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舞蹈家刀美兰:我与傣族舞蹈同成长

2013-10-09 16:49:01来源:中国舞蹈资源网    作者: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幼年深受傣族传统舞蹈的熏陶,1954年进入西双版纳自治州民族文工队。1959年调入云南省歌舞团任舞蹈演员,被评选为云南省劳动模范。1986年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舞协常务理事。她的表演淳朴自然、委婉细腻,舞姿轻柔。她成功地在《召树屯与楠木婼娜》剧中创造了孔雀公主形象,享誉全国。

  我说“我与傣族舞蹈同成长”,顾名思义,说的是我个人一生的人生经历。因为自己没有院校的学养,不懂理论,更不会创造理论。所以,就我个人来说,“我与傣族舞蹈同成长”,没有理论的论述,只有舞过人生的实践。但是,就傣族舞蹈的成长而言,却不是盲目的实践。傣族舞蹈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思想理论指引下,通过实践成长起来的,优秀的民族舞蹈。

  一、传统给我的恩赐,是我舞蹈的根脉

  澜沧江边的西双版纳是我的故乡。我出生在背靠青山面对澜沧江的宣慰街(旧时西双版纳皇家所在地)。莽莽大森林是我的游乐园,我会爬树摘果,爱逗虫驱蛇;悠悠澜沧江是我的沐浴场,夕阳中,与小伙伴们尽情谑水;夜来,在大象、猴子、夜鸟吼鸣声的伴奏中,听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在竹楼里进入甜蜜的梦乡。西双版纳的山山水水,是我儿时的天堂,是养育我艺术的摇篮。傣族是一个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我的父亲莫拉翁,能歌善舞。我的母亲楠苏念达,是个会讲传说故事的能手。

  幼时的我,常坐在妈妈的筒裙上,奶奶的被窝里,聆听由古老傣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合,所形成的千百部真善美动人的传说故事。我们傣族人说,“象脚鼓一响,脚底板就发痒”。当我的两只小脚还站立不稳的时候,父亲就牵着我的小手,让我跟着鼓声乱蹬踏。这大慨是我最早的舞蹈,算是父亲教给的,我舞蹈的第一课吧。然而,是命运的安排,父亲教给我舞蹈的第二课,却是在相隔二十多年后的泰国。

  1980年,我随云南歌舞团赴泰国访问演出。在泰国曼谷,我与失散多年的父亲相会舞台前后。父亲默默地、含着泪水站在舞台的侧幕条旁,看我表演独舞《金色的孔雀》。父亲深感无比欣慰之后,激动地对我说,“波(傣语:父亲)还要教给你一套”。父亲教给我的是,傣族古老的男式拳舞。这套拳舞一招一式的身韵,促成我创作了受到专家肯定、观众喜爱的《勇士之舞》。更使我受益匪浅的是,通过父亲的讲述,我知道了傣族舞蹈的精髓:“天上飞,水上漂。麂子蹬,马鹿跳。”(前六字是对女性舞蹈的描绘。后六字是对男性舞蹈的解析)这独具傣族古老诗歌特色,短短十六字(经),凝成了傣族舞蹈的母语和风格的经典。父亲教给我的第二课舞蹈,虽然来的是如此的迟,但此时的我, 已不是当年“象脚鼓一响,脚底板就发痒”的小孩子了。父亲的一套傣拳舞,使我如获至宝,作为专业舞蹈演员的我,敏锐的感受到,傣族男性舞蹈的韵味,不但展示了古老的传统文化,而且在我看来,它是中国最刚健的男性舞蹈之一。它所表现的刚毅、智慧,以及它转换瞬间的轻柔之美,所展现出的强烈对比,具有摄人心魂之感。傣族舞蹈的精华、神魂、底蕴全在男性舞蹈之中。

  往事如烟,父亲现已常眠在异国他乡,惟有他教我舞蹈时的身姿,如影常相随……

  全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我常跟随奶奶、母亲进佛寺拜佛敬赕、燃蜡滴水。耳濡目染,至今我样样精通。 当然,最使我着迷的是佛寺的壁画,它牵动了我无尽的梦想! 幼时的我就是这样,直到我在参加工作时,还不识汉文,不会说汉话。但我会写傣文,会念经,爱唱山歌,更爱跳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千真万确!在当今时潮下,倍感亲切。更深感到自豪。

  传统给我的恩赐,是我舞蹈的根脉。

  二、生活的滋养

  西双版纳的傣族, 自称为“傣泐”,直译为“值得歌颂的傣族”,因为在所有的傣族中,他首创了傣丈。至今在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的佛寺里收藏的贝叶经,都是用西双版纳老傣丈刻写的。由此可见,西双版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它所保存的民俗风情特别丰富。如与生产相关的有开门节、关门节,与保护生态相关的有龙林崇拜,和祭祀佛祖的浴佛节;当然,最为隆重的是傣历新年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在我的记忆中不但隆重而更是神秘的。每当傣历新年泼水节来到之前,在西双版纳大地上,几乎准时地都会出现突发狂风暴雨,不一会却又现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奇特现象。对此,我感到害怕,迷惑不解。妈妈和奶奶对我说: “新年来了,在水里的、森林里的、山洞里的老祖宗都来过新年了,“帕英”(傣族传说中至高无上、万能的天神)也来为我们 ‘滴水’,保佑我们,为我们祝福!”。妈妈和奶奶让我双手合十,跪拜在竹楼凉台上,她们则一边念经,一边燃起蜡条,并不时地向空中抛撒米粒,以示祈祷。

  这一切民俗风情的熏陶,使我觉得好神秘,好神秘啊!后来我读了傣族历史文化学者刀国栋(云南省原副省长)的书(《傣族历史丈化漫谭》),我才知道,傣历新年泼水节,是根据傣族地区只有旱雨两季的特点,生产的需要,所得出的新旧季节交替、科学精确的傣历历法而来的。人们在天道的定律下,繁衍生息,创建家园。在天神的造化中,把生活演绎成传奇神秘的民俗风情,这是古老的傣族生态文化与佛教丈化相融的现象之一。使蒙有神秘色彩的傣历新年泼水节,更美,更具魅力!节日中的赶摆、丢包、赛龙船、泼水、放高升、孔明灯、荷花灯,人们彻夜狂欢,处处流光溢彩。

  我倘徉在这年年岁岁滚烫的节庆欢乐中。浓郁的民族文化之美,是一种特殊的、难以磨蚀的记寸乙。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我们傣族是个水的民族。用一句傣族谚语一一大象跟着森林走,傣家尾着清水走一一拉开“水”的序幕!想必很多朋友到过我的家乡西双版纳。您是否注意到傣家千姿百态、装点得犹如神龛佛塔般的水井,像缤纷的宝石,镶嵌在傣家的村村寨寨,展示出一个爱水、敬水的民族无比虔诚的真情[我爱它,我认为傣族的水井,是无与伦比的。当是天下第一井!过去,滚滚的澜沧江水流过了千百年,可是它没有浇灌过西双版纳一亩田地,你相信吗?然而,这是真实的。这个真实书写了傣族生态丈化一一龙林崇拜一一的高度智慧。

  傣家人说,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有了森林才有水,有了水才有田,有了田才有粮,有了粮才有人。这就是傣族人的生态观。保护森林,是傣族生存发展的灵魂,是西双版纳灿烂文化的精髓。傣家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家家户户盖建竹楼时,院子里一定要种植足够生活使用的燃料树(炭薪林)。谁也不能任意砍伐林木,否则就要受到严历的惩处。

  由此生活的源头,产生了无数美丽动人、且赋有哲理性的传说故事。如从西双版纳到湄公河流域各国流传的“谷魂奶奶”和佛祖斗法的故事:(大意)当信徒们跪匍在地,虔诚地聆听佛祖诵经传法时,唯独谷魂奶奶立而不跪。佛祖见状,勃然大怒:我是至高无上的,你(指谷魂奶奶)为何不下跪?谷魂奶奶答道:我才是至高无上的,世上所有的人,包括你,要是离开了我,就不能生存!说吧,拂袖而去。无奈,在饥肠辘辘体验中认输的佛祖,只得将谷魂奶奶请了回来,承认谷魂奶奶是至高无上的。并将此载入了贝叶经。

  此传说故事真可谓精妙绝伦。是傣族生态丈化的理念的极致表述。其实谷魂奶奶讲的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人的生命比天高!生活给我的滋养,无比珍贵。[NextPage]

  三、交流的收益

  从西双版纳民族丈上队,到云南省歌舞团、东方歌舞团,我看到了中国各民族、世界亚非拉国家许多许多美丽的舞蹈,,这如百花园般的舞蹈世界,使我着迷沉醉。我的双眼就象一部快速的照相机,记录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舞蹈精华,将其存储在心中。这些美的舞蹈记忆,成了我日后进行创作、表演时的借鉴。在独舞晚会的编创时,我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扩大了我创作的视野,丰富了我的表演手段。其中我最喜爱的是中国的戏曲舞蹈,为此,我曾专门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学习,受益匪浅。 中国古典戏曲舞蹈身韵之美,在我的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我自豪的将它称之为一一在民族大家庭中的回归一一中国的傣族舞蹈。在这里,我不能忘记我的老师毛相。他是借鉴、吸收民族优秀舞蹈的大师,也是教给我如何借鉴、吸收,提高自己表演能力的启蒙者。

  我与毛相老师相会在“第一届云南省体育文艺汇演大会”上。那时,他已经是参加了莫斯科青年联欢节,载誉:/刁来的银质奖章的获得者,他的表演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人向他学习舞蹈。他告诉我,“你要知道我的舞蹈中的秘密,你看我的抖肩是蒙古族的,眼神是印度的,颈部动作是新疆的。你一定要把好的东西拿来,用在自己的舞蹈中,使自己的表演,我们的傣族舞蹈得到发展和提高。”他的这一“秘密”使我茅塞顿开,受用终身。

  一九八二年我的独舞晚会在全国十大城市演出,各地都举行了座谈会。其中对我在舞蹈中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民族的表现,给予了鼓励和肯定,“我们在刀美兰所表演的舞蹈中,看到她吸收了很多外国舞蹈的东西,但现在我们看来,她的一举一动仍然是傣族的,是民族化,而不是化民族”。在座谈会中,更使我激动、终身难忘的是,我国新舞蹈奠基人吴晓邦先生在看了我的独舞晚会后,写了一首(赠刀美兰同志)激励我一生的诗。其中有两句一一你的舞蹈没有矫揉造作,只有真情一片实意万分一一深深地教育了我。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艺术必须“真情”,必须“实意”,且须“万分”敬竞而为。这是艺术的真谛

  实践得到的教诲,无比珍贵。所以,我主张交流,借鉴。但我认为,借鉴不是“异化”,更不是“颠覆”。有一位美国慨念艺术家约瑟夫-科苏斯说:“因为我们没有一种真正的国族个性,我们将现代主义本身作为我们的文化。我们以出口我们的地方主义,改变变形了的其他文化,并赋予这种混乱以一种普世性的外观。由于各国族文化纷纷退却让给我们地盘,他们最终失去了对自己生活有意义的机制的控制, 由此变得在政治上依附我们。”此话说得如此地直白,似无须再发议了。然对“……在政治上依附我们”的强势面前,到是须冷静的思考。“打铁要靠本身硬”,在传承、继承创新,根脉攸关的问题上,艺术家同样须要照照镜子,正正衣冠。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交流借鉴无限,推动精彩升华

  四, 新中国的阳光

  傣族有记载的历史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傣族舞蹈只有在新中国的阳光照耀下才得到发展。这是历史

  一九五四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文工队成立。在自治州党委、政府、民族工作队的领导下, 大家开始热列、的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我的老队长刀发祥,是一位当过和尚,还俗后被称之为“康朗”(傣族中最有学问的人)。他熟读贝叶经,并有一定的汉丈基础。在他对《讲话》的思想精神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当然还有很多人的努力)搞出了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片段:金湖边)。

  在排练过程中,傣族的文化、习俗、礼仪,对我们来说,应该说是比较熟悉的了,但为了准确生动的表现舞剧的形式和内容,刀发祥队长坚持要我们从傣族的文明礼仪,到梳发、穿衣、走路等,一举一动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规范严格的从头再学习。使浓郁纯正的傣族风格,在舞剧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千百年来,人们只是在贝叶经上看、从“赞哈’’(歌手)的演唱中听“召树屯与楠木诺娜’’的故事。所以,傣族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金湖边)的创作、演出,真可谓是“千年一剧’’;舞剧的消息不胫而走,演出的那一刻万人空巷。当有史以来,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第一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时,夜幕下演出的广场上,一片寂静,人们用从未有过的、惊奇的目光观看着、赞美着舞剧的演出。

  舞剧从西双版纳演到省城昆明,演到首都北京,演到国外缅甸,处处受到无比热烈的欢迎。小小的西双版纳民族文工队,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根深叶茂!抚今追昔。在建国初期的条件下,一位边疆少数民族的还俗和尚,对民族文化能有如此高的自尊重、 自觉和自信,使人感慨万千,难能可贵,更是难以忘怀!今天,“傣族舞蹈已经发展成为与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朝鲜族舞蹈并驾齐驱,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民族舞蹈”这一切就是,毛主席文艺思想理论指引傣族舞蹈在实践中成长的历史!我能有幸与傣族舞蹈同成长,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是因为我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新中国的阳光,破天荒的傣族舞蹈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