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是时代前行的独特文化支撑,更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在新的文化语境下,文艺评论如何继续深入关注日益繁荣、多元、开放的文艺创作、文艺现象、文艺思潮,不断提升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文艺评论新形态新语态新生态?
一是既要植根历史,又要“反哺”历史。运用历史的观点开展文艺评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观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重要论述的鲜明主张。衡量文艺作品的最高标准就是“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历史”标准作为第一视角,重要性自不待言。文艺作品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对现实生活历史穿透力的深刻把握,只有真正融进了历史思维,以大历史观作为文艺创作及评论的内在支撑,才能充分发挥与强化文艺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功能作用。同时,文艺评论也通过引导创作不断催生精品力作、文艺经典,为时代留痕、为历史烙印。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文艺包含着对人类历史的记录、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及对未来社会的想象,是一种艺术化了的“历史”叙述。文艺评论通过对文艺创作、文艺现象、文艺思潮的解构与疏导,可以有效提升创作水准与审美境界,提高其“历史”叙述的艺术性、时代性、针对性,形成一系列饱含历史精神和历史价值、有厚重感的文艺经典,为历史留下一笔笔宝贵的艺术财富,成为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传递者,成为展现中华历史之美的重要载体,也为后人记录历史、认识历史、读懂历史、理解历史提供途径。
二是拥抱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深刻彰显出作为民族精神命脉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充分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这座丰饶深厚的“富矿”对于文艺评论发展而言,同样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没有继承和守成,缺乏传统积累和历史文脉,这样的文艺创作与评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底气;而要开拓文艺评论的建设性、有效性,就必须增强文艺评论的文化自觉、坚定文艺评论的文化自信,这种自觉自信相当程度上就来源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应积极主动拥抱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传承善用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开掘资源、提取精髓、获得启示,从我们最为深沉的文化自信源泉中建立起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浸润下,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的基础上,今天的文艺评论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中国特色中国气质,既辩证吸收、合理借鉴西方文艺理论,也通过中西文艺理论评论交流对话让中国文艺理论评论不断“走出去”。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引领时代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文艺创作与评论的创新发展擘画了方位图、立下了方向标。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动力和路径。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文艺评论被称为“运动的美学”,创新性、时代性是其基本属性,没有创新的文艺评论、与时代脱轨的文艺评论便会缺乏生机活力,必然失去效力。要紧扣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守正道走大道,把握文艺热点现象、创作倾向和文化消费新需求,不断创新。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对文艺的创作手段和生产、传播、接受方式等都带来了巨大变化,提供了广阔演绎空间,文艺评论也要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因时而变、应势而为,主动进行场域、形式、主体的转变创新。比如文艺评论中占很大比重的网络文艺评论,就有着很大的创新空间,很灵活的表现形式,像“画里有话”“一镜长图”、微动画、网络脱口秀、短视频等前沿、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网络产品形态,都能够为文艺评论的不断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化所活用,让传统文艺评论也能焕发更多生机。
四是倡导文质兼美,促进情理相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文艺评论亦是如此,不仅要文质兼美,还要情理相融,如此方能滋养、陶冶和丰盈人们的内心。当前,我们有的评论脱离群众、背对生活、远离时代,钻进学术的象牙塔,洋洋洒洒,概念空转,帽子很大,皮囊很厚,看起来很学术,实则言不及物;有的居高临下、以名唬人;有的套话连篇、味同嚼蜡等等,既无美的体验,亦无美的价值,更无思想灵魂。劣质文章、空头评论数量再多、传播再广也毫无作用,反而徒增负能量。“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要想我们的文艺评论好看可读,作者接受,大众青睐,甚至传之久远,就要在构思、行文上下功夫,潜心研究古今美文,反复锤炼文句辞章,追求文美质优,促进情理相通相融。就如鲁迅的评论,言之有物,论之有道,犀利而准确,生动而形象,直抵心灵,令人动容,这样的文章才有精神能量,才能传于后世,被人反复品读。尤其是身处互联网信息时代,更加需要我们去不断改进文体文风,使评论接地气、冒热气,更接近作品,更接近大众,更适应传播新生态,以增强评论影响力、公信力,科学性、权威性。
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重要职责,文艺评论承担着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使命,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当志存高远,坚守艺术理想,遵循评论规律,潜心创作耕耘,努力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用昂扬的精神面貌、饱满的创作状态、出彩的评论作品,焕发新时代文艺评论新气象!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