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张大春你认得几个字

2009-09-08 15:58:3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王子烨

    说到台湾文坛,张大春是绕不开的名字,也是绝对有分量的名字。在小说界,他是笔调戏谑、杂学招摇的“顽童”,目无余子的写作姿态、耍痞嘲弄的叙事风格,使得20岁出头的张大春在80年代的文坛刚刚崭露头角,就擒尽台湾文学大奖。从《城邦暴力团》才情盎然的“反武侠”到“春夏秋冬”笔记体的虚实交织,还有文艺理论的扛鼎之作《小说稗类》,可以说,在张大春身上,并存着一个“讲故事的人”和一个“博杂的学者”。对于张大青的新书《认得几个字》,梁文道的评价是:他在拯救汉语。

    除了创作,他还集评论家、教师、电台主持人等多重社会身份于一身,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创作丰沛、杂学古今……所以,他是作家孙甘露口中“华语文学界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被莫言评价:“大春用12万字的篇幅,完成了110万字的内容。”而读书人梁文道则惺惺相惜道:“张大春读书是论斤算的,他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说来遗憾,张大春的作品引进到内地的并不多,他的大部分读者都是通过网购台版书或者寻找电子版来接近作者。在他不多的引进作品中,严肃却不枯燥的《小说稗类》被孙甘露称为“大师的品质”的书。而《聆听父亲》则被阿城评价道:“用惯了勾拳的张大春,这次写《聆听父亲》用了直拳,直奔心脏。”

    这次,张大春的新书《认得几个字》在内地出版,这也是张大春最新的一本书。说《认得几个字》是活泼、俏皮版本的《说文解字》也并不为过,同时,这也是一本亲子之书。书中,有两个小主角——张容、张宜,这是张大春的一双儿女,一个6岁,一个4岁。而书的内容则是一位父亲给孩子们讲解汉字。89个看似简单的汉字为经线,一幅幅温馨的家庭趣话为纬线,勾勒出的是文人张大春、父亲张大春的整个生活。

    张大春说,比起读者的喜爱或者孩子真正能学到多少东西,他更看重的是记录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希望我的孩子在30年、40年,甚至50年以后,再看这本书,他想到的不是父亲对他们多么疼爱、多么纵容,而是会想起某一首诗、某一句话,或者是某几个字。”张大春说,他就是在用这些“字”给孩子们写日记。

    想看看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是否能传递

    《认得几个字》是一本专栏合集,现在,张大春正在筹划出版续集,书名暂定为《自己的课本》,而动机则是对目前台湾地区学生使用的语文课本的不满。“课本太不生动:每本书有45%的文言文,另外55%是白话文;每篇课文都设计了‘题解’‘作者生平’‘注释’‘课后讨论’。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突兀的名字,而缺乏对历史整体性的把握和认识。”据说,第一本《自己的课本》将会在女儿张宜10岁之前出版,总共16课,供孩子在16周内学习,争取每年两本,在10年后出齐20本。如果这一切传闻属实,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出版计划,也是一套留给“子子孙孙学习”的教材。也正如张大春所说,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看看“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是否能传递”。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说《认得几个字》的核心目的是看看“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是否能传递。”就现在的状况看,实现的可能性大吗?

    张大春(以下简称张):其实我的孩子不见得认的字比其他同学多,但学习到最后,那个考评成绩是最不重要的。我们有好的家庭互动,又有很好的交谈习惯,每天花两小时的时间交谈,这是最重要的。

    记:怎么想起来要给孩子们写这样一本书?是对当今教育的不满意,所以要回归“家庭私塾”式的教育?

    张: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是中人之子,不是天才。我们的学习都很片段,尤其在媒介发达的时代,每个人就显得更加平庸。但所有的信息都很有限,所以每个人只能各取所需,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面发展能力。

    我结婚晚,孩子也小,他们在开始学习的阶段就有了这本书。我估计在台北出第二本的时候,会出版100个字。它的整个写作过程,就当做我的孩子日后回味起童年的一段证据。他们不会写日记,但看到这些字,这些往事就都能想起来。

[NextPage]

    我们就是这种“文化倒爷”

    记:你最早被识别的身份是文学家,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文字学有了特殊的兴趣?

    张:最早是我父亲教我,后来到我念大学,本科是中文系,有文字学,就特别有兴趣。我不明白古人面对自然如何发展出方块字的结构,常常会想是先出现声符还是意符?100多年前,我们才开始有甲骨文出土,大部分甲骨都磨成药吃了,留下来的几千卷甲骨提供了一些从东汉到清代的文字学家所不曾理解也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信息。我们占点便宜,终于可以利用殷墟的甲骨文来帮助我们推理、分析古代的字有些什么作用和变化。往往从一个字,可以看到历史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

    记:你做的研究是学者的领域,但是在公众面前频频推广,又有艺人的素质。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两种身份?

    张:学者有他的专长和价值,可是学者不见得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普及工作。所以,我们这种就是“倒爷”,把历代学者苦心孤诣研究出来的成果吸收、判断,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文本上的创作,做一个呈现。

    记:在通过用“字”教孩子的过程中,除了家庭温暖,你还有其他收获吗?

    张:我一直以为我的文字学知识起码够用,但是令人沮丧的是,从四年前开始,我几乎用坑蒙拐骗的手法,想办法让我的孩子跟我学这个字,学那个字。可是我的孩子常常凭借着最直觉、最简陋,甚至没有方法和逻辑的方式打破我对于这些字、这些词或者这些意义解释的惯性思维,而且常常也因为这种惯性的打破,使我发现原来我赖以为生的工具——文字,有些时候是非常不堪一击的。

   《百家讲坛》,只要讲的人靠谱就行了

    记:在之前的采访中你提到过《百家讲坛》,标题还是《台湾也需要百家讲坛》,有这么回事吗?

    张:那是其中说过的一句,做成标题就放大了。还原的意思是:很多人批评百家讲坛,说太通俗。但我觉得不要太在意它或者抨击它,除非它说错了,那就是有硬伤,但是硬伤也要诊断是什么错。比如于丹讲《论语》,《论语》有498则,于丹在《百家讲坛》只讲了32则,也不要让她一个人那么吃力地去负担那么多的期待。听了她的感悟的人,也会有自己学习的机会,也是好事。学习的结果永远在于学的人自己,只要讲的人靠谱就成了。

    记:但是公众认知有限啊,怎么分辨谁靠谱、谁不靠谱?

    张:台湾有一句话叫“互相校对求进步”。这对讲座者来说,也是好事。

    记:如果《百家讲坛》叫你去讲字,你会去吗?

    张:我要考虑一下,因为我不是文字学者,一定要非常专精才可以。中国常用字有3000多个,要在相当程度建立一个体系才好开讲坛,讲的人有通俗的语言更好。有些观众对某些讲师不满意,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同样的路子去赚钱、出名。

    记:那对于文字学,你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吗?

    张:我对文字学不像对小说那么熟练。这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家长面对自己孩子初学阶段的需求提供服务。我想,要在一个这么大的媒体上去演练一个没有形成体系的东西,那我就不靠谱了。

    梁文道:张大春在拯救汉语

    张大春是当今华语文学家最好的一位。张大春很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记忆,我常常说他是一个拥有十八般武艺的人,文字的技法他都掌握得非常纯熟的一个人,所以他的小说深入人心,比如他以前出的《小说稗类》。《认得几个字》并不是简单地教你几个字,他的用心接近于德国诗人保罗·策兰。当然,张大春的文章绝对不是那么晦涩、复杂,但是他同样想要做的,是拯救汉语的一种尝试。[NextPage]

    张大春在台湾,在台湾有台湾的俗套,但是在大陆这边俗套更多,我不愿意被法西斯式的语言改造,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文字乏味?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华丽的转身”之后,这13亿人都在“华丽地转身”?一个国家的语言贫乏到什么程度,才会让大家恶心到死的地步?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要重新认识几个字,这就是张大春这本书可以给我们的启发。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