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民谣流域》

2008-07-23 18:24:20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

   

作者:黄亚明 

 《民谣流域》  李皖  史文华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的标题更像本时尚杂志对老艺术的哀悼和挽留。这证明李皖的新版《民谣流域》起码有两点特别:一是《民谣流域》开始“时尚”,从“读图”的角度说,“为了寻找恰在其位、能说明问题、能提供文字之外信息、甚至能提供另一种述评结构的图片,我六次抄了自己的家,六次将4867张CD(最新数字)从头到尾翻开。……看这本书,即使你只看图片,也能获得一种把握。”(作者《后记》)二是在采用大量图片构建一种速读式的新结构外,作者添增了准确的、可信的或者通行的译名,为每一处语焉不详的文字尽可能提供注解,但所装的还是一壶民谣的老酒。而这壶酒的妙处是,因十年之老而渐醇,加上民谣的因子之于听众,尤其中老年听众,无异于钩沉个体生活积累,接通自我与所在音乐世界的交流途径,成为凭吊某种社会形态的依据。

    1926年的英国民歌艺术节上,捷克音乐家雅纳切克表达出如下信念:“民歌用一种精神、一种幸福观、一种拯救思想,将一个民族、各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结合到了一起。”毫无疑义,这是一本借机向雅纳切克致敬的书。李皖在书中梳理世界民谣的起源和演变,对它进行概览式的检索与评析,始终包含着一份对流逝的尊崇、敬意和精准把握,他的听力及眼力,文字的质感与结实感,既赋予《民谣流域》一种使内心颤抖的力量,也给检索与评析带来独具个性的魅力。

    这本书几乎囊括了世界民谣主流的全部,连“一花数叶”的分支也绝不放过,包括具有杂交性质的美国民谣的几个阶段和几种形态。当然,所选择的标准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即作者所言之“狭义民谣”;同时,以欧美民谣为线索和中介即时展开对世界各地民歌的描述,包括印度音乐、东亚民歌、中东音乐、西非音乐、拉丁民歌、巴尔干民歌、俄罗斯民歌、印第安音乐等。但这似乎也并不妨碍其构成一种可能抵达宽阔的人类歌唱体系,令读者因静观远距而给历史披上梦寐的外衣,在回忆远逝的乐园般的情景中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愉悦。

    针对《外国音乐辞典》上把民歌的“源头”解释为正统音乐,李皖认为,因为学院音乐的霸权,才使因果关系的认知上发生了颠倒。在音乐的发生史上,肯定是先有野民的歌唱,然后才有音乐正史的发展。民歌是音乐的源头,是一个核心,它慢慢流传,有一些定型,有一些转变、延续和发展,然后,进入学院音乐、流行歌曲,不断地迤逦、改换。同时,对它的纯化和提炼产生了专业音乐,此后,二者便在相互影响、相互缠绕中发展。问题是,经学院的过分发展后,古典音乐与具体的人、现实的人——首先是一个地理滋养、传统熏染、现实生息的民族——脱离了。有意思的是,在上述认知的基础上,李皖“按照流行音乐持续的内在逻辑……而不以商业潮流或音乐运动的名称”,还将美国重视“药物”和精神发散的迷幻摇滚以及为工人、农民、劳苦大众立言的蓝领摇滚归纳为民谣。这彰显出李皖识见上的不同流俗。

    李皖的野心在于,期望《民谣流域》能同将来待写的文字,一起构建流行音乐的整体运动形态及基本精神——它的历时性、共时性,它的不断的变和长久的不变。庞大的工程里总有一个恒在的内核,现在,《民谣流域》为揭示这个内核提供了若干线索。但是,未来的一条清晰的、不间断的音乐延绵和变化的轨迹,对于文化日益沙漠化的今日,实在算辽远的苍凉长歌。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