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舞蹈展现叙利亚难民生活

2018-07-18 08:57:3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伦兵

   
《活着》有别于过去全国舞蹈展演或比赛涌现的题材,2016年在英国黑池四节舞蹈节上获得团体赛第二名。

1.jpg
舞蹈是越跳越老,还是越跳越新?这一直是中国舞蹈界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正在昆明举行的全国舞蹈展演优秀舞蹈节目展中,一批新节目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和新的趋势。它们将会对中国舞蹈产生怎样的影响?从今天开始,本报设立“中国舞新伦语”专栏,通过本报记者伦兵的采访探讨中国舞蹈的未来。


  来自全国各地的85个舞蹈、舞剧、舞蹈诗作品从7月11日起陆续亮相云南昆明的四大剧院,其中舞剧与舞蹈诗5台,而80个小节目组成5台晚会也陆续亮相,由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创作演出的《活着》以国标舞与现代舞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国际社会话题,受到专家们一致称赞。


  在昆明剧院举行的全国舞蹈展演优秀舞蹈节目展第二场演出中,由孙铁娇、邹阳创作的《活着》让现场观众和专家们眼前一亮,因为这部作品以叙利亚难民内心的信念——活着为题材,这在过去的全国舞蹈创作中是罕见的。创作者用国标舞和现代舞结合的方式,表现了叙利亚难民面对饥饿、恐惧、流离失所,日日夜夜逃亡在生死线上,在他们内心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活着,活下来就会有希望。


  舞台上灯光昏暗,狂轰滥炸后的叙利亚一片狼藉,横尸遍地,而扮演叙利亚难民的演员们表现出战争的悲惨和难民对战争的恐惧。他们逃亡离开家园,饥饿、疲惫、对战争的反抗,在舞蹈的一个个动作和造型中表现出来。一对本来相恋的青年因为战争生离死别,人们祈求战争尽快结束和平能够来临。


  《活着》有别于过去全国舞蹈展演或比赛涌现的题材,2016年在英国黑池四节舞蹈节上获得团体赛第二名。在演出后的“一场一评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活着》带来的创作新气象展开讨论,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舞蹈理论家吕艺生认为:“舞蹈《活着》关注国际话题,并把它带到国标舞的国际赛事,表明了中国舞蹈家的国际责任心,也表达了对国际话题,中国舞蹈家的态度,同情被战争摧残的难民,从而呼唤和平。《活着》为中国舞蹈创作打开了一扇窗。”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田露通过舞蹈理论分析了《活着》的成功,她认为,《活着》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思维是特别值得称赞的,同时,也让当今中国舞蹈创作看到了希望。国标舞和现代舞的结合让我们看到编导勇于探索创新的创作观念。各位专家还对《活着》提出修改建议,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打造成留得住的经典。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国舞蹈优秀节目展演的参演节目是从600多个报名节目中选出的,很多作品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像《活着》《母亲的麦田》《幸福小院》《南狮》《逐梦云天外》《回家》等,又有一些作品具有现当代意识,如《创·空间》《心之所念》,更有民族民间舞蹈表现浓郁的民族风情,如《阿嘎人》《倮·印》《灵·境》《织嫁》《钩钩伞》《牛头祭》等。题材风格的多种多样,特别是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际社会话题、现代舞蹈创作意识等新的舞蹈创作趋势的产生,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和欢迎。摄影/何铭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