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制片人拍片破产是中国影视剧的悲哀

2007-12-06 09:16:55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作者:韩浩月

  “炒房炒成房东”——这是北京人常用以自嘲的“四大傻”之一。在影视圈,“拍片拍成制片”或者“拍片拍至破产”的例子,也逐渐增多了起来。日前,有消息称,一部名为《十七》的纯艺术电影,因为投资高达800万元,导致制片人破产。 
 
    一年多前,导演高群书举债拍摄《东京审判》,引发一场关于财富大腕缺乏爱国主义精神的讨论。前不久,海岩为了拍摄《五星大饭店》而传出破产、变卖家具的消息。在普通人眼里属于高收益的影视产业,难道境况真的如此凄惨,要导致制片人为了一部电影、电视剧砸锅卖铁?

  最初看到《十七》制片人拍片拍至破产的消息,第一个念头是,莫非这又是一场无聊的炒作?国内一部纯艺术电影的投资大概在二三百万元左右,作为一帮“80后”电影人,他们完全可以用这笔资金拍一部口碑相传的“地下电影”,之所以不惜投入在他们眼里属于“天文数字”的800万元来完成这部作品,是因为他们想让自己的作品,在大银幕上和观众见面时更完美一些,想证明一下年轻影人的实力,估计没有人愿意用这种倾家荡产的方式来炒作。高群书为了一部让他热血沸腾的电影,海岩为了一部在制作精致程度上能超过日韩剧的电视剧,这些传出破产消息的制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打造好作品。虽然这个目的含有商业成分,但这种执著的精神却是值得尊敬的。

  倒是制片人拍片拍破产这个不断出现的个例,能够引起人们对中国影视剧市场的一些反思。据了解,目前国内每年电视剧的产量超过13000部,其中能在电视台播出的有7000部左右,剩余的6000多集根本无法和观众见面。之所以电视剧生产如此踊跃,是因为这个行业投资回报比高达1比10,但与这个比例严重不协调的是,能播出的电视剧,只有不到两成的赚了钱——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搞电视剧,又为什么又那么多人在电视剧身上大笔大笔赔钱甚至为之破产。

  电影相对于电视剧的情况甚至更糟糕,国内目前每年生产330余部新片,但有超过一半的电影不能在电影院公映,近十年来已经有千余部影片“失踪”,这其中大多是小投资的作品——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著名导演热衷把投资搞大,投资大了影片会请到著名的演员,会制作得更加精良,会有更多的资金用来宣传,会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只是,大制片人和大导演有这种运作的能力,只是连累苦了那些实力不强的制片人和导演们,他们费尽心血制作出的电影,在有幸能出现在大银幕上后,还要承受有可能血本无归的巨大压力。

  即便是大投资、大制作生产出来的所谓“大片”,能最终实现盈利的也只有少数,很多大片口口声声票房过亿,但实际数字要缩水得多。前不久,李湘称由她担任制片人的《十全九美》票房有望过亿元,正在拍摄中的《赤壁》预测将会收到5亿元票房。这两条消息均遭到了网民炮轰,认为中国电影在票房上“吹大牛说大话”已经到了面不改色的地步。电视剧也有相同之处,不过它们的吹嘘对象由票房转成了收视率而已。这就是中国影视剧市场的现状:挣钱的吆喝,没挣钱的吆喝得更响。

  影视圈的确如我们所想的那样,整天镁光灯闪耀,是名声和财富的炫耀场、展示地,也的确有人通过影视剧生产出了名、赚了钱,但针对整个市场而言,这不过是圣诞树上的灯泡,制造虚假繁荣的点缀而已。一个成熟的影视剧市场,是不会发生制片人破产拍片这种事情的。在美国,影视产品的编拍、播放是一体化的,利益统一,分工明确。而我国的拍播脱离机制,却导致诸多影视公司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以挤占播出时间为首要任务,盲目跟随播出热点,导致一批题材雷同的产品扎堆出现。为了拍出好片子而甘愿冒投资风险甚至为之破产,虽然只是个例,却是中国影视剧的悲哀,它说明了在这块市场上,热衷于玩概念和数字游戏的人,相比真心为影视艺术献身的人,其比例是多么的悬殊。

   (编辑:全涵)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