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齐鲁文化与山东三大秧歌

2010-01-11 10:39:0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齐鲁古风遗韵——鼓子秧歌是在广场上表演的大型群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商河、惠民、临邑、禹城、乐陵等县农村,以商河、惠民两地最为盛行,至今,该地组织和进行秧歌活动时,仍保存诸多古代风习。按当地旧俗,正月十五的夜晚,秧歌队先到村头的土地庙前表演,去的路上有专人向道路的两旁抛撒香包(用棉绒包干碎松子浸油而成)、小米、纸钱,然后点燃,一路灯火,并称之为“祭香包”或“点路灯”。秧歌队先在庙前设案摆供,叩头祭祀,并表演鼓子敬献神灵、先祖后,才回村开始正式的表演。这种风俗即前述古代“鼓祭社”“鼓鬼飨”的遗风以及祈求丰年的遗意,沿途点灯、施舍钱、米,包含着驱邪照明,慰藉孤魂野鬼,以免其作祟于人的群众心理。

  鼓子秧歌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前后的农闲时节,一般节前积极排练,筹备各项工作,进入春节开始演出,正月十五灯节是活动的高潮,正月十八左右结束,也有些村演到正月底。整个活动由本村一名最有威望的人负责,此人过去多是族长或村长,现不受此限。其活动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主要有“十五博士”“炮手”“探马”“背布袋者”等人员,井然有序。

  十五博士亦称秧歌博士。顾名思义,他是见多识广、精于正月十五秧歌活动的人。十五博士一般都己年过花甲,多是当年本村最有名望的鼓子能手,现因年事已高,专门从事教练、指导工作,为本村传授鼓子秧歌、为保持本村特有的技艺与荣誉不遗余力,深受群众的爱戴。炮手持“土炮”,为秧歌队开路的先锋,一般是两名。土炮为直径约6厘米、长约60厘米的铁铳,绑扎在约1米长的木杆上,俗称牛腿炮。行进中炮手将火药填满膛内,点燃芯子引爆,以炮壮大声势,开路前进。探马骑马探查的联络人员,一般为二人,多由精干的壮年担任。当秧歌队出村上路后,探马往返于演出场地与行进中的本秧歌队之间传递信息。背布袋者携带布袋收纳东道主馈赠礼物的人,专门负责收纳礼物,回村后分给所有表演者。此职多由公平朴实的中年人担当,是受秧歌队尊重的无名英雄。作为农村的秧歌队能有如此周密的组织与分工,充分显示出民情质朴的齐鲁之风。

  表演形式——鼓子秧歌的演出中分为表演与乐队两者,演出队因扮形象不同而有伞、鼓、棒、花以及其他角色,都是双数并有一定比例,一般是:伞8人、鼓16人、棒16人、花16人、其他8人,共64人。若伞的人数改变,其他也按比例增减,以便于演出中的场面变化。乐队人数不等,有大鼓、大锣、铙钹、镲、旋子等打击乐器。大鼓一面起指挥作用,其他可多可少。

  伞有头伞与花伞之分,头伞是指挥变化各种场面队形时的领头人,几名头伞中位于右侧那名为领伞,由他示意其他头伞配合指挥全场的变化。头伞服饰为白色、土黄色,带白髯口,如京剧“打渔杀家”中萧恩的打扮。左手持伞,右手持“拨子”,拨子系有小铜钱可索索作响,为场面变化前领伞与头伞的联系信号。花伞因伞的装饰较华丽、又是带领“花”(女角)走不同队形路线得名。花伞服饰深色,也有带黑髯口的。左手持伞,右手持“虎撑”。拨子、伞、虎撑等均有风调雨顺、护佑四方的含义。

  鼓亦称鼓子。演员持鼓击打起舞。鼓为双面圆形,直径约33厘米,厚约6厘米。鼓带上订有皮带,将鼓套在左手腕上。鼓可自由翻转,击打左右两面。鼓的服饰为浅色,如戏曲中勇士的形象,扎英雄巾,英俊、满洒。

  棒亦称棒锤。演员持双棒击打、绕耍、挥舞。棒长约40厘米,直径约2厘米。其服饰深色,如戏曲中之武生,也有化装为武松形象的。过去着黑色紧身衣、黑头巾,上扎绒球、小镜,以及用五色彩纸折叠成的扇形纸花。

  花是妇女形象,两手持折扇、绸巾等道具表演。此角色穿褶裙,戴妇女头饰,服饰多来自本人的女亲属,或穿戴上未婚、新婚妻子的贵重、鲜艳的衣物。过去,有的披挂花袄多件,彩裙近十条或更多,以显示家境之富有,并称之为“亮箱”,并为当地群众所乐道。现在此角多由妇女扮演,而且多是年轻姑娘,服饰更为讲究,常专门购置花簇新装,互相攀比,尚有显示自己的美丽与富有的遗风,而在表演方面却比过去大为逊色。其他角色亦称外角,根据本村能表演的节目而定,但必须成双、对舞,如“丑婆与傻小子”“王大娘与锔匠”“小放牛”等节目的人物。

  表演内容——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分行进表演与广场上表演两种,行进表演是进村后、出村前的街道表演,称“街筒子”,或两列纵队横向交错,或成三列以伞为中心进行变化,或一列于原地、另一行进表演,交换前进。

  广场演出大致分五个程序。探马进庄:秧歌队出发以后,探马先来到邻村,见无其他秧歌队在表演,即和该村负责人联系,并对场地情况作一番了解,随后回去向秧歌队主持人、秧歌博士等人介绍情况,然后引导大家进村。

  鞭炮相迎:得知秧歌队进村的消息后,人们涌向村头迎接,单位、商号或有条件的富裕人家在街口、门前设长桌摆茶点香烟。秧歌队进村,鞭炮齐鸣,土炮连响,锣鼓喧天,热闹非常。欢腾的气氛中秧歌队开始表演街筒子,演完继续前进。

  辟场献艺:闹秧歌是盛大的文娱活动,远近村民扶老携幼带上干粮倾村前往,秧歌队到时早已水泄不通,需要巧妙的辟出场地,不伤群众,还要有表演性。如探马开道:两名壮汉骑披红挂铃的高头大马,略松缉绳,人即散开腾出场地。鼓子冲跳:用双棒舞弄或用鞭、棍打场辟场。有由丑婆、傻小子等角色持鞭喊叫,虚张声势驱开拥挤的人群辟出场地。[NextPage]

  拨花显能:是由领伞挥动拨子指挥秧歌队表演与变化各种场面。队伍先散开形成大圈,然后几名头伞带领本组角色形成规定的图案,沿图案轨迹鱼贯前进。穿插与环绕的过程中,不同角色对舞而过,为衬舞在外圈高举道具行进,为主舞到图案中心欢舞。由文场“紧闭四门”变武场“力系四门”的表演最精彩。当领伞将拨子一挥如主帅令下,各路义师奋勇前进,攻城战斗无比壮观。气势磅礴的各种场面显示出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是鼓子秧歌精髓所在,通过场面的变化也显示领伞者的才智。

  煞鼓尽兴:各种表演一一演过后,全体分为两路沿圆圈两侧归至后面形成密集的队形,空出观众面对的场地。乐队的演奏忽地转快,舞者骤然散开,形成八列纵队起舞,鼓声震天,伞、棒、扇、巾飞舞,以拔地阔步,冲向全场。强烈的对比变化振奋全场,把表演推向最高潮。这时,最前面的头伞把手中的拨子一挥,全部鼓乐、表演整齐地煞住,预示尽兴满足。

  风格特点——鼓子秧歌的风格特点,是在山东传统文化的浸润、鲁北自然环境的陶冶下形成的。当地群众强壮的体魄、刚毅的性格,与所使用的道具融汇成磅礴的气势,形成英武、矫健的形象和特有的风格韵律,充分显示出山东好汉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山东人民敢于造反、勇于革命的精神。山东自古多豪杰名士,先师孔子及孟子,鲁班、管仲等先贤,唐代黄巢、宋代水泊梁山、明代唐赛儿、清代宋景诗与义和团运动,为中华民族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鼓子秧歌正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

  鲁北地区自古以来土地贫瘩,战乱频繁,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当地群众经受了考验与锤炼,养成了吃苦耐劳、耿直、不畏强暴的性格,炼就了强壮的体魄与耐力。三四斤重的鼓子套在手腕上,托、抡、撩、劈;跑、转、跳、蹲地不停舞动,没有健壮的体魄与耐力是无法完成的。商河、惠民靠近河北擅长武术的沧县与杂技之乡的吴桥,武术与杂技的影响,增强了他们的尚武精神,丰富了他们的表演技艺。鼓子秧歌在鲁北地区广为流传,各村多有几十人以上的秧歌队与富有经验的“秧歌博士”,每年村际间的秧歌竞演与技艺的较量,既促进了它的发展,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般说来,惠民地区鼓子比较古朴、沉着,动律也较缓慢。商河地区则大方、有力,比较豪迈。在伞的运用上商河喜欢“高架势”,惠民多用“低架势”,棒与在也都各有所长。

  鼓子秧歌磅礴的气势的由来,还在于场面队形的变化,它是表演的主要部分。每个动态的场面都是一个美丽的图案,并有一定的名称,而且要一气呵成,犹如一笔画成的图案,不得中断又要周而复始。在头伞的带领下,每交叉绕花一次称作一个“拨花”,拨花的数目多少根据表演人数和头伞的数目而定。目前的场面图案有70种,但常用的约20种。与战阵有关的:八门阵、八封连环阵、龙门阵、迷魂阵(混元阵)、紧闭四门、力杀四门、十二座连城等。劳动生活的:牛鼻线、线框子、车撑子、鱼篓子、花篮、匹马碰槽(嘶马蜷蹄)、双十字街等。其他的:勾心眉、旋海眼、双凤朝牡丹、金龙盘玉柱(里四外八)等。

  各种场面变化又有文场、武场以及文武场之分:文场舞者保持一定姿态在头伞带领下形成图案如“紧闭四门”“八门阵“。武场行进过程中不论进人图案中心、绕花与出来时都有舞蹈动作,如“双十字”“力杀四门”。文武场即文场与武扬的结合,绕花时作跑场,两人交叉穿过时,则作舞蹈技巧对舞,交叉后跑场,如“龙门阵”“十二座连城”等。

  (实习编辑:袁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