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探缘日本文学对我们有何启发

2018-07-13 10:52:42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秦超

   
在全球化日益深刻的今天,中日关系的复杂多变有目共睹。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之间,历史与文化的交接不胜枚举,但尽管两国之间交流频繁,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鸿沟。

  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形式,与文化范畴内的各领域息息相关,同时文学又具有特殊性。对于日本文学的探缘,可以说是日本人以文学为契机,继而追问“我是谁”以及“我从哪里来”的根本性问题。毕竟,作为人和人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不知从何而来,就不知往何处去,只有在时间的连续中才有所谓的方向。作者用科学研究的证据证明了日本民族起源于日本本土这一基本事实,并将研究重点放在日本民族是如何构建出了自己独立并且独特的文学艺术这一问题之上。


  历史上的日本人积极接受“外文化的传入”,同时又注重“本文化的吸收”,从而培育了日本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的独特性。正如作者书中所介绍:文字作为文学的基础,众所周知,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字影响深远。据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和《古事记》记载,汉字大约在公元3世纪开始传入日本。日本人对于中国汉字的灵活运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奈良时代中国汉字大量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懂得了汉字的使用功能,便把它普遍运用于万叶假名中,进而又创造了日本独特的音节文字“片假名”与“平假名”。此外,他们还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独一无二的“训读”书面语体。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日本虽然在文字以及其他文化形式上“输在了起跑线上,后来却能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并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在应用方面积极加入自己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在积极吸纳外来文字的同时,也积极地加入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语言体系在短时间内缩短了与其他语言体系的差距,并且完全适应了自己的语言特点。


  正因为日本文字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汉字,所以日本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便更加得心应手。中国的儒学思想之所以能够在日本得以持续不衰的修习、研究,是因为它已然成为一种难以超越的东方智慧的代表。同时,作者从日本人的视角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包括写作技法、思想情性等。此外,作者还从翻译的角度论述了中国诗歌对日本俳句的影响,以及作者的翻译理论在中国诗歌与日本俳句互译中的实际应用。但是文学影响并非只是单向的影响,而是历史上中日文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作者也简单介绍了近现代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中国现代作家中著名的鲁迅、郭沫若、田汉等人都为日本文学的翻译工作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到了日本普遍存在难以根除的“事大主义”民族劣势。他认为,日本人自身的态度是导致这一劣势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民族的优势和劣势,所以这本书才具有文学研究更高的格局、更高的可信度、更精辟的论点以及更深的开拓性和启发性。这样的思考方式对于研究日本文学大有裨益。


  在全球化日益深刻的今天,中日关系的复杂多变有目共睹。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之间,历史与文化的交接不胜枚举,但尽管两国之间交流频繁,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鸿沟。文学具有映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外国文学的同时,也在了解那个国家的“人”。因为人创造了文学艺术,人也借助文学成为一个“人”。作为外国人,我们首先必须要认同一种文化的独立性,才能真正了解它。同样,只有打破自己视野的局限,才够能真正了解“人”。作为昔日“东亚文化圈”核心的中国,如今对日本文学的探缘也非常有意义。本书所提供的从“日本人”的角度探索日本文学,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地理地域限制,放下“东亚文化圈”核心地位的姿态,更加深刻地了解日本文学的发展,进而了解这个国家的“人”。国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文化只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这是作者给予我的启发。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