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民间舞蹈的地域性和民俗性

2008-05-18 23:21:24来源:    作者: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和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舞蹈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人类文化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为舞蹈艺术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大量的舞蹈素材。尤其是各地不同的民间风俗.渗透着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为舞蹈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生产,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提供了内容、氛围和环境。所以民间舞蹈往往与民间风俗互为渗透,融为一体。

    中国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遗产十分丰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各民族民间舞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舞蹈工作者从各种文字记载、形象描绘和现存的历史资料中发掘、探索中国古典舞蹈的表现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大量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为世界人民所瞩目。

    民间舞蹈依据不同的地方文化,被区分出许多不同的地域性,并呈现出不同的舞蹈特征。它们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如在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秧歌,它起源于插秧和耕田作业的劳动生活,传说河北一带的秧歌是苏东坡在定州任职时编创的。古代有学者认为南宋时的民间舞蹈“村田乐”即是后来换歌的源头。发展到清代.秧歌已遍及中原汉族地区。秧歌最早是一种歌唱形式,后来才发展成舞蹈和戏剧的表演形式。现在这种形式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山东、陕北、河北等地为最丰富,群众也最为广泛。又由于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各地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不同,产生了丰富多样的秧歌表现形式。如山东的鼓子秧歌,它是山东最有代表性的民问舞蹈,体现了古朴、粗犷、刚直、豁达的齐鲁古风。鼓子秧歌里的人物角色土要分为四种,即“伞”、“鼓”、“棒”、“花”。伞又分“花伞”和“丑伞”两种。花伞负责指挥乐队,掌握舞蹈的节奏;丑伞指挥秧歌队的队形变化,他们都左手持伞而舞。“鼓”是左手举一扁圆形小鼓,右手拿鼓褪,编舞边敲。“棒”是舞者两手各握一木棒.边舞边相互击打。“花”是舞者扮作少女,左手拿一长手帕,右手持一彩绸扎成的花。除以上四种角色外,还有跑“杂角”的,化妆成老头、老婆各种人物.在秧歌队后作逗趣表演。鼓子秧歌还具有丰富多变的走场〔队形变化)特色,队形构图优美,变化巧妙紧凑,有几十种之多。

    山东地区除鼓子秧歌外还有海阳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风格古朴粗犷,表演形式灵活自由,其中以大夫和花鼓的舞蹈形象最为突出,伞和鼓的运用也有特点。胶州秧歌中的舞蹈形象以女子(小温、扇女、翠花)舞蹈形象最有特点,给人以坚韧、舒展、利落的美感。胶州秧歌的动律归纳为脚拧、扭腰、小臂绕8字(动肩)、手推、翻腕有机结合,老艺人则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来形容它的动律和风格。

    舞蹈艺术与民间文化浑然一体。研究舞蹈离不开民俗,研究民俗离不开舞蹈。如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和国家多保持春节舞龙的习俗,它不仅起着维系和宣传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也饱含着海外赤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之情。

    数千年来,龙和凤就是华夏民族崇敬的形象,不少炎黄子孙,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这是因为,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氏族的图腾崇拜,被视为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故龙舞是喜庆佳节中最常见的一种娱乐活动,并表达着人们祈愿人寿年丰之意。

    龙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加舞龙的除青壮年外,还有妇女和儿童。从耍龙的人数看.少者一人舞双龙,多者百人舞一龙;从龙的造型看,古龙灯、布龙、草龙、蕉叶龙、绣球龙、百叶龙、段龙、地龙、矮脚龙、鹅颈龙、游花龙、滚地龙、纸龙、人龙、肉龙、板龙、板凳龙、苍龙舞等百种之多。

    流传比较普遍的有龙灯和布龙。龙灯也叫火龙,用竹蔑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龙身一般从七节到数十节不等,多为单数。节与节之间,以一米多的彩布相连,再用色彩绘成龙的形象,每节内燃灯烛,节下装长柄,供舞者舞持。舞时,一人手拿“宝珠”(球形灯彩),在龙头前引龙起舞,火龙以气势雄伟磅礴见长。节日夜晚耍舞、有的地方还放有焰火爆竹,加之锣鼓齐鸣声势炽烈,蔚为壮观。有的以数十盏云灯相随,龙灯在云灯中来往穿梭,供托出祥龙腾云驾雾之势,也有的以鱼灯、虾灯、螃蟹灯等与龙灯同舞。各地龙灯风格特色不同,其中以广东火龙、四川火龙最为盛名。

    布龙,又名彩龙。它和龙灯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龙身节内不嫩烛,一般长十节左右舞起来左耸右伏,九曲十足。时缓时急,蜿蜓翻腾、动作快,幅度大,以舞姿轻盈矫健见长。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舞蹈工作者在“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对传统的龙舞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提高,将龙舞从广场搬上舞台,充分利用灯光、纱幕等舞台条件,使舞龙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在一阵喷呐和锣鼓声之后,帷幕拉开,舞台上呈现出浓云滚滚的天空,一会儿,云端深处忽闪出一条八九丈长的巨龙,辽阔的天空立即出现了二龙抢珠的场面.它们驰骋在风云之中,穿梭于龙柱之间,最后,两条巨龙昂头抖动,紧紧地盘在朱红色的大柱上……这气势雄伟的场面,给人以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形象地体现了拢国人民开创现代化新生活的豪迈气魄和无往不胜的进取精神。

    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我国各流派的舞蹈专家和舞蹈团体也走出了国门,把我国民族民间的舞蹈艺术呈现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了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优秀的艺术资源。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舞蹈艺术形式。相信中国的舞蹈艺术会以现代的眼光、继承和创新的精神,走向它更加光辉的明天。

    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和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舞蹈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人类文化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为舞蹈艺术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大量的舞蹈素材。尤其是各地不同的民间风俗.渗透着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为舞蹈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生产,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提供了内容、氛围和环境。所以民间舞蹈往往与民间风俗互为渗透,融为一体。

    中国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遗产十分丰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各民族民间舞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舞蹈工作者从各种文字记载、形象描绘和现存的历史资料中发掘、探索中国古典舞蹈的表现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大量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为世界人民所瞩目。

    民间舞蹈依据不同的地方文化,被区分出许多不同的地域性,并呈现出不同的舞蹈特征。它们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如在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秧歌,它起源于插秧和耕田作业的劳动生活,传说河北一带的秧歌是苏东坡在定州任职时编创的。古代有学者认为南宋时的民间舞蹈“村田乐”即是后来换歌的源头。发展到清代.秧歌已遍及中原汉族地区。秧歌最早是一种歌唱形式,后来才发展成舞蹈和戏剧的表演形式。现在这种形式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山东、陕北、河北等地为最丰富,群众也最为广泛。又由于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各地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不同,产生了丰富多样的秧歌表现形式。如山东的鼓子秧歌,它是山东最有代表性的民问舞蹈,体现了古朴、粗犷、刚直、豁达的齐鲁古风。鼓子秧歌里的人物角色土要分为四种,即“伞”、“鼓”、“棒”、“花”。伞又分“花伞”和“丑伞”两种。花伞负责指挥乐队,掌握舞蹈的节奏;丑伞指挥秧歌队的队形变化,他们都左手持伞而舞。“鼓”是左手举一扁圆形小鼓,右手拿鼓褪,编舞边敲。“棒”是舞者两手各握一木棒.边舞边相互击打。“花”是舞者扮作少女,左手拿一长手帕,右手持一彩绸扎成的花。除以上四种角色外,还有跑“杂角”的,化妆成老头、老婆各种人物.在秧歌队后作逗趣表演。鼓子秧歌还具有丰富多变的走场〔队形变化)特色,队形构图优美,变化巧妙紧凑,有几十种之多。

    山东地区除鼓子秧歌外还有海阳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风格古朴粗犷,表演形式灵活自由,其中以大夫和花鼓的舞蹈形象最为突出,伞和鼓的运用也有特点。胶州秧歌中的舞蹈形象以女子(小温、扇女、翠花)舞蹈形象最有特点,给人以坚韧、舒展、利落的美感。胶州秧歌的动律归纳为脚拧、扭腰、小臂绕8字(动肩)、手推、翻腕有机结合,老艺人则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来形容它的动律和风格。

    舞蹈艺术与民间文化浑然一体。研究舞蹈离不开民俗,研究民俗离不开舞蹈。如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和国家多保持春节舞龙的习俗,它不仅起着维系和宣传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也饱含着海外赤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之情。

    数千年来,龙和凤就是华夏民族崇敬的形象,不少炎黄子孙,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这是因为,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氏族的图腾崇拜,被视为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故龙舞是喜庆佳节中最常见的一种娱乐活动,并表达着人们祈愿人寿年丰之意。

    龙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加舞龙的除青壮年外,还有妇女和儿童。从耍龙的人数看.少者一人舞双龙,多者百人舞一龙;从龙的造型看,古龙灯、布龙、草龙、蕉叶龙、绣球龙、百叶龙、段龙、地龙、矮脚龙、鹅颈龙、游花龙、滚地龙、纸龙、人龙、肉龙、板龙、板凳龙、苍龙舞等百种之多。

    流传比较普遍的有龙灯和布龙。龙灯也叫火龙,用竹蔑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龙身一般从七节到数十节不等,多为单数。节与节之间,以一米多的彩布相连,再用色彩绘成龙的形象,每节内燃灯烛,节下装长柄,供舞者舞持。舞时,一人手拿“宝珠”(球形灯彩),在龙头前引龙起舞,火龙以气势雄伟磅礴见长。节日夜晚耍舞、有的地方还放有焰火爆竹,加之锣鼓齐鸣声势炽烈,蔚为壮观。有的以数十盏云灯相随,龙灯在云灯中来往穿梭,供托出祥龙腾云驾雾之势,也有的以鱼灯、虾灯、螃蟹灯等与龙灯同舞。各地龙灯风格特色不同,其中以广东火龙、四川火龙最为盛名。

    布龙,又名彩龙。它和龙灯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龙身节内不嫩烛,一般长十节左右舞起来左耸右伏,九曲十足。时缓时急,蜿蜓翻腾、动作快,幅度大,以舞姿轻盈矫健见长。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舞蹈工作者在“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对传统的龙舞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提高,将龙舞从广场搬上舞台,充分利用灯光、纱幕等舞台条件,使舞龙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在一阵喷呐和锣鼓声之后,帷幕拉开,舞台上呈现出浓云滚滚的天空,一会儿,云端深处忽闪出一条八九丈长的巨龙,辽阔的天空立即出现了二龙抢珠的场面.它们驰骋在风云之中,穿梭于龙柱之间,最后,两条巨龙昂头抖动,紧紧地盘在朱红色的大柱上……这气势雄伟的场面,给人以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形象地体现了拢国人民开创现代化新生活的豪迈气魄和无往不胜的进取精神。

    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我国各流派的舞蹈专家和舞蹈团体也走出了国门,把我国民族民间的舞蹈艺术呈现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了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优秀的艺术资源。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舞蹈艺术形式。相信中国的舞蹈艺术会以现代的眼光、继承和创新的精神,走向它更加光辉的明天。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