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舞,相传从大禹治水年间就流传在河南登封市君召乡胥店村、前孟村及附近村庄,又名独角龙,俗名独腿猴,兴起于1886年,是一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是以高跷打底、杂技镶边的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独脚舞”和“猩猩怪”一起成为河南登封特有的“武社火”,把传统社火和登封特有的武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社火形式。
表演者通常扮演一个老汉,身穿马褂,头戴尖顶毡帽,腰系板带,足蹬抓地虎鞋,身背操子铃,手中拿一根用普通木棍做成的长1米、粗约10厘米的高跷,以迅速动作跃上场,两腿紧紧地夹住高跷,进行各种舞蹈动作的表演。独脚舞兴盛时期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年都出社表演。
到20世纪末,会这种舞蹈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打工的打工,挣钱的挣钱,很少有人把独脚舞当作真正的艺术来传承,加上又没有人组织,该技艺面临失传。
为了挽救日渐衰退的武社火,有关部门也曾做过许多努力。1995年,登封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到前孟村指导编排舞蹈动作,并下拨资金购买行头、道具。从2006年开始,登封市文联重新挖掘独脚舞的有关资料,并将其列为登封重要的民俗文化。2008年4月,郑州市政府把独脚舞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实习编辑:谭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