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20年来战争类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演进

2022-06-23 21:55:02来源:文艺报    作者:李红强

   
回望20年来战争作品,1999年和2021年算得上两个突出的年份。1999年前后,《历史的天空》《亮剑》《突出重围》等长篇小说,以图书形式集中出版。

电视剧《历史的天空》


  回望20年来战争作品,1999年和2021年算得上两个突出的年份。1999年前后,《历史的天空》《亮剑》《突出重围》等长篇小说,以图书形式集中出版。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大决战》《跨过鸭绿江》《长津湖》等,则以影视作品集中上映。在这20年的头尾之年,战争作品一个以图书为盛,另一个以影视亮眼。不同的是,1999年前后的这三种小说,在2005年前后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尤其是《亮剑》几乎贯穿了20年的荧屏。但2021年的这三部大剧,《大决战》《跨过鸭绿江》均为央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由剧本拍摄,唯有《长津湖》是先有小说、以《冬与狮》的书名出版。这20年头尾之年战争作品的“集中涌现”,且由小说和影视分拔头筹,反映出战争类作品形式多样,但20年后影视的风头更胜,也是微妙的事实。中国作协以《人世间》为对象隆重研讨小说与影视的结合,基于现实,也预示风向。

  总体来看,战争作品在这20年来的出版与影视传播,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一是党和国家的重大主题、历史节点,往往成为此类作品多体裁多媒介竞显身手的助推剂。主题出版,其实以年份为盛。二是从创作题材来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仍是战争作品的核心资源,百年来尤其是1949年后的其他战争,有所表现但还是很少。三是资本和网络平台的力量。小说因影视而纸贵,作家缘影视而名震,无论对出版人还是作家,影视改编都是一种“偏得”和实惠。近些年来,平台日益张扬出自身的野心和能量,出版方作为平台和作家之间桥梁的作用被弱化,作家转作编剧、平台签约作家成为常态。有人甚至说,优秀的战争文学作家已经转做了编剧。至少,更多的作家和编剧、作品与影视难解难分。四是由此而来,无论影视或者小说的出现,往往表现为“集中性”、外力“牵引式”甚至“运动式”的特点,战争小说沿着自身的逻辑稳定输出、自然演进和独立拓展,若缺乏定力和静气,则时常被中断。

  从文本来看,这20年来的战争作品,显示出大胆创新、内外延伸又未免固化的趋势。为叙述简便,这里从三类来看。一是《历史的天空》开启的新军人方向。从这部小说到后来的《八月桂花遍地开》《高地》再到2021年出版的《英雄山》,徐贵祥始终是战争和战场的直面叙述者。他对硝烟弥漫的战场有着天生的亲近感,战争作品在他那里很少迂回也很少侧写。他愿“正面强攻”,在战场的熔炉中锻造笔下的人物。徐贵祥难得的是写“纯正”的战争小说,笔下人物又着意创新。梁大牙来自社会及人格底层、奸邪草莽,连身体上也有不雅的标记,但爱情和战火让他倾心皈依、成为有信仰的英雄。梁大牙的“另类”,在《亮剑》中化为李云龙。区别于梁大牙,这部小说着意李云龙永不赔本、灵活机动的战场战术,着意革命英雄在解放后的悲壮命运;电视剧略去了其命运的悲怆,只集中在其鬼魅般的战术和“亮剑”军魂。这种以正邪相兼代替脸谱化的创作视角突破性极大,影从者众,此前固化的国民党军人形象也作出了修正。兰晓龙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写国民党一群“残兵”“炮灰”,为战场特有的生死激发起血性,也一点点燃起思想深处的民族正义。《英雄山》让国民党军官易水寒卧底我军,但又在一系列的情感触动、偶然遭际中转变信仰、成长为八路军的英雄。回到人的复杂性、让有缺陷的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突破了既往,贴近了历史真实,但很快又成了这20年战争作品的标配,以至于此后等而下之的诸多作品批量式沿袭,终成东施效颦。

  《大决战》《跨过鸭绿江》的出现别具意味,既是红色传统的恢弘史诗和英雄主义的回归,又是革命现实主义叙事的回归。小说方面融创新突破与回归,当以徐怀中的《牵风记》为代表。朱秀海《远去的白马》也值得注意,小说承接了20年来书写战争的视角选择——“嫁错人”和“上错船”的偶然错位——但更加突出了民间传统一诺千金、孝道和宽容、牺牲与感恩等朴素道义。它们给20年来的战争作品重新引入了传统之美。

  二是《突出重围》开启的新兵种方向。强烈的当代意识、对未来战争的隐忧以及务实理性,成为《突出重围》的思想起点,也呼应着中国军事思想、军队建设的革新大潮。《突出重围》第一次将和平年代的实兵对抗演习引入小说,而高科技战场的模拟对撞与落后现实的反差,让小说分量沉重又发出时代拷问。小说点题,影视弘扬——集体性的特种部队向个人性的特种兵逐渐演化。越到后来,“红蓝对抗”越隐身为特种兵技能的训练程序和个体英雄的背景,特种兵则由军营成长、扫毒维安向着执行国际任务发展。《我是特种兵》从2015年开始,至今已出过4个系列,在“网络原生代”那里广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是,从《突出重围》走向《我是特种兵》,《士兵突击》是“中间”桥梁。这部小说体现了兰晓龙一贯的风格,信仰从不会由天而降,名叫许三多的“弱兵”经过凛冽的考验、摧毁式的意志锻造,才成为真正的军人。此后,《战狼》接续《突出重围》的新兵种类型、结合《士兵突击》的质朴韧性,配上吴京个人的表演魅力,成为特种兵的现象级作品。时矣、世矣!这些作品的风靡,多出自非军营出身的青年作家之手却广受追捧,要感谢网络一代的新语境,更要感谢时代氛围和喷涌而出的民族自觉、大国意识。沿着这一方向顺流而下,连刘慈欣一篇算不上代表性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也以中国电影工业的技术美学、人类性的灾难拯救主题以及吴京的号召力,成为这一题材的巅峰。

  巅峰之后会是什么呢?影视可以仿制,毕竟技术的更新会让陈旧的内容焕发出新意;小说却要求从一个陌生跳向另一个陌生。在网上搜索,“特种兵”已成网文最集中的主题之一,作者多如过江之鲫,水平参差不一,但浓烈的情感、探险般的故事和青年人的生活、爱国主义是这些作品的共性,在青年一代中卷起了“爽阅读”“青春荷尔蒙”的洪流。但“特种兵”小说最初带来的新鲜感,似乎又固化为一堵高墙。它遮蔽了大国军事建设的日新月异,世界各地一刻也没有停息的战事、军营内部的静水深流……这些丰富复杂的写作资源,既有种种限制不能呈现的因素,其实也有“利益变现”太慢而被作者有意绕开的因素。

  三是《暗算》开辟的新战场方向。如果“猎杀游戏”是谍战作品的内核,那么谍战作品堪称是最接近人类本初的艺术。它天然唤起人们对隐秘的兴趣,现代谍战作品又融英雄对英雄、智者对智者、信仰与阴谋、真实与伪装、平静与惊悚于一体,几乎集齐了能刺激人们神经的所有因素。我们传统叙事中荆轲刺秦、蒋干中计等的故事家喻户晓,传统叙事的留白审美则没能呈现幽暗深邃的心理。经由上世纪80年代现代心理学的冲击以及这40年来当代叙事艺术的娴熟操练,2003年出版的《暗算》可谓出道即成高峰,也开创了这20年来谍战作品的风潮。《暗算》也许并不自认是类型谍战,它旨在表现一群特殊战士沉默无声下的信仰和牺牲,以及他们在生死一线游走的悲怆人生。这部作品所设置的密码技术、破译智力等高门槛和作者博尔赫斯一样迷宫般的叙事,为后来者难以超越。由此开始,《潜伏》《悬崖》《黎明之上》《北平无战事》《风筝》《伪装者》《叛逆者》《前行者》《对手》《伟大而隐秘》《乌江引》《千里江山图》等以每年一部甚至多部的速度风起云涌。这20年来的战争作品真是以谍战为盛。伴随如此众多作品高密度的涌现,谍战作品类同化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有人将其简单归为一套模式:办公室里的“狼人杀”+精英们的“职场剧”。

  其实,20年来谍战作品涉及的领域之多、程度之深,为一般的战争作品所不及。《风筝》《千里江山图》写身处敌营的中共地下党,《潜伏》《叛逆者》写国民党情报人员向中共反正,《伪装者》写汪伪政权的多向间谍,《前行者》写上海租界的间谍暗战,《悬崖》则面向伪满洲国和共产国际特工等。除了题材、领域四面开花,谍战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深度也在进步。刘和平的《北平无战事》中,写作的目标不再是情报,而是在更广阔的经济、金融、知识界的社会面上,让谍战与民族历史的转型同步展开;小说为谍战引入了厚实宏大的历史整体观。《乌江引》以小说的方式,将长征中的“密电破译”第一次展示出来。《对手》的出现同样给人惊喜,谍战开始融入普通人的生活,间谍们除了不可告人的任务,他们的生活窘境简直与邻家大叔阿姨别无二致。

  总之,20年来的战争小说和战争类影视作品之突破、之繁荣前所未有。演进路径比较清晰,探索程度不断加深。影视类作品的人文性和技术美学融合度越来越高。小说类作品,正史性写作与军营出身的成熟作家、类型写作(特种兵)与网络青年作家,似乎各安其位,渐成分野之势。谍战作品偏重想象虚构、叙事技巧和对档案史实的相对宽容,则成为纯文学作家的聚居之地。时至今日,继续保持战争类作品的繁荣势头,有些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在保证意识形态正确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期盼更多尘封的档案史料能够解密,如王树增《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饱满厚重的非虚构作品,是战争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二是本体性反思到了迫切需要的时候,昂扬精神、英雄正义是阳,但阴阳方可和合,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在对人类性命题的探索中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时代选择一定不会被埋没,由此,对战争本身、生命个体的探讨与传统叙事中的悲壮苍凉、壮阔优美,都是需要加强的因素。三是谍战与纯文学叙事之间的结合,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内核空心或进退失据也都可能发生。四是生活的丰富胜过作品,跳出网络、“走入现场”,脱离虚情、感受粗粝,最是网文写手厚实自身的当下功课。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