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杨小滨

    “抽象诗”是许德民提出的概念,意在与抽象绘画(及视觉艺术)相对应,形成一种以文字(而不是语义)及其非语法组合为诗学要旨的写作形态。假如说抽象艺术取消了可辨识的人物或事物形象,那么抽象诗则取消了可理解的语言的意义。这并不是说抽象诗就缺乏意义,但它的意义来自类似绘画笔触的文字泼洒、堆叠、抵牾或涂抹——它不具有通常的语义,而更接近(无标题)古典音乐的精神律动。其实,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诗,是在徐敬亚、孟浪等编的那本俗称红皮书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里,有一位上海诗人吴非以自立门户的“主观意象”诗派被收入,他的作品兼具抽象诗与图象诗的特色,可惜没有引起任何重视(编者孟浪就在注记中明确表示不喜欢这一类诗)。

    本辑抽象诗中,有许德民的一组新作,基本代表了他抽象诗写作的主要风格:以四字一行为主(但这次在排列上有些变化),间或使用七字或三字的形式,节奏铿锵,颇具古风。

    如果说许德民四言为主的抽象诗略似《诗经》的风味,那么杨炼的《谁》则严格挪用了词牌《浪淘沙》的格律,但去除了语词的通常语义习惯,形成了汉字的组合才能获得的特有韵味。他的《谎》则似乎不能算是纯粹的抽象诗,因为至少有一行是合乎语法的,但总体而言又是各种文字抽象形态的集中展示。

   王珂是东南大学教授,曾为许德民的抽象诗写过热评,这次受许德民的蛊惑也贡献了两首抽象诗作品,似亦兼具图象诗的特色,值得关注。

    杜力是一位诗龄不短但相当低调的诗人,他的探索不仅在于去除了语法,还在于采用了许多徐冰“天书”式的怪字,使得汉字在保留了韵律感的拼贴中产生出依稀难辨的诗意。

    我自己的《蛊诗四十七首》,原来是我具有抽象风格的“后摄影主义”展览时,依画廊主执的提议,为了与图像相配而写的。这次隐去了视像的部分,看看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