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法国歌剧大师让·菲利普•拉莫

2012-11-19 11:33:3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18世纪的莫继吕利的抒情悲剧之后,光大了法国歌剧的传统并给法国歌剧注入了新的生命。他是个地道的法国人,1683年出生在拉莫生于法国中部的第戎,父亲是位管风琴师,在他那里拉莫接受了一生中惟一的音乐教育。1701年,18岁的拉莫对意大利做了一次为期几个月的求学旅行,但对那儿的歌剧印象一般。

  拉莫回到法国后,开始了流浪艺人的漂泊生活,他在一些地方演奏管风琴和小提琴。但作为歌剧作曲家,拉莫属于大器晚成者。在经历了近10年的潜心积累和苦心等待后,拉莫终于在 1731年的一次机遇中如愿以偿。而这次机遇和他将来的成功,与一位名叫普普利尼埃尔的大富豪密切相关。

  普普利尼埃尔曾在路易十五的宫廷中担任了17年之久的税务官员。他是拥有多处豪宅与房产的富翁。他在巴黎的豪宅中举办了各类文化沙龙,邀请和供养了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其中包括文学家伏尔泰、卢梭和画家范•卢、拉•图尔等。拥有一支以14人为基数的私人乐队,几乎每天都有音乐会或音乐活动。难能可贵的是,普普利尼埃尔乐于发现和培养新的音乐人才。于是,拉莫得以脱颖而出。

  最初,拉莫在普普利尼埃尔的府邸任管风琴师,兼为各类音乐会、舞会、宴会等写曲子,并负责教普普利尼埃尔夫人弹琴。但雄心勃勃的拉莫一直想在歌剧创作上有所作为。他的想法得到前税务官的支持。于是,伏尔泰为拉莫提供了一个脚本《参孙》。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脚本并没有变成一部歌剧。虽然法国歌剧的两个专制君主分别于1687和1715年去世,但专制的影响还是能够感受到的。吕里和路易十四的轰动一时的凯旋主义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形式。任何的背离就如同是对他们的触犯。当拉莫经历了50年的演奏生涯,开始在剧院登场时,保守主义者们认为受到了冒犯。

  1733年拉莫的第一部歌剧(悲剧)《希波吕托斯与阿里奇埃》问世,并在巴黎公演。这一年,拉莫55岁。《希波吕托斯与阿里奇埃》脚本是普普利尼埃尔请当时最受欢迎的歌剧脚本作家佩尔格兰神甫根据拉辛作品改编的。虽然这个脚本不能称为杰作,但拉莫却注入了他积蕴已久的创作激情,使这部歌剧形成了独特新颖的音乐风格。

  此后,拉莫的歌剧创作一发而不可收。1735年,创作了歌剧芭蕾舞剧《壮丽的印度群岛》。1737年,歌剧《卡斯托与波吕克斯》问世,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拉莫的歌剧代表作。

  以后又陆续写了《青春女神节》和《达耳达诺斯》(1739)《纳瓦拉公主》(1745)等,这些都是拉莫最出色的歌剧。从此名声大振,1745年他被任命为皇家室内乐作曲家。

  拉莫晚期的歌剧作品中最重要的是《一盘菜》和《索罗亚斯德》。拉莫的一生约创作了 30部戏剧音乐,有抒情悲剧,有舞蹈喜剧,这样再次确认了牧歌、神话、比喻、序幕、五幕剧、小步舞和开拍等形式。在这里不能违背的是对位法,这是吕里歌剧中所缺少的。

  拉莫原本可以平静愉快地度过一生,但40年代 曾围绕着拉莫的舞台作品发生过“拉莫派”和“吕利派”之争。当时由于佩尔戈莱西的《女仆做夫人》在巴黎引起轰动,引起了意大利歌剧支持者和法国歌剧支持者之间的激烈争辩,这就是著名的“丑角之争”。这场论战使拉莫成为法国音乐界的热点人物。

  拉莫的歌剧一开始就陷入了评论界暴风雨般地激烈争吵。争论的焦点围绕着拉莫歌剧音乐的新风格。拉莫派的人中有国王和他的情妇蓬皮杜夫人,还有思想家、全才伏尔泰。他们支持拉莫,赞赏他的音乐具有“惊人的技巧”。但吕利派的让·雅克•卢梭看了之后便站出来批评拉莫,说他的歌剧枯燥乏味,背离了法国歌剧的优秀传统。远远比不上意大利喜歌剧。

  面对两派的激烈争吵,他公开宣布自己的作品风格应该属于吕利派。事实上,拉莫和吕利确实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这包括他们都十分注重宣叙调的朗诵性以及对节奏精确细腻地处理,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没有十分鲜明的对比,讲究庞大华丽的舞蹈场面,追求音乐对自然的模仿等。但拉莫更着重理性的表现,更多地插入了舞曲的片断。因此实际上拉莫的歌剧创作为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作了准备。

  拉莫的晚年受宠于法国宫廷,生活优裕。但他离群索居、愤世嫉俗的性格却始终未变。他惟一热爱的是音乐艺术,为此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在他离开人世后,法国人以隆重的葬礼向这位最杰出的音乐家告别。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