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人与欲望,永远是舞台的中心点

2015-10-14 10:30:26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廖阳

   
体态孱弱的夜莺为一位素不相识者的幸福,惊天动地:它将荆棘刺穿透胸膛,用鲜血染出红玫瑰,替一位穷学生求爱。

1.jpg

《莲》2011年在香港艺术节首演被称为中国最性感当代舞剧。


0.jpg
即将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的《夜莺与玫瑰》由两位男主角上演一段“两个生命”之间的爱情故事。

  采访者:廖阳


  受访者:王媛媛


  王尔德的童话《夜莺与玫瑰》,给编舞家王媛媛的感觉是虐心和刺痛。


  体态孱弱的夜莺为一位素不相识者的幸福,惊天动地:它将荆棘刺穿透胸膛,用鲜血染出红玫瑰,替一位穷学生求爱。学生将红玫瑰献给教授女儿,女孩皱起眉头拒绝,他转将玫瑰扔向街道,一只车轮从它身上碾过……


  所有人都替夜莺不值,“但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批判它的对错。”在王媛媛看来,夜莺悲戚赴死,是精神上的需求,“这种精神需求是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它由此得到快乐,做到了,也就快乐地死去了。”


  常人的想象里,夜莺是女性的设定。王媛媛开始也这样设计,但排练时越发觉得男演员有力量,同样一组动作,男人一跳,更有极致的肢体美感,“真的漂亮,那种感觉女孩跳不出来。”夜莺脆弱的是外形,内心却强大。然而夜莺为之牺牲的穷学生当然也是男性,但王媛媛否认用同性之爱博噱头,“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爱。”


  18位舞者身着素衣登台。舞美设计延续了王媛媛的偏好,极简,没有多余的装饰性。对她来说,过多的装饰都是负担,“一拳打到你,一定要有痛感的知觉。”


  19岁开始编舞,2008年创建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王媛媛在台上当演员的时间不长。她也不觉遗憾,因为快乐和成就感。10月16日,她编舞的《夜莺与玫瑰》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邀约剧目,将在上海城市剧院首演。


  “那种刺痛感打动了我”


  记者:你很久未做与爱情相关的主题,《夜莺与玫瑰》为什么打动你?


  王媛媛:一直以来我关注的话题都比较重,社会问题更容易触动我。从《霾》到《莲》、《野草》,都不是从纯美的角度表达,而是与人的生存方式有关。


  要做舞剧的话,爱情主题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夜莺与玫瑰》给我的感觉是刺痛,那种伤害性的刺痛。小说里的人物和内容其实很接近现代社会,比如教授女儿认为钻石、首饰比真正的爱情重要,别人用生命换来的玫瑰在她看来一文不值。这种价值观的认知,也符合当下的社会状态。对很多女孩来说,精神上的感受和认知被忽略了,金钱主义至上。所以,这个爱情主题一点也不浪漫,主题也永远不会过时,现在仍具批判性。


  记者:舞剧配乐用的是比才的《阿莱城姑娘》,这个组曲整体激昂欢快,与舞剧的悲剧风格相配吗?


  王媛媛:这个问题特别好。你一问我就想起了排练过程。一开始我觉得故事很美,那种浓烈的痛感能刺激到你,音乐也美。做时我发现特别难,音乐快乐了,你觉得怎么那么轻,但做到快结束,你会发现这种快乐是悲伤、极致的一种展现。可能悲伤到极致就快乐了,悲伤掩藏在里面。看这部剧时,你一定能感觉到快乐但又可以有流下眼泪的悲伤。


  记者:你特别青睐将文学作品改编为舞蹈,《莲》来自《金瓶梅》,《夜宴》源自《哈姆雷特》,《野草》取自鲁迅同名作,挑选改编对象时,有什么标准?


  王媛媛:不谈标准。但我确信每个我选的戏,一定最打动你内心。不管它来自哪个时代,我都能找到它与现代社会的共同点。我重新诠释这部文学时,它并不属于那个时代,而是与现代人有联系。归根到底还是人,人的生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欲望,把人作为中心点进行舞台塑造。


  记者:创团前五年,你像工厂新开张拼着攒下13部作品,后来为什么封箱9部,只留《霾》、《莲》、《野草》、《夜宴》4部?


  王媛媛:我不想把精力分很散。以这几年的经验看,我们很容易判断欧美市场、中国市场更容易用怎样的作品进入。我会把更高品质、更准确的作品集中起来排练、运营。我是编导,又是团长,意味着要经营,这么多人等我吃饭。睁开眼,你就要想怎么生存下去,编导和团长在我身上是两个完全打架的角色。


  要延长艺术生命力,必须做一些妥协。作为编导,我希望所有作品都能演,但作为管理人员,我就要清楚最终希望推哪部作品,把时间、金钱、精力放在更有力的方向。


  记者:封箱之作是否代表了你阶段性的满意,迈入下个阶段,你会强迫现在和以前有区别吗?


  王媛媛:我觉得自己在进步。回头看以前的作品,你会看到幼稚。我喜欢越来越成熟的我,特别想修理曾经幼稚的我。但我不会强迫自己改变,这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是脱了才叫性感”


  记者:面对国内外市场,你们一直分两条腿走路:国外你强调要用他们熟悉的当代语言与之对话,国内更靠讲故事,如此清醒的认识怎么得来的?


  王媛媛:就像你的产品要找销售渠道,一样的道理。国内很难推《霾》和《野草》,观众理解上会有困难。但国外全是这两部作品的邀约,西方观众本就喜欢抽象作品,爱看设计感和想象力,不愿看老东西。国内基本是《莲》和《夜宴》,有故事大家更愿意买票。


  还是文化和欣赏习惯的问题。这些年,中国观众接受西方舞台艺术的机会越来越多,有了成长和评判,慢慢也在改变。


  记者:有人将《莲》(2011年香港艺术节首演)称为中国最性感当代舞剧,今年5月在广东、福建、湖南巡演时,市场和观众反馈如何?


  王媛媛:特别好。广州大剧院那么大个剧场,卖得比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还要满,剧院都没料到。底下人肯定是有争议的。我也愿意听观众的反应,肯定是两种声音,要么保守,要么觉得好。我从最开始就很接受这种状态。


  记者:怎么把握性感和香艳的尺度?


  王媛媛:特别难。我在这部戏上花了太多时间,整整一年半,没做其他的。我一直在研究每个动作的可能性,是只属于这个人物和时代的。西方的性感一定是开放的,但中国的性感是隐隐约约,不是脱了才性感,在于那种味道,半遮半掩。那种吸引力是东方的。


  创作动作也是如此。演员之间不是要有多么强烈的肢体动作才性感,要抓过程和小味道。这部戏里,我们的演员是穿得最多的,一点不夸张,但你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气息、反应。我们其他的当代作品,演员基本不穿特别中国的大衣大裤,很省钱,都是练功衣、背心短裤为主。《莲》的衣服偏中式,有遮盖,比较满。


  “走出去的关键是作品”


  记者:不少舞团苦于不知如何开拓国际市场,你有何经验总结?


  王媛媛:关键是作品本身。国际市场非常成熟,作品好就买票,不是一次性的事。你第一次成功了,再进这个剧院和城市一定会有更多观众。作品不达标,吸引不了人,不可能有第二次。很多中国作品说是走出去,其实是送出去,就是一次性,没有积累观众,也非有效运营。


  我们两部作品在国外走得多。《霾》2009年打开了国际市场,成功后,国外剧院基本提前一两年发邀请,我们就计划演出日程,接棒之作如《野草》自然也在邀约之列。依此类推,良性循环。关键是第一部能不能被接受。


  记者:走国际市场你一直强调要用通行世界的语言,怎么解释?


  王媛媛:美学上要有世界语言,而不是纯粹到只能让中国人理解。纯粹的民族化也是一种世界语言,但做得不好,容易不知所云。就像你出去必须能讲英文。说到底,还是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了什么,要有独立的艺术家态度。语言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我们谈论什么主题,我们之间有没有话题,有没有交流感,台上台下十几米的距离怎么互动。


  记者:过去,你们集中于拿国际艺术节A类邀约和演出订单,现在国内外巡演比例如何?


  王媛媛:1/3国外,2/3国内,和以前反过来了。这两年我更想开发国内市场,变化是从《莲》推到国内开始的。


  记者:北京上海的舞蹈市场越来越繁荣,引进的国际级舞蹈项目也越来越多,可有关注到这个现象?


  王媛媛:对。比如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蹈邀约可多了。说到北京,小工作室和独立编导大量冒头,观众开始关注艺术家本身,喜欢他的作品就会关注他,比较趋向国际市场的规律,不像以前只盯着中央芭蕾舞团、东方歌舞团。


  就像看书,我肯定是追作者,追他的思想和创作方式,而不是看出版社。观众有法可循,这是市场成熟的一种表现。但关键还是艺术家,要积累作品,才能积累市场和观众。现在看纯舞蹈技术的观众也蛮多。一拨看故事,一拨看技术,都能获得满足感。整个中国在变化,大家都在追新,对创新的需求大了。


  记者:走到现在,还会觉得办团困难吗?


  王媛媛:有经济压力,我每天都想把团关了。我经常跟制作人说,今年做完别做了,压力太大了。这个想法永远存在。我也不知道今天谈这个话题是不是最后一次。


  养一个团一年至少五百万元,我们现在最多打平,每年都要往里搭钱。我还是想表达真实的观点和态度,由心而发去创作,这样更踏实。


  决定做下去,还是成就感和自尊心吧,艺术家完成作品的那种成就感。如果一个人能坚持一辈子当艺术家,是挺浪漫的一件事。我特别羡慕这种人。有次在荷兰看荷兰舞蹈剧场成立五十周年(2009年),依利·基利安坐我旁边,我特激动。他是我偶像,特别愿意往一个地方使劲,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每个编导都羡慕。第二天我去看他上课,老人家骑个自行车就来了,可享受了。能沉浸在一件事里一辈子,那种生活状态是我追求的。我根本不愿意因为经济追求浪费时间和生命,特别struggle。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