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功夫之王》:全球化语境下的一个“金箍棒”

2008-04-30 02:33:30来源:    作者:

   

作者:谭飞

    打扮得像醉鬼的成龙神仙考试没通过,后来教外国小伙功夫以满足虚荣心。他在沙漠里准备“急急如律令”求雨,结果被李连杰尿了一泡,狼狈不堪。白发魔女李冰冰出现在流沙河,拦阻手拿金箍棒的波士顿菜鸟,疾如导弹的头发那才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冰冰愁的是“如何长生不老”,因此,绿色的瓶瓶罐罐是她的终极目标。但那些神奇液体却被躺在担架上的成龙像酒一样喝掉了,恢复元气的成龙后来还当胸给了李冰冰结结实实一拳,打得好些男观众喟叹不已。《功夫之王》最丑化的是刘亦菲,“金燕子”前半部面部皮肤就像抹了煤灰,后来总算把脸弄干净了,含情脉脉称赞美国青年“两年前你还不济,现在却能跟我并肩战斗”———也没什么下文,据说是后来把大好青年初吻戏剪掉了,我特别想问:是谁让剪掉的?!作为刘妹妹的粉丝,我有权利花70块钱看到她的初吻,但《功夫之王》只给我看她不发情而发飙的一幕,这很让人着急。

    如果用“无极”体诠释,《功夫之王》可以别称为“一根金箍棒引发的血案”,但里面的哲学意味浓得像墨,比《无极》有余韵多了。比如李连杰在山洞里突然神叨叨讲出句:要学会呼吸,后来成龙也嘀咕了一两句类似名言。从这个细节看出,老外编导在长期观赏香港功夫电影的同时,业余也看看东方哲学著作。但那片头被人打片尾打趴小混混的波士顿男孩,分明又是典型的美国式成长发育过程,跟《变形金刚》里那个帮外星人打架的小伙子没什么区别。这种“东西杂交”贯穿《功夫之王》始终。

    全球化语境下的金箍棒大概才是真正的如意金箍棒,它可以没有阻力地随意借用传世名著的两三符号捣鼓出一部有功夫、美女、特效、风景、小幽默的卖座商业电影。《大话西游》好歹90%以上人物源自《西游记》,《功夫之王》就只有齐天大圣、玉皇大帝靠点谱,成龙不是八戒亦菲也非观音。责怪老外“不忠于原著”可能很扯淡,我们自己拍老外的原著,老外看了也会掩鼻而笑,更何况“大圣”故事本来就是神话,编了也就编了。在全球化语境下要求“原汁原味”一定不可能做到多方讨好,《功夫之王》对中外票房的均衡追求,导致了如下结构模式:国际级功夫巨星+国内受欢迎女演员+西方式猎奇故事+东方有代表性符号,间或还夹杂有东方哲学、学功夫搞笑片段等等边角余料。

    当年的《卧虎藏龙》在欧美大火,国内票房平平。《功夫之王》在艺术上的追求肯定没《卧虎藏龙》高远,但它票房上的追求可能算计得更精细、更平衡。100分钟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波士顿小伙用不咸不淡的汉语提到偶像李小龙,李连杰和成龙却一头雾水面面相觑。实际上,李小龙名字里的“李”和“龙”都跟二人有交接,作为二人共同徒弟的金发碧眼男青年,是不是也可以别称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新“李”“小”“龙”呢,且东西杂交,背景魔幻?


   (编辑:杨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