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王道:沈从文早期的美育计划

2022-05-30 20:36:07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王道

   

  近日在收集沈从文有关文物研究佚文时,偶然发现一篇他的讲话稿。时在1958年年初,全文约有两千多字,虽说是基于当时形势的公开讲话稿,但也不乏实质性的建议(详见《艺术科学研究座谈会——文件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1958年3月28日)。尤其是他转行到了博物馆之后,急切希望以当时的文物解决全国院校的美育问题,为此他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并在致信给张兆和时一再表达这件事的迫切性。他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谦卑而行,整理国故,利国利民。

  座谈会代表名家荟萃

  1958年,当时的文化部于3月15日至3月19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艺术科学研究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可以说是集中了各界的精英人士,以当时参加艺术科学座谈会全体代表“倡议书”签名名单为例,有163名之多。其中有雕塑家刘开渠、画家于非闇、古琴名家汪孟舒、舞蹈家戴爱莲、敦煌学家常书鸿、戏剧学家欧阳予倩、音乐家杨荫浏、考古学家常任侠、国学名家唐兰等。沈从文显然是作为博物馆的文物工作者参与进来的。因此他在讲话中颇为谦虚,一再表示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同时从个人擅长的写作出发,为文物史写作做一些改进和创新。

  沈从文在报告中提到:“各位同志,从欧阳(予倩)院长(注: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报告中,我和大家一样,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深刻教育。我是北京历史博物馆一个研究员,既不会唱,又不会画,对艺术可说是个外行。不过在工作中经常要和美术史——特别是万千劳动人民伟大优秀成就的工艺美术史,万千种丰富材料接触,它们的历史发展,花纹图案彼此的关系,都得有一点常识,才好作陈列说明。加之博物馆还有部分任务,是对外供应研究资料,所以现在用个服务员的资格,来在大会上说几句话。总的计有两点:一、报告一下本馆近年工作计划,二、从个人常识出发,提出一些有关今后美术史的研究、编写,以及教学方法上的看法和建议。”

  查沈从文年谱可知,1957年2月15日,沈从文被聘为北京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同年3月份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沈从文在会上就加强博物馆的文物研究工作和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作了发言。这一年5月份,沈从文还致信给张兆和提及“机关中见得多、懂得多的各种专家也还有,只是对文物眼目鉴赏而已,知识局限性大。”尤其是在利用文物实物写作研究文章方面,这方面人才缺乏。而自己已经准备五六个小专题,预备搞十个题目试试看。

  在这次会上,沈从文讲话强调:“历史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是全部通史陈列,向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种专题陈列,并且把重要文物资料,供应各方面需要。关于陈列方面,已完成原始社会,夏商周到唐五代。本年将完成宋元明清部分。专题陈列曾展出过解放军照相展,殷墟辉县发掘展,敦煌画展,楚文物展,全国出土文物展,炳灵寺塑画展,建筑史展……本年为配合全国文化科学生产建设大跃进,除了要把部分展览送到乡下去,在本馆还打算做六个专题展览,和新的艺术研究都有些关系,第一个是全国近年新出土坟墓壁画展(可丰富我们对于人民艺术的内容)。第二个是明清肖像展和风俗故事画展(其中包括有反映兄弟民族生产和歌舞部分,是比较少见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第三个是明清漆柜门画展(从这部分艺术品中,我们将可以发现由徐文长、石涛、八大到新罗山人的山水花鸟画,原来是受当时民间工艺画影响极深。这些艺术又是中国本有的传统的油画遗产)。第四个是宋元民间陶瓷展(在人民艺术中,也有值得特别重视的成就)。第五是有花纹的古代砖瓦展(属于古建筑装饰艺术一部分)。第六个是明清丝绸绣花展(限于地方,能展出的虽然不太多,花纹图案各种对于生产教学,都必然有一定帮助)。此外,故宫方面,个人在那边兼做丝绸研究工作,已得到院方许可,今年下半年,也打算把藏品中明清锦缎和绣花,挑选千把种,花样好看,色调鲜明,对于新的绸缎、印花布和日用轻工业有直接帮助的,送到南京、苏州、上海、杭州、成都等地方去作半年流动展出。到时各教学研究单位要临摹学习,也会得到较多方便。此外我们工作人数减一半,经费减百分之四十多,观众争取过去三倍。这是第一点要报告的。”

 文物史写作要拓宽思路

  1957年年底,沈从文与王家树共同编著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装帧精美,而且其中不少图片都是经过临摹和复原的,沈从文还做了后记修改稿。沈从文似乎对于物质文化史写作兴趣很足,发表了几篇丝绸工艺类的论文。其中有一篇在次年交给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唐兰。唐兰还及时回复几点:“江浙丝绸只说一千多年历史恐太保守了;丝绸质量曾降低,解放后复振,必须说明;现有丝绸已有很高成绩,必须肯定;我们这个陈列只能作为资料性陈列,供生产参考,而不应是示范性陈列,要今人来死学古人。”

  因此与唐兰一起开会的沈从文也提到了这一点,希望有所创造性的使用现有材料:

 “其次,是关于今后美术史教学和编著,个人所有的一点看法和建议。我同意在座谈会上陈叔亮同志提到的,过去美术史的写作成绩应当肯定。可以商量处,是一部崭新的‘中国美术史’,或今后美术史教学,应当如何下手,对年轻一代,才会更有益一些。是集中全国专家到北京来共同解决,还是暂时共同草出一个大纲,根据大纲各自分别编写?能双途并进似乎最好。依我想,以目前情况,集中到一处来搞一二年,如果势必影响教学进行,还是不妨先分别写,来个‘百花齐放’,但是在写作中要尽可能充分交换资料,并取得各方面协助,在互相帮助下进行,这办法或者比较妥当。国家那么大,多有几部作品写出来让我们学习,应当是好事情。真正成为问题的是‘写什么’?是照旧方法把封建文人画当重心来叙述,还是用一种新观点,把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艺术光辉万丈的成就做主流重点来写?有关美术史的问题,本来是反映社会生产文化活动相当复杂的问题,如照过去有些那么孤立地来谈它,即写的是中国绘画史,也必然有许多空白点填不满,特别是关于它的发展如彼如此处,不易措词。因为接触面过于狭窄,许多事只能从假想出发,不从事实求证,结论自然难和历史情况符合。比如谈宋人花鸟画,院画成就只是极小一个部分,如不把反映到全国陶瓷上,和其他装饰彩绘上的成就同时并提,你就看不清楚全貌。个人认为一本美术史的写作,如不把基础奠定在一种新的研究态度上,缺少对于艺术各部门的广泛认识和深刻理解,以及运用马列思想方法,从丰富现实题材的分析与综合,来进行这个伟大工作,就不可能满足万千读者要求。过去无条件,工作不怎么好办,新的社会却有了个极有利条件。如今既有党的领导和支持,故宫文物收藏文物过百万件,全国重要艺术品都已集中在各省市,新出土文物也过百万件,敦煌研究所用了二十年艰巨劳动已临摹了上千种重要壁画,麦积山、永乐宫壁画经过美院各同志的努力,也摹了上千了不少……这一切材料全部搁到了我们眼前,重要是如何了解它,消化它。个人觉得新的美术史的写作,方法上也应当新一些,来一个大跃进,不宜再保守。首先要切切实实来好好地向遗产虚心学习,才可望综合文献和实物,对得起几千年来留下这份宝贵遗产……”

 建议拍摄电影和制作明信片

  在这次讲话中,沈从文还提出几项大胆建议:“一、是否可酌调各艺术学院或艺术系年轻讲师助教,到故宫分门别类做一年半载学习进修准备,学懂后,连同各种有关材料带回去,和教研组共同学习,再轮换一人来学。二三年后,全部教学情况会一改旧观。至于工艺美术学院的研究员和教师,求研究工作扎实,教学工作改进,更有必须考虑采用这个学习制度,才能够把握得住传统优秀民族工艺造型和花纹的规律,吸收长处,转而使用到新的教学和创造上去,形成明天的真正百花齐放。

  二、可否由文化部艺术领导小组,商量电影制片厂,把故宫重要藏品和全国出土重要文物,以及敦煌、麦积山、龙门、云冈、名迹巨制,拍制电影一二十卷,专作教学研究使用。让教师讲到美术史某一问题,某一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时,一切都有物为证,交代清楚,不仅是字面解释。由于材料崭新而具体,教师此后的讲授和结论,都必然会令人耳目一新。

  三、小组会上还有一位同志,谈起对于国内名画的临摹复制重要性,我完全同意。这方面工作,实在值得重视,加强组织人力来进行。国内有许多画是孤本,为安全计也得多留些复本,让全国人看看。敦煌画和麦积山画,以及历博临摹坟墓壁画,已经临摹过的,复制将更省事。如果部领导小组,能酌调部分人力,加上民族艺术研究所几位高手,共同来有计划为各省市博物馆和各学院做三五年基本建设工作,把重要的名迹摹取百十件,我想这个工作对于国家的贡献,将十分重大。

  四、目前还有个问题更加迫切,即艺术教育普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员所面临的问题,待帮助,未解决。部中是否能和邮局商量一下,为他们工作。如用明信片办法,即一二千单色和彩色的美术明信片,帮助就十分具体。如想要美术教育在普及上提高,这个环节实在不能忽视……”

  1958年下半年,沈从文带着一批故宫博物院和历史博物馆所藏的明清绸缎、刺绣离京至江南巡展,其中去了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展览效果大好,沈从文也都留下了具体的论文,后来这批丝绸文物又去了武汉展览,沈从文依然担任了展陈说明和陈列内容写作任务。这一年8月,国家正式提出,要在天安门广场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从此以后,沈从文后半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该馆完成的,而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不但影响了很多专业人士,后来还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高中段),可以说是一本高年级学生的优秀美育教材。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