股时尚旋风。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人类现代的消费不再是满足自身的需求,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化的消费。

  黄睿是一位南京在校大学生,他告诉记者,“我并不喜欢哈利·波特这类魔幻电影,但周围的那帮时尚达人都喜欢看,自己也不能落伍。”

  在南京万达影城,成群结队前来观影的不少是暑期已经放假的中学生、大学生。从加拿大回国度假的大二学生李敏是和几位好友一起来影院的,她笑着告诉记者,还没回国前就和朋友在QQ上约好了,一起喝星巴克,看《哈6》,逛淘淘巷,其实真不在乎这部电影拍得怎样,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现在是地球村的时代,看《哈6》也是全世界青年的暑期时尚。

  如果说2002年人们第一次走进影院看哈利·波特还只是单纯的娱乐消费,那么7年后的今天,看哈利·波特确确实实已成为一种时尚消费。

  有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在商店买咖啡每磅一美元,而星巴克的咖啡一杯要几美元,白领为什么不在办公室,而要到星巴克喝咖啡?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体验,一种氛围,这种体验和氛围就是时尚。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去看哈利·波特就是一种时尚消费。

[NextPage]

  国产魔法英雄患上“贫血症”

  从第一部哈利·波特诞生以来,短短10年间,哈利·波特图书销售超过2.3亿册,电影票房总值超过40多亿美元,围绕“哈利·波特”品牌诞生的图书、电影、食品、玩具、在线游戏等的各类产品已经创造30亿美元的产值,仅哈利·波特的品牌价值就曾经一度高达15亿美元。今年,由华纳兄弟公司和奥兰多环球度假园联手打造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将在环球冒险群岛主题公园建造完成并对外开放。

  一部小说的成功或者一部电影的成功,常常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兴盛,电影制片人陈英杰认为哈利·波特正重复着迪斯尼的成功模式,“迪斯尼乐园可以说就是迪斯尼动画片最大也是最成功、持续时间最长久的衍生产品。”

  一直以来我们的眼光都在仔细盯着文化创意产业链条的一个个具体的环节,其实,具体的环节我们现在已经研究得很透彻,但为什么我们总无法打造出像哈利·波特那样具有无限开发潜力的文化产品?

  南大哲学系副教授殷曼婷认为,症结就在于我们忽视创意产业最初的环节——人物塑造。无论是魔法世界的哈利·波特还是外星球的擎天柱,这些被创造出来人物都有着正直、友爱、光明、英雄主义等人类本身最可珍贵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超越种族、超越意识形态,他们既是主流的,又是独特的。反观我们创造的魔法英雄、超级英雄,似乎都患有共同的思想贫血症,要么背负血海深仇只为复仇而活,顺便赢得美人芳心,要么是没有思想、只会玩帅耍酷的大龄幼童。

  “创意产业说到底是无中生有的过程,‘有’的一面,我们可以按经济规律办事,但‘无’的一面我们尚需努力,我们是否具有无可替代的创意,这个创意是否能满足人类内心最深切的渴望?这是好的创意产业的根本,没有它一切都是梦想。”殷教授说。

  那么,不妨用哈利·波特的魔镜好好照一照,我们在国际文化的竞争中,究竟缺些什么呢?

    (实习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