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最新上映 台词迷 美图 预告片 幕后故事 微电影 七嘴八舌说影视 影评 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探索 发现)《河姆渡猜想》

2008-05-16 16:45:51来源:    作者:

   

    19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瓦片和骨头。考古专家的介入,让河姆渡这个高度文明的史前社会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然而时光把无数动人的故事掩埋其中,后人总是企盼拨开迷雾,追寻逝去的往事,我们就在其中。
  
    这是我们的摄制组,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正紧张地进行着。准备接受采访的专家叫姚晓强,是河姆渡博物馆的研究员。这一次,我们将跟随着他的讲解回到那个古老的河姆渡时代,而要讲述的也是那个年代关于生存的故事。文物,当然是开启河姆渡之门最好的钥匙。于是,故事就由解读这个文物的来历开始。
  
    尽管没有记载,我们猜想5000多年前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神圣的时刻。
  
    一个精美的器物被供奉在河姆渡氏族的神坛上,它的周围散发着肃穆迥异的气氛。呢喃的咒语笼罩着一切,时间似乎凝固……
  
    几个月前的一个深夜,氏族首领鲜和几个年长的老人召开了秘密的会议。
  
    连绵的雨和漫长的时间随行,整夜降落在河姆渡村落,水灾到来的说法已经在氏族里悄悄地蔓延。
  [NextPage]
    首领鲜的内心并不平静。这是一个人类同自然力量悬殊的时代,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河姆渡人来说,谁都无法预料明天,太多可能到来的危险、灾难随时都能毁灭他们的生活。
  
    按照今天考古研究分析,流传在河姆渡氏族里,关于洪水之灾的诅咒,并非空穴来风。
  
    这个是遗址原来的地层剖面图一共有四米深,那么它的,四个文化层的堆积厚度不一样,那么其中呢报告里面提到的,就是在第二文化层底的底部跟第一文化层上部,有大面积的冲积层,这可能是两次很严重的水灾。那么这其中肯定有一些很小的水灾。那么河姆渡人肯定有应付水灾的办法。
  
    河姆渡平静的外表下依旧透露着不安的气息。
  
    这一天,惊喜来得那么突然,在河边玩耍的丹见到失踪多日的舅舅和族人,他们从深山里打猎归来了。
  
    舅舅的归来让丹兴奋不已。回到家中,舅舅兴奋地讲述着此行的经历,也悄悄透露着这次神秘出猎的内幕,眼前的这个象牙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事情的起因还是这场连绵不断的雨。
  
    水神诅咒让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这天夜里,首领鲜和氏族里几个年长的老人召开了紧急会议。没有人敢想象如果洪水袭击河姆渡,颗粒无收的族人们将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天。
  
    在众人的提议之下,首领鲜决定,尽快进行祭祀太阳神的活动。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召集氏族里的年轻人出外捕猎,目标就是大象。因为他们需要用象牙制作一个最为神圣的祭祀用品。
  
    也就是在那个夜晚,当丹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舅舅领着族人们消失在飘散着雾气的丛林里。
  
    五千多年后,象牙雕刻——双鸟朝阳蝶型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展翅高飞的鸟儿,燃烧着熊熊烈焰的太阳似乎是雕刻者与上苍的某种神秘联系。这样的图案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NextPage]

    这一天丹和几个玩耍的孩子被母亲叫到了屋前。
  
    据考古学家推测,在还没有出现金属工具的河姆渡时期,雕刻象牙之前,很可能将象牙放置在酸性液体中浸泡,以达到软化的目的。而尿液也许就是理想的酸性液体。
  
    这个擅长雕刻的老人显得特别地谨慎,因为这一次雕刻有着重大的意义,夜以继日精心制作的这个物品,将要成为祭祀太阳神的神圣器物。
  
    眼前的一切只是让丹觉得好奇,他绝对不会想到这个精美的象牙雕刻会在5000多年以后,摆在博物馆里,接受世人们惊喜的目光和赞叹的话语。
  
    当意识到自身力量如此渺小时,河姆渡人选择了服从,当无法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时,河姆渡人选择了祭祀。
  
    精心准备的“双鸟朝阳”被虔诚地供奉在神坛上。风调雨顺的心愿、世代繁衍的希望是否可以实现,没有人知道答案。族人们只能在默默的祈祷中等待上天的安排。
夜色淹没一切后,大地很快地陷入了沉静。这样的夜晚对于劳作归来的河姆渡人来说是最轻松愉快的时刻。
  
    火光在湿冷的空气中释放着温暖。丰收的喜悦让族人们暂时遗忘了对于水灾的恐惧。等待他们的将是一顿诱人的晚餐。
  
    此时,河姆渡遗址的挖掘已经进行到第三文化层,考古工作者们又度过了平静的一天,出土的文物大部分是破碎的陶片,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在场的人谁都没有想到不久之后,河姆渡将震惊了世界。因为在距离地面3米深的地方,金黄的稻谷出现在考古专家们的眼前。
  
    河姆渡稻谷发现以后,确立了栽培水稻是从中国起源。它比那个传说的神农时代还早了两千年。
  [NextPage]
    时光已经整整逝去五千多年,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河姆渡人是如何发现野生稻谷,又是如何历经千辛,将野生稻谷转化为人工栽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在一代人手中完成的,所有改变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生存,包括陶釜的发明。
  
    专家们根据陶釜内部留下的锅巴和烧焦的米粒猜测,河姆渡人烧煮的是介于干饭和稀粥之间的一种粘糊状的稠粥。
  
    摄像机在博物馆中穿行,关于河姆渡的画像在眼前缓缓展开,那个遥远时代的气息也慢慢弥散开来……
  
    这个曾经熙攘的原始社会被漫漫5000年的风沙淹没于层层泥土之下,寂静地仿佛不曾出现。它给历史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河姆渡文化在延续了2000年之后突然消失了呢?
  
    河姆渡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水神的诅咒,突如其来的洪水打乱了他们原本宁静的生活。
  
    洪水过后重建家园,河姆渡人对这一切并不感到陌生。两千多年来,由于地形的变化,河姆渡一带雨水排出困难,高地的优势也逐渐丧失。当暴雨到来时,河姆渡难免遭受洪水之灾。
  
    洪水过后,河姆渡氏族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宁静。这一天,氏族里举行了一次投票,投票的结果将决定他们是否继续在这里生活。
  
    离去或是留下,当首领无法作出选择的时候,决定权交到了每一个氏族成员手中。
  
    一边是生活了两千多年的故土和洪涝之灾,一边是从未去过的远方和未知的命运,他们清楚无论是哪一种选择,生存是唯一的愿望。
  
    年满十二岁的丹第一次拥有了投票权,这也是他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艰难选择。
  
    投票的结果很明显,大部分族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而这也意味着河姆渡灿烂的史前时代还将继续。
  [NextPage]
    水对于河姆渡人而言,并不单纯只是灾难的象征。他们开始慢慢学习征服水域并从中得到乐趣。
  
    如今,陈列在博物馆的陶舟和木桨,不仅彻底推翻了中国古代没有独木舟的观点,更是河姆渡人在洪水中学会生存的最好见证。
  
    在河姆渡博物馆里,有一个展柜最能吸引眼球。对于数千年前河姆渡人的相貌,几乎每个经过的人都会站在蜡像前,谈论一番自己对于美的见解。
  
    在发掘现场的西边,考古队发现了一处早期的木构建筑遗迹,这些奇怪的木桩难免让游客浮想联翩。
  
    在博物馆众多的馆藏中,有几件十分特殊的展品,它们出自动物的肩胛骨,上面累累凹痕是挖掘泥土时留下的印记。它们的名字叫做骨耜。
  
    在史前时代,也许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人类,面临的灾难不尽相同,却唯有勇气和智慧,跨越了地域,成为生存的唯一真理。
  
    地面上的淡水咸涩难饮,失去水源的部落岌岌可危,河姆渡人想到,地下会不会有淡水的存在呢?于是他们将动物的骨头做成了类似铁铲的工具,用骨耜在田地间掘土找水。他们深信,在地下一定还隐藏着水的世界……
  
    或许是灾难,不断地推动河姆渡人创造了奇迹。
  
    为了拯救失去水源的氏族,聪明的河姆渡人学会了挖井汲水。
  
    后来的考古事实证明,挖井取水也许最早是由河姆渡人开始的,因为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为古老的木构水井。
  [NextPage]
    获得了淡水,灾难的气息渐渐退去。而此时的丹陷入了沉思,他又该如何挽回自己的爱情呢?
  
    河姆渡,在三十余载的考古研究中,逐渐还原一个伟大的史前时代。鱼镖等捕鱼工具的出土向世人生动地描绘了河姆渡时代的渔猎生活。
  
    1973年在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考古学家发现,第一文化层之上覆盖着厚厚的淤泥。他们推测,5000年前的那场特大洪水使得姚江改道东流,最终淹没了河姆渡。
  
    就在这场洪水之中,侥幸逃生的河姆渡人在恐惧中仓惶离去。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古老的干栏式建筑里,河姆渡人生活过的气息,穿越了五千的时光,那么真实地存在。
  
    他们是如何离开,又是前往何处,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丹在离去前一定曾默默地落泪,为离开这片土地的不舍和他永远失散的妻儿。
  
    故事随着祖先们的离去而暂时结束。
  
    这就是我们关于河姆渡的一次猜想。或许主人公并没有名字,或许他根本没有遇到田螺山的姑娘,或许我们的故事不足以容纳河姆渡的沧桑。但是想象又是那么真实,因为它来自     于祖先们留下的古老文物。

    (实习编辑:陈思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