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杨延康:记录情感,艺德摄影

2015-05-25 10:50:0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杨延康

   


杨延康

  摄影来自于心

  杨延康的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贵州人,抗战期间,父亲参军在北京认识在国际医疗队当护士的母亲,后来一起回到安顺生活。

  杨延康从小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喜欢文学。那时,安顺市文化馆经常有文化补习,他喜欢去听当地文化人讲文学,加入文学小组一起学习。给大家讲过摄影的李媚对杨延康影响很深。

  李媚当时在安顺市文化馆工作,是一个女摄影师,后来她去了北京学习摄影,再后来调到深圳《现代摄影》当编辑。

  1984年,当时在安顺织袜厂工作的杨延康,通过考取厨师到了特别想去的深圳。此时,李媚已经担任杂志主编。李媚建议杨延康,拍点形式感的东西,从点线面进入摄影,形成自己的影像语言,两者结合,再慢慢补充想拍的主题。于是,杨延康星期天就拿着相机出去了,并洗成照片给李媚看,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摄影之路。

  不久,杨延康加入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坐着火车去了大凉山,拍了一组彝族题材的片子刊发在《现代摄影》杂志,足足两个页面。

  之后,杨延康每年都会利用探亲假、创作假走到外面的世界坚持拍摄。从1985年开始走出去,还到过摄影前辈侯登科、胡武功等中国纪实摄影师的家里,住在他们家,看他们的作品,跟他们聊天,关键是学做人。

  杨延康感慨:“摄影不管你拍什么东西,做人很重要。你做人没有品德的话,做艺术也没有艺德,发展不远,走不好的。”

  杨延康跟着侯登科上了陕北,还去了延安,有时走路,有时坐摩托车……从这段时期开始,杨延康深入陕西农村拍摄了系列图片。

  1991年,杨延康离开《现代摄影》杂志,成为一名独立摄影师。

  拍摄要花不少钱,杨延康就住在老乡家里面,煮点小米粥吃些馍,就出门去拍摄。拍摄快要结束时,杨延康遇上了中国平遥第一届摄影节——2001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策展人之一的法国阿兰?朱里安说:“杨延康的东西很不错!”杨延康的作品,碰到了法国VU图片社总裁克里斯蒂安?葛约尔,葛约尔看到作品后说:“杨,我先支付你两百美金,我希望我们法国VU图片社跟你签约。”

  “摄影来自于心,是情感的表达,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我相信中国题材的摄影作品是国际性的,会走得更远。”杨延康这时信心满满。

  平遥摄影节最后一天,一个会所在放杨延康的作品光盘,马格南图片社的一位女摄影师看了后非常喜欢。她说:“杨,我们马格南图片社也想跟你签约。”马格南图片社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图片社之一,注重纪实表达。

  2001年平遥摄影节很重要的一个人物法国VISA摄影节总监、创始人若华索。他当时看了杨延康的作品,非常兴奋地说:“2002年你带着作品到法国来参加我们的展览。”这个摄影节每年8月份展览,是全世界非常优秀的纪实摄影节。

  杨延康把40张作品底片寄过去,他们找柯达公司制作高品质的作品,2002年的展览效果非常好,那一年,通过VU图片社,杨延康的作品卖到了西方好多杂志社、报社。德国有个杂志叫GO国家地理,2005年,该杂志社第一次增加一个摄影奖,第一次的评选大奖就给了杨延康,在颁奖的铜像上面刻了杨延康的名字。

  释放爱好很幸福

  2003年,杨延康的目光转向西藏,尝试做一个专题拍摄。

  他先到夏河拍摄,拍了10多年。从2003年2月一直拍到2014年2月。藏地的拍摄比之前在陕西的拍摄难了太多。但有藏族人生活的地方都有杨延康的足迹,包括西藏、甘肃、云南、四川、青海。

  杨延康说,拍西藏不要去猎奇的拍摄那些外表的东西,那只是表像,要表达的是细节,体现更多的是他们在这块土地上怎么生存、怎么有信仰。

  一年的时间里,有8个月杨延康在外拍摄,4个月一个周期,然后两个月用来在暗房冲洗胶卷、冲扩照片,再准备好东西,整理好日记,再出发。

  春节,杨延康一般都会在藏区,夏天再回藏区,这样一拍就是10年,并写下日记。

  “我觉得一个摄影师不仅是可以拍摄照片,对文化的梳理,对拍摄的对象的观照,都要做好功课,而不是单一的拍摄。影像是艺术,是文化性的东西。我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在行走过程中,在生活和拍摄过程中,不断与各类人群接触,跟他们交谈,自己也有感悟,自己也去努力看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到今天有很多朋友收藏我的作品、国外的展览展出我的作品,虽然我不是最成功的,但跟我的这些努力分不开。”杨延康说。

  杨延康的生活很简单,俭朴到了苛刻的程度,每天乘坐公车去工作室,吃饭的时候有5块钱的面,就不会去吃拌饭炒饭,把钱都节约下来。在藏区拍摄,住在藏民家里不怎么花钱,但走的时候,杨延康会塞钱给他们,或者去给他们买东西、拍照片,回去洗照片寄给他们,跟藏族同胞一起,他们吃什么杨延康也跟着吃什么。“虽然很辛苦,但精神是很充实的。我觉得,能够把我的爱好、我的工作集中在一个点上表达释放,我很幸福。”杨延康回味着。

  人物名片

  杨延康,贵州安顺人,现居深圳,自由摄影师,被称为中国纪实摄影师第一人。法国VU图片社签约摄影师,曾用10年时间深入陕西农村拍摄了系列图片;2003年至2014年,开始关注和拍摄我国西北藏区的生活,出版《心象》等作品。作品参加世界各地诸多重要展览,多次获国内外摄影大奖。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