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马頔:不想被音乐玩儿

2015-09-17 16:16:10来源:新浪娱乐    作者:南音

   
马頔这个年轻人展现出比较本质的姿态,他希望标签越少越好,坦言自己并不太适应过度商业运营,也确实浮躁过。

1.jpg
马頔

  采访者:南音


  受访者:马頔

  这或许是个民谣的好时代。好妹妹在工人体育场的演出刚刚落幕,民谣圈另一位年轻代也即将在大场馆(工人体育馆)开唱了,他的名字叫马頔(di第二声)。2011年,马頔和宋冬野、尧十三两位好兄弟在豆瓣组织起了“麻油叶”厂牌,名字起于“马由页”谐音,他们从最开始寥寥无几的受众,跟着到歌曲渐渐被小范围熟知,再到后来参加越来越多音乐节,相继签约摩登天空,进入更加成熟的商业运营环境以及大流行音乐圈,直至现在个人有实力登上大场馆开唱,成为话题……这样一条曲线上升的攀爬之路理应受到瞩目。但采访马頔时,这个年轻人仍然展现出比较本质的姿态,他希望标签越少越好,坦言自己并不太适应过度商业运营,也确实浮躁过。而唯有音乐,是他希望以最纯粹的初衷分享的部分。


  “一直是玩儿音乐的心态,不想被音乐玩儿”


  记者:决定做音乐之前在做什么工作?两者之间有重合吗?(一边做原来的工作一边兼顾自己喜欢的音乐这种情况)


  马頔:国企做办公室,处理各种报表写各种报告。分得比较开,算是互不影响,但精神上很互补。


  记者:个人独立厂牌时期比较困难的是什么?但那个时期似乎也是创作力旺盛的时期,好多大家喜欢的作品都是那个时候完成的。生活给你的创作带来了些什么?


  马頔:那时候没什么困难,就是自娱自乐,比现在轻松多了。创作基本都是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也就没有可写的东西了。


  记者:大家都说环境比较差的时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马頔:说实话,还真没经历过太差的时候,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代,坚持也谈不上,一直是玩儿音乐的心态,因为不想被音乐玩儿。


  记者:你、宋冬野、尧十三都签摩登天空了,这个决定是果断下的还是也犹豫了很久?原因是什么?


  马頔:宋冬野先签的,之后才是我和13,之前也合作过很多音乐节,摩登是一个比较注重人性的公司,也给了音乐人极大的自由度,也是我们签约的最主要原因。


  “因为一句话能说清就不想赘述,于是落了个不配合的名声”


  记者:首张专辑《孤岛》,毫不意外的名字,如何自己介绍这张专辑?


  马頔:记录了自己20岁到24岁的过程。


  记者:生活中是个享受孤独的人吗?安静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多还是和大家一起的时候多?


  马頔:孤独不是寂寞,寂寞是社交上问题,孤独是自己的问题,独处和群聚各一半吧,挺平衡的。


  记者:专辑里说你深受顾城、海子的影响,是否能谈谈这个?为什么喜欢他们?尤其喜欢他们的哪个作品、为什么?


  马頔:那不是我说的,喜欢倒是真的。他们开创了一个时代,虽然在当时没有被更多人看好。顾城《窗外的夏天》 :“我们年轻什么也不知道,不想知道。”海子《秋》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记者:看过几个采访,觉得你很有个性,有时可能在别人看来是“不太配合”或者“不太按常理出牌”,这是不是也是你歌手风格的一部分?


  马頔:因为一句话可以说清的事儿不想用太多废话赘述,最后就落了一个“不配合”的名声。


  “标签还是越少越好,我自己也有名字”


  记者:看到个有意思的,原来你有很多外号,麻油叶、马老板、马啪啪、秒删玻璃心卷舌小公主……前两个容易联想,后两个是什么意思?你接受这个设定吗?


  马頔:都是调侃,图一乐儿,标签还是越少越好,我自己也有名字。


  记者:为什么很喜欢秒删微博?真的是玻璃心吗?


  马頔:过激状态下发的微博,等自己冷静了就没有留着的意义了,留着也是哗众取宠,现在也很少上微博了,因为说的话常被曲解,比如“玻璃心”。


  记者:很多以标榜自己喜欢“小众”为一种好的审美的歌迷,你觉得“小众”可以和审美挂钩么?


  马頔:听音乐是一个很私人的事儿,没必要借任何名头来标榜什么,反之,没必要诋毁什么来给自己任何名头。


  记者:一些歌迷可能不希望比如你、比如小宋、比如尧十三等等进入主流流行乐圈,你怎么看待这事儿?大家怕你变了,但为什么一旦进入更商业的主流乐圈歌手有钱赚了就会被认为是“变节”呢?


  马頔:音乐人能出于本心做好自己的音乐就很不错了,环境、市场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儿,也不太想考虑,更没有意愿让更多人接受我们,因为大量的受众势必回伴随曲解和过度诠释,不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声音。


  记者:在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运营下,如何让自己“保质保真”呢?中国的环境客观来说的确会让人变得浮躁吧。


  马頔:事实是我们并不适合,自己也不太适应过度的商业运营,确实浮躁过,现在尽量让自己平和,少去关注音乐以外的东西。


  (编辑:赵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