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罗中立:人民的艺术家

2017-05-25 11:18:05来源:YT新媒体    作者:

   
从1981年因《父亲》成名到2015年卸任四川美院院长,忙碌了35年的罗中立,终于从一个传奇艺术人物,回到了一个自由艺术家。

  一张《父亲》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赤脚两小时去拜访梦想中的艺术殿堂


  1977年,以最大年龄参加高考


  如果没有考上,一生再与艺术无缘


  20年后,他成为那里的院长


  从1981年因《父亲》成名到2015年卸任四川美院院长,忙碌了35年的罗中立,终于从一个传奇艺术人物,回到了一个自由艺术家。1960年代,少年时期的罗中立第一次来到黄桷坪,几经辗转躺在四川美院附中的宿舍,因为激动而彻夜难眠。这次黄桷坪之旅开启了一个艺术家的传奇时代。


  1948年,罗中立出生于重庆,父亲常常带兄弟俩去画画。少年时代,哥哥的同学在川美附中念书,为了咨询考学的情况,罗中立从小龙坎出发,舍不得把鞋子弄脏,打着赤脚走了近两小时,赶到黄桷坪。快到黄桷坪时,罗中立在池塘里把脚上泥巴洗干净,穿上鞋。“那一夜,下着雨,我通宵未睡,太激动了,我进入了川美附中,还住了下来,第一次觉得自己离艺术殿堂那么近。”


1.jpg
罗中立,1978年画作


  “看着校门口进进出出的人群,我感觉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有一顶光环。”罗中立坐在校门外,等了哥哥同学一整天,天黑了还没有等到。后来,川美有位老师的母亲把罗中立带到男生寝室,让他住了下来。“那一夜,下着雨,我通宵未睡,太激动了,我进入了川美附中,还住了下来,第一次觉得自己离艺术殿堂那么近。”第二天,热心的同学还领着罗中立参观了校园的展览馆,激发了罗中立对艺术更大的向往。


  1964年,罗中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川美附中。在附中的时候,罗中立是班上最勤奋的一个学生。那时候,满校都是政治标语,罗中立只能偷偷翻院墙出去画画。一到星期天早上,他就在食堂里买一个馒头,吃着这一个干馒头,出去画一天。那个时候,学校只有一本画册,是日本出的一套《世界美术全集》,放在玻璃柜里面,罗中立每天围着它转。


2.jpg
70年代,罗中立(右一)在达钢厂,与工人在一起


  那届附中的学生就像后来的77级和78级一样,是川美附中办学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届。附中毕业后,罗中立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四川达县大巴山生活了10年。


 3.jpg
罗中立(右一)回访大巴山邓家


  1977年,已近而立之年的罗中立,考入川美,他是班上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那一年,他是允许参加高考的最大年龄,如果没有考中,罗中立这一生也许与艺术无缘。


  1980年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临近,在重庆三十七八摄氏度的炎夏,激情高涨的罗中立蜗居在川美一个10平方米的阁楼里,开始搞创作。画出了高2米多,和伟人像一样大的《父亲》。1980年12月,吴冠中将参展作品《我的父亲》改名为《父亲》。





罗中立 - 父亲第四稿-生产队长转业军人


  1981年,这幅画获得第二届青年美展金奖。罗中立回忆说:“《父亲》这张画,中国美术馆收藏,要给400块钱我还差点儿不要。国家馆收我高兴得不得了,愿意送给国家。当时我的工资才31块钱,400块是我一年多的工资。”罗中立的名字随之被载入史册。


6.jpg
罗中立大学时代(右三)


7.jpg
罗中立(右一)大学时代,与丹青在一起


  然而,“一夜成名”的罗中立总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他对艺术的渴求远远无法在国内环境中得到满足。作为中国“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83年底罗中立成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前往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觉得这辈子再也不会有机会出国了,每个地方都不想漏过,一张张地读画、做记录,那是转型期的开始,对我来说充满了新奇、渴望,如饥似渴。”


8.jpg
 罗中立在卢浮宫临摹


  9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因为地理原因四川美院不复80年代的辉煌,一大批中国当代艺术界最著名的艺术家选择走出西南,前往北京。川美所在的黄桷坪日渐没落。罗中立一直守在那里。


9.jpg
罗中立与儿子罗丹


  1997年,川渝分家,川美很多师资力量到了成都,黄角坪几乎到了最低潮。罗中立被委以重任,重振川美。他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公费出国留学的学生,回国后,老院长叶毓山就找他谈过,经过民意选举,1998年罗中立正式上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开启重庆川美新时代。此时距离罗中立1977年考上川美,已经过去了20年。


10.jpg
 罗中立带儿子罗丹去当年自己劳动过的达钢厂


  在当院长之前,罗中立连组长都没有当过……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很痛苦,欲哭无泪。每当精疲力尽开完会之后,他都会跑到画室里,去闻熟悉的颜料味道。“一进画室,我就感到很满足,经常画到忘记吃饭”。 尽管罗中立曾多次表示“真想明天就退休”。管理上的琐碎让他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顾及创作,“因为作品是需要一笔一墨画出来的,但自从担任这个职务后,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画画了”。


11.jpg
罗中立-巴山云雨 200X160 2004-2007年 布面油画


  2010年罗中立久违15年的个展开幕。他遗憾错过了10年创作巅峰:“这10年本来应该是我最出作品的时候,不管我的艺术经历、或者是人生阅历,都达到巅峰,但因为当了院长,完全没办法专心创作。”


  在四川美术学院院任上17年,罗中立最大的创作也许不是自己的艺术,而是将川美新校区建设成中国第一个最美生态校园。在重庆大学城规划初期,进驻大学城的高校都给政府报了各自征地面积,但全部被缩水,唯独川美,原本规划700亩,后来重庆政府给美院再增加300亩,总面积达1000亩。为此罗中立立下军令状:“我说一定给重庆建设出一个符合美院特色的高校出来,让它形成一个艺术标志,但前提是不要催我。”





罗中立与建设中的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


  学校保留了原住居民的生活原貌:有猪,有羊,还有以前的老房子;各种果木、水稻、红薯、油菜……构成了川美新校区的桃花源。每到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罗中立会抽时间和农民们一起下地劳动。他说,新校区的建设“投入了不亚于我画《父亲》及其他代表作那样的精力”。


14.jpg
罗中立在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与校园里的农户一起劳动


  17年时间,川美早已走出低谷。可是,几十年来外界还是将焦点放在《父亲》身上。对罗中立来说,《父亲》已经是一种过去,一个历史,一个已遗失的符号。“任何一个有野心的艺术家,我觉得想法都会跟我一样。我很理解《父亲》是在那个特定年代、特定背景下的作品,但我觉得不要老是往回看,我们应该多往前看。我希望大家看到我当下的创作,看到我的改变。”


15.jpg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


  2015年,罗中立终于卸任,做回一个自由艺术家。此时距离那个考上四川美术学院的时刻已经悄然过去了40年,这是属于罗中立一个人的川美时光,见证了中国艺术界半壁江山的起伏涨落。


  罗中立自己琢磨了一句座右铭,“天气正好,下地干活”。“天气正好”是指今天是一个最开放、创作最自由的时代,“下地干活”是说他的身体还允许画下去,他怕以后拿不动就画不了了。


  大艺术家 成长与探索时间


  Q:艺术对大众的意义是什么?


  A:大众需要艺术,艺术是我们的精神养料。


  Q:如何看待自己取得的艺术成就?


  A:跟自己的学校、老师,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自己的努力、阅历都相关,一个人的成就才有高低。


  Q:你的一面是艺术,另一面是什么?


  A:另一面是家庭、朋友和生活。


  Q: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A:“天气正好,下地干活”,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人生的信条。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