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北京文艺网·2018年度艺术影响人物——张晓刚

2019-02-01 09:05:0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经过这么多年的创作,我发现自己对正在发生的,或是将要发生的事不敏感,过去的事反而会慢慢地体会其中的微妙。”张晓刚的艺术一直采取保持距离的方式,这样一位内心独白式的艺术家,就像作家里面的卡夫卡。

image.png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受聘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


  1982年,张晓刚以毕业作品“草原组画”开始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至九十年代初期,先后创作了“幽灵”系列、“遗梦集”系列、“手记系列”等。1993年,张晓刚开始探索性地使用照片素材进行创作,“血缘-大家庭”系列应运而生。这一系列作品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的再演绎。1994年“血缘-大家庭”系列被选中参加了在巴西举办的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此次展览后,张晓刚的作品受到国际艺术领域的关注,并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张晓刚也在不间断的创作中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在张晓刚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记忆的线还在,能唤醒很多过往的记忆。

image.png

大家庭系列之童年

image.png

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号


  继“血缘-大家庭”之后还创作了《里与外》系列,这个系列通过空间来表达人生存的环境和缺失的心理,继续探讨自我和社会的复杂关系。


image.png

张晓刚 一家人

1.jpg

里与外NO.3 100x160cm 2006年

  2003年以后主要的系列是《失忆与记忆》,张晓刚曾说这个系列跟记忆有关、跟当下社会快速发展有关,它不光是一个回忆,实际上表达的是你面临的选择和快速发展的现代人的心理所产生的问题。它是困惑中人的一种状态,是面对过去的生活物品时当下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后来还有《描述》系列,《描述》系列是表达公共媒体和个人书写之间的关系。


image.png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3号

  “经过这么多年的创作,我发现自己对正在发生的,或是将要发生的事不敏感,过去的事反而会慢慢地体会其中的微妙。”张晓刚的艺术一直采取保持距离的方式,这样一位内心独白式的艺术家,就像作家里面的卡夫卡,不是简单地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关注问题,也不属于观念型的艺术家,更不属于形式语言的(装置、材料等)领域,而是观念之后的叙述。

image.png

张晓刚 无题


  部分艺术年表:


  2017年


  “1989年之后的中国艺术:世界剧院”,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中国梦”,美国Massachusetts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馆,波士顿,美国;


  “金蝉脱壳:艺术史家黄专逝世周年艺术展”,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安仁双年展:今日之往昔”,安仁,中国;


  2016年


  “索尔·勒维特与张晓刚”,佩斯北京画廊,北京,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ARTISTREE,香港;


  “中国私语-希克收藏展”,伯尔尼美术馆,瑞士;


  “关于展览的展览”,北京OCAT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巴黎,法国;


  2015年


  “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中国8——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会展中心/MKM酷博斯米尔勒当代艺术博物馆,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德国;


  “时代转化的中国创造”,ARoS,丹麦;


  “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年


  1月,赴香港,参加汉雅轩画廊三十周年庆典活动,出席在包氏画廊举办“偏好:汉雅一百”回顾展开幕,《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号》参展;


  5月初,赴香港出席香港亚洲协会表彰年度艺术家晚宴,与巴尔提·卡尔(Bharti Kher)、刘国松、村上隆一同被评为年度最杰出艺术家。随后出席在佩斯香港画廊开幕的纸本油画个展Zhang Xiaogang并观摩香港巴塞尔博览会;


  6月11日,赴韩国大邱,出席14日在韩国大邱美术馆举办的大型个人回顾展ZHANG XIAOGANG, MEMORY+ING开幕式2014年


  “社会风景:中国当代绘画中的风景叙事”,成都市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成都,中国;


  2013年


  3月29日,个展Zhang Xiaogang(张晓刚)在纽约佩斯画廊开幕,共有19件雕塑作品、四幅油画作品展出。


  2012年


  12月12日,“北京之声:张晓刚”个展在佩斯北京开幕;


  2009年


  3月20日,为已故启蒙老师林聆先生在云南省博物馆策划主办回顾展“个人反射历史——林聆的绘画”,并出版画集;


  3月27日,个展Zhang Xiaogang: Shadows in the Soul(张晓刚:灵魂上的影子)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之现代美术馆(GOMA)开幕,展览系统回顾了20年的艺术历程,展出了从早期作品“圭山”速写,“黑白之间的幽灵”到近年新作“里和外”风景油画和“描述”系列等,同时举办讲座介绍自己的创作历程;


  6月,携新作《如何成为马可波罗之手电筒和指南针》、《如何成为马可波罗之有望远镜和圣经的房间》、《如何成为马可波罗之有蜡烛和圣经的房间》3幅镜面作品参加“给马可波罗的礼物——第53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期间观摩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9月,个展“史记”在佩斯北京举办;


  11月,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成立,出席挂牌仪式,并受聘出任院士;


  2008年


  7月,为汶川地震灾区创作的作品《父亲与女儿》(2008)参加吕澎、周春芽组织的义拍,并将义拍所得全部捐献给中国红十字会,用于灾区的救援和重建;


  7月-10月,在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SFMOMA)举办的展览Half-Life of a Dream: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from the Logan Collection中展出了两件Vicki and Kent Logan收藏的布面油画作品,其中《血缘-大家庭10号》(1996)赠予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并在2012年12月在该馆举办的展览Don't Be Shy, Don't Hold Back展出;


  8月,成为纽约佩斯画廊签约艺术家;


  9月,个展Chinese Painting-Zhang Xiaogang(中国绘画——张晓刚)在布拉格鲁道夫美术馆开幕,展出了“血缘-大家庭”系列经典作品、“描述”系列和“里和外”系列等作品;


  10月,个展Revision(修正)在纽约佩斯威尔登斯坦开幕,展出“绿墙”系列新作,被美国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展览之一。期间拜访艺术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在纽约的工作室;


  2007年


  1月,开始制作雕塑作品;


  3月,赴俄罗斯,参加由程昕东策划,在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期间观摩正在展出的前苏联“政治波普艺术”,再次感受社会主义艺术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9月,个展“Zhang Xiaogang”在芬兰坦佩雷的萨拉·希尔顿美术馆开幕;


  10月,应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美术史系教授乔纳森·芬恩伯格(Jonathan Fineberg)之邀,在伊利诺伊大学举办讲座“Personal History”;


  参加奥地利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展览Facing Reality-Sele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中国——面向现实),7幅作品和14幅“描述”系列参展;


  11月底,工作室迁至北京市朝阳区何各庄顺白路72号院,将工作室外墙粉刷成土红色;


  12月10日,四川美术学院张晓刚工作室正式启动,任特聘教授;


  2006年


  3月,《血缘-大家庭:同志17号》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中创当年中国当代艺术最高拍卖纪录;


  4月,个展“家园”在北京公社举办,展出作品“里和外”系列12幅,“描述”系列之《描述:英雄儿女2006-1》等10幅;


  张晓刚艺术工作室在四川美术学院创立,旨在鼓励青年艺术家投身创作;


  7月初,个展Zhang Xiaogang(张晓刚展)在日本东京Wonder Site Shibuya艺术中心举办;


  9月,“描述”系列参加由巫鸿策划,在纽约华美协进社美术馆举办的展览Shu: Reinventing Book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12月份巡展至西雅图亚洲美术馆;


  10月,“描述”系列作品参加由高世民策划,在杭州举办的展览“寓言”,撤展期间因运输问题近半作品被毁;


  11月,个展Zhang Xiaogang: Amnesia and Memory(失忆与记忆——张晓刚)在韩国首尔阿特塞帝画廊举办;


  2005年


  年初,参加由黄专策划的深圳地铁壁画项目,创作五联油画作品《大家庭-地铁》,并被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收藏;


  春节期间,在云南沅江采风写生,风景系列作品的创作灵感由此产生;


  4月,赴纽约,个展“张晓刚2005”在美国Max Protetch画廊举办,展出“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期间考察了纽约当代艺术及画廊发展现状;


  4月底,赴台湾,参加在关渡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


  6月,《血缘-大家庭10号》、《红婴》(2005)等4幅作品参加瑞士伯尔尼美术馆举办的Mahjong: Chinesische Gegenwartskunst aus der Sammlung Sigg(麻将:中国当代艺术希克收藏展);


  7月,开始尝试全新创作样式,后定名为“描述”系列,即用手记的方式与公共图像的资源进行并置式“描述”;


  9月,“描述”系列首次参加由黄专策展、在北京OCAT举办的展览“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


  11月,工作室搬到望京北湖渠桥旁的酒厂艺术园,将工作室外墙涂成黄色,以此怀念云南;


  2004年


  3月,出席由张颂仁策划、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个展“时代的脐带——张晓刚绘画1989至2004”,展出1988年至2004年间创作的五十余件作品,是首次具有回顾性的个人展览,期间举行学术报告,讲述个人艺术创作历程;


  9月,作品《失忆与记忆1号》、《失忆与记忆3号》、《失忆与记忆6号》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上海双年展”;


  12月,“失忆与记忆的一周”共7幅作品参加由翁菱策划、在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举办的展览“世界三”;


  2003年


  年初,在北京崔各庄费家村建立新工作室;


  4月,“非典”期间回到成都,期间撰文《至卡特琳娜的信》,论述关于“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的基本想法;


  5月,在昆明西坝永乐路创建昆明工作室,将工作室外墙涂为黑色,以此怀念北方的景色;


  6月,赴法国,个展“张晓刚:失忆与记忆”在巴黎法兰西画廊举办;


  10月,中法文化年开幕,作品《血缘-大家庭:四姐妹》参加在法国金门宫举办的展览“东方既白——二十世纪中国绘画”;


  2002年


  5月,作品参加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再看77·78艺术作品邀请展”及“四川美术学院77·78现象研讨会”,并举办讲座,题目为《北京部分艺术家工作状态》;


  11月,作品参加由黄专策划、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图像就是力量——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的艺术”;


  2001年


  春节,参与叶永青创办的昆明“创库”工作室小区的建立规划;


  10月,赴英国,参加伦敦红楼轩画廊举办的展览Dream 2001-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Exhibition,作品《女孩》(2001)参展,期间考察了解英国当代艺术现状;


  12月,参加四川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样板·架上:第一届成都双年展”,参展作品《吐舌头的男孩》被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艺术馆收藏;


  2000年


  1月,赴成都,参加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参展作品之一《血缘-大家庭:姐弟1号》(1999)被英国GASWORKS艺术基金会收藏;


  3月,应邀赴韩国,参加Kwangju Biennale 2000: Man + Space(人+间——第三届光州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10月,首次纽约个展“张晓刚2000”在纽约Max Protetch画廊举办,因故未能出席;


  11月,赴法国,参加由亚眠市Musée de Picardie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参展作品《血缘-大家庭4号》(1996)被该美术馆收藏;


  1999年


  4月,个展“同志”在巴黎法兰西画廊举办;


  1998年


  4月,《血缘-大家庭:两个同志》参加在比利时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纪念马格利特诞辰一百年特别展Rene Magritte and the Contemporary Art,并发表文章《我与马格利特》;


  10月,《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号》、《血缘-大家庭2号》参加由高名潞策划、在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P.S.1博物馆举办的展览Inside Out:New Chinese Art(开放的本体:中国新艺术展)。展览在1999年2月起巡展至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亚洲艺术博物馆等;

image.png

张晓刚 姐弟


1.jpg

浴缸 144x203cm 2018年

舞台:张晓刚2008-2018|纪录片 来源:腾讯视频

张晓刚:画画是一条不归路


  张晓刚:“学画画很辛苦的,这是一条不归路。但她只要决定了,我就会全力以赴地去帮助她学习。”


  我的青春期和我最重要的经历


  昆明是我的福地,它总是给我不一样的灵感。很奇怪的一点是,我原来以为昆明给我的启发是乡土式的、浪漫主义的,比如我早期的作品很明显地受云南这片土地本身的影响或者感染,可是到后来我一想,从我开始学画画,到我艺术生涯上每一个阶段的转型,其实都跟昆明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要问我昆明对我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对我来讲,昆明最最特别的意义,就是它让我走上了画画这条路。而走上这条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认识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

image.png

1985年,张晓刚于昆明的文青聚点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没有把它太当回事,一直到17岁念高二的时候,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父亲带着我去看他一个老朋友。他是一个部队画家,在昆明很有名,叫做林聆。去了他那里以后,我突然像吃错药、中了魔一样,决定自己也要成为一个画家。


  在那一瞬间,我一下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把所有其他的东西全放弃,一心一意地去学画画。


  我想要去拜林聆为师,可我爸不同意,他说你不要去麻烦人家,不行。我在家里憋了一个月,有一天实在憋不住了,就决定自己去找他。以我的性格,这么主动地去找人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结果我去找到他的时候,他早已经忘了我是谁,我只好说我是谁谁谁的儿子,这样他才想起来。


1.jpg
我的父亲 140×220cm 2012年

image.png

光2号 Light No.2 61x46.5cm 2016年


  我拜了林聆为师,开始跟着他学画画。那时候,一个星期中我大概有四天到五天的下午去他的家里,他给我安排好静物,我就开始学画素描,所有的材料都是他提供的。他珍藏了很多画册,还有很多关于西方艺术的书,在他的家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许多欧洲的古典油画。我跟着他学了一年的画以后,整个人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好像一扇门被打开了一样,开始进入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在我们那个时代,大家都不怎么好好上课。我既然认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就尽量地逃学或者是请病假,天天跑去画画。一年下来,我增长了好多知识,随着人生方向的确定,价值观也慢慢地改变了。

1.jpg

跳跃1号 Jump No.1 194x86cm 2018年作


  说实话,画画能卖钱这个概念,我是进大学以后才知道的,我去学画画就是单纯地出于热爱。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和现在的艺术家们可能存在的一点区别——我们对艺术怀有的是一种纯粹的、很草根的热爱。仅仅是因为喜欢,就可以不顾一切,把它变成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终极价值。正因为有这种热爱在,才可以让你的作品超越市场。市场好也行,不好也罢,那都是身外的东西,你内部的结构是被那份热爱给固定住的,它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它是你的生活本身、你的生命本身。


  我在许多城市生活过,但昆明是对我改变最大的一座城市,因为我的青春期和我最重要的经历都在那里发生。比如我高中学画画,到后来当知青,过了两年当农民的生活,后来,我又在那儿考上了大学。毕业以后我在歌舞团工作了四年,那四年奠定了我怎样走上一个现代艺术家的路。可以说,我的整个的文化基础、思想基础,都是在昆明奠定的。我对艺术的基本判断也好、信念也好,哲学思想的基础也好,包括我对生活、对社会环境、对艺术的基本感受,都在那里就奠定了。后来只是在寻找一些表达的方法。

1.jpg

我的母亲 200x260cm 2012年


  昆明,我们的黄金时代


  我们那个时代是昆明最宝贵的时代,现在来看,它甚至是昆明这几十年里最宝贵的一个阶段。我们经历了一个昆明的黄金时代,在现在看来,这是没有办法复制的一个时代。


  那时候大学恢复高考,我是第一批学生,毕业以后我被分到昆明。和我一样,有许多朋友从各个院校毕业分到昆明。昆明这座城市很小、很边远,但我们的思想反而很活跃。80年代初国家刚刚开放,恰好远离了政治中心以后,年轻人的思想就更加的开放。在人生知识欲最旺盛的一个阶段,我们开始大量地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东西和一些原来学校不可能教给你的这些知识,并且由于身在边疆城市,相对地赢得了很大的空间和自由。更重要的一点是,你的身边拥有了许多跟你有同样想法的青年。那会儿人和人的关系都和现在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现实的东西,大家都是以一种纯精神性的感觉去交朋友。

1.jpg

重生1号:重生之门 180x270cm 2015年

image.png

血缘 大家庭 199x249cm 1998年作


  当年我们在昆明办新气象展览的时候,我总是怀疑这种活动没意义,就说我不参加了。毛旭辉听到这个消息很着急,我知道他要来找我,就想方设法躲着他,我想最安全的地方就是他想不到的地方,躲到了他女朋友家里边,他果然没找到我。结果,他背了一瓶白酒,骑着自行车走在昆明的大街上,一个一个朋友家里挨个找过去,最后还是找不到,他非常失落,晚上回到他女朋友家,发现我就在那儿,唉,还是没躲过。他把背着的白酒拿下来开了喝,说我找了你一天,一喝起酒来,我们就聊了很多。我的看法是很虚无的,我觉得这些都没有意义,但是他用行动的意义来说服我,他说现实就是这样的,我们必须要去争取,我们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我被他说服了,所以就参加了新气象展览。

  

1.jpg

我的女儿1号 布上油画 40×50cm 2000年



张晓刚——天价画家背后|鲁豫有约 来源:腾讯视频


  那时候的昆明就是这样的,现在回想起来,怎么可能这样去谈一场展览?那会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很激情、很浪漫的,现在就再也没有了。我们有一次喝酒喝多了以后,就开始讲,这世界也就是这么回事。在喝多了的时候,你特别容易把一些东西放大,我们就想,我们的痛苦,跟法国艺术家的痛苦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没有。我们把自己假想成在塞纳河边上的一群艺术家,对昆明来讲,它的塞纳河就是盘龙江。


  在这个社会里,艺术家是一种非常边缘的角色。我觉得昆明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迹,用今天的语言来讲,是它让我们完成了一次角色的扮演。

1.jpg

床1号 Bed No. 1 109x99cm 2018年


  我们年轻人都需要扮演各种角色,你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昆明是让我们完成这个角色扮演,即作为一个现代主义艺术家存在的地方。只有在昆明的场景里面,我意识到我的价值、我的理想、我的奋斗,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它提供了这个场景,完成了我们生命中的这么一个东西。


  昆明对我来说,是我的绘画中最基本的东西,不论其它元素怎么变幻,我总不会跑得太远。哪怕我到北京这么多年,我发现我最深处的东西还是在昆明就建立的,它变不了。一个人在30岁以前,需要捕捉的东西都捕捉到了,慢慢的,这些东西建立起了你自己,接下来的岁月就都是完成,于我而言,也许就是完成当年那个黄金时代里的昆明吧。

1.jpg

张晓刚与女儿,2016年元月于纽约工作室


  我的女儿


  我的女儿,她很有个性,我很尊重她。她从小就喜欢画画。我画画的时候,她从小也在旁边玩,她喜欢看我画画,她很好奇,画画的感觉是什么。我就抱着3、4岁的她调颜色,让她在画布上体会画画的感觉。到后来她自己也喜欢动手画画,我就教她怎么画人,画动物,画那些小东西,她都觉得很好玩,慢慢慢慢地,她就开始自己画卡通。后来有一天当我在捷克时突然收到她发来的消息,她告诉我她决定要考美术学院。我问她考虑清楚了没有,因为学画画很辛苦的,这是一条不归路。但她只要决定了,我就会全力以赴地去帮助她学习。

image.png

张晓刚 我的回忆I


  相对于当代艺术,她更喜欢动漫、水彩和插画,选择专业时也坚决不选纯艺术,对此我非常理解也很支持,因为我始终觉得她在艺术上很有才华。一直以来对我女儿要求都不高,我更鼓励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赚多少钱,出多少名,都不重要,只要开心。因为功名那些东西,其实很害人。(本文选自《芭莎艺术》2016年5月刊昆明专辑)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