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产量过盛供大于求 电视剧“虚胖症”严重恶化

2007-08-22 17:31:11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记者/赵楠楠

   

前天(20日),“20072008年电视剧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秘书长王鹏举、慈文影视总经理马中骏等出席。尤小刚在接受专访时透露,2006年中国电视剧产量为13840集,需求量为7000集,只有总产量25%的电视剧能以正常价格销售。他认为,时下电视剧制作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产量倍增供大于求

尤小刚说,电视剧市场表面繁荣,实际“虚胖”,据统计,2006年中国电视剧产量为13840集,这不包括上千集栏目剧。根据电视台一年最多播出7000集计算,有六千多集电视剧根本没有机会与观众见面。尤小刚指出:“中国电视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大于求,这种情况已连续4年,每年生产量都有一万三千多集。”

供大于求的原因之一是有关主管单位未进行适当规划管理。尤小刚介绍,现在电视剧生产相对以往自由了不少,200651日,原有的“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审批”制度被“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暂行办法”代替,即用社会资金、按市场机制办事。他认为,有关单位对于电视剧生产的规划控制目前采取备案与公示,电视剧的前期生产基本不受约束,形成了谁都可以生产的局面。这么做的后果是,电视剧投资者甚众,创作队伍心态浮躁,题材一窝蜂,制片不专业,“造成电视剧产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下降,海外销售价格下滑严重”。

一味猎奇缺少精品

尤小刚批评现在的电视剧“产品”多“精品”少。他认为,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不但要有健康的故事情节,更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猎奇。他说,某些现实题材电视剧写尽天下之恶,“弱肉强食、巧取豪夺、阴谋诡计,好像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价值观的倾斜造成了主流文化边缘化,边缘形态主流化。”

他认为,质量平庸的电视剧占50%,电视剧市场亟待被引导,“播出方有责任考虑题材的多样化和导向的健康,不能只是追逐所谓收视率。”

收视数据有待规范

让电视剧制作业苦恼的是,几乎所有电视台都以收视率作为购买电视剧的唯一标准。尤小刚指出,收视率调查数据缺乏监管,收视率数据不够准确。

他透露,较为知名的调查机构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的衡量标准就不统一,“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在AC尼尔森里不会高,但是在央视索福瑞就很高———这就是各家搞各家的,央视索福瑞的大部分收视调查仪首先安在央视一套的收看者家庭,当然高了”。

电视制作资源浪费

这几年,毫无节制的电视剧生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尤小刚说,今年的电视剧市场产量高,但是质量平庸,在题材以及收视率等诸多压力下,制作公司纷纷缩减拍摄项目,电视剧产业正面临大饥荒,“连续4年的供大于求让今年的电视剧很难卖,能够按正常价格卖出的电视剧只有25%%,有大量电视剧推迟拍摄。”

这在“20072008年电视剧项目推介会”上体现得比较明显,从宣传材料上看,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45个会员单位一共有118个推介项目,其中57个项目今年已开拍,明年开拍的有61个,明年平均一个单位的新拍项目只有1.5个,“往年我们公司拍摄五六个都是小意思,今年不敢了。”

对于电视剧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尤小刚提出了解决办法,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收视率调查机构的数据需要被权威部门监督;第二,电视台应该加大投入用于购买节目和投入制作;第三,要限制电视台搞栏目剧,限制收视率高的频道用黄金时段播二轮剧(即首轮已经在外地播出的剧目),“重播量这么大,新作品就无法播出。每年1.3万集,本来能播6000集,正常买卖的仅为3000集,另外3000集都被二轮剧占掉了。”

(编辑:金子茗)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