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尘封的盛世:探寻古代文明的无价宝藏》

2019-08-13 11:25:2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blob.png


  书名:尘封的盛世:探寻古代文明的无价宝藏


  作者:[意] 阿尔贝托·西廖蒂 (Alberto Siliotti)主编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副标题:探寻古代文明的无价宝藏


  译者:王俊逸


  出版年:2019-6


  页数:436


  定价:398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68050081


  广告语:


  1、博物馆级“古墓发掘档案”,12位考古学者带你探秘世界五大洲墓葬遗迹,开启穿越时空的古文明之旅


  2、全球古文明墓葬遗迹的全方位展现,12位考古学者+数百张高清图片,带给你亲临博物馆般的感官体验


  3、全球范围的“古墓发掘档案”,权威、全面的“古文明博物馆”,历史、古文化爱好者的必读经典


  海报宣传点:


  1、穿越时空的古文明之旅,全球范围的“古墓发掘档案”


  2、12位考古学者带你探秘世界五大洲墓葬遗迹


  3、揭秘尘封的古文明至宝,领略振奋人心的探险故事


  4、文化与艺术、信仰与生活的神奇之旅,感悟生命的意义


  5、专家权威解读+数百张高清图片,带来亲临博物馆般的感官体验


  6、历史、古文化爱好者的必读经典


  内容介绍:


  历史上那些伟大文明为逝者建造的“永恒居所”都展现出当时最高水准的艺术水平与工艺技术,期望永恒居所和无数珍宝在墓葬内陪伴死者长眠,帮助他们穿越时间之海。从布列塔尼和爱尔兰的巨石纪念碑、迈锡尼王国阿伽门农的宝库、帝王谷和图坦卡蒙的宝藏、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印度的桑吉塔到“众神之城” 特奥蒂瓦坎和神秘的西潘王陵……


  跟着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可以探访世界各地古代文明隐秘的宝藏之地,并从中了解那些曾经盛极一时失落的文明的生活、文化、艺术以及当时的人们对“来世”“永生”的不同理解,在这些文明与之逝后世界的关系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用将世界各地人类古文明的历史、墓葬文化、考古与艺术等精彩内容汇集在一起,考古及古文明专家的权威解读、珍稀而精美的图片资料,引读者沉醉于那些淹没在时间长河里的珍贵宝藏和振奋人心的探险故事。


  读者群:


  历史、考古、古文化爱好者


  作者简介:


  阿尔贝托·西廖蒂(Alberto Siliotti) 本书主编,是一名科学记者、古埃及专家。他是埃及探险社团的成员, 也是“底比斯”项目的协调者。他20余年苦心研究古埃及文明,参与多次考古远征。除了组织展览活动,也编纂、出版了诸多埃及考古与研究的学术、通俗出版物,出版了30余种与埃及相关的专业及畅销书籍。


  另外还有11位考古、古代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专家参与了本书的撰写,他们多从事博物馆工作、主持考古挖掘工作、古文化研究及专业教学等,亦出版过很多专业或普及类著作。


  媒体推荐:


  这本书太酷了!特别是图片,令人惊叹。无论阅读还是看图都非常有趣。


  ——亚马逊评论


  编辑推荐:


  “只有接近死亡,才能看清生命”


  为你揭秘隐匿于时光中的古文明至宝。


  穿越时光的“生死”旅程


  从古至今,墓葬文化与所属文明的生活、宗教、文化、艺术都息息相关。本书为读者呈现令人叹为观止的古文明墓葬遗迹,解读这些失落文明的物质与精神的宝藏,为你开启一场精彩绝伦的穿越时光的文明之旅。


  全球范围的“古墓发掘档案”


  本书以地域为线索,介绍了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著名的古代墓葬遗址和其中出土的文物、艺术品。通过不同领域专家的解析,引读者为遗址和墓葬的发掘而惊喜,为尘封宝藏的出土而赞叹,更能感悟不同文明对生与死的理解,感慨人类文明是如此神奇而精彩。


  博物馆般的精彩与广博


  历史上那些伟大文明为逝者建造的“永恒居所”都展现出当时最高的建筑与艺术水平。书中珍贵的历史照片与精美的细节呈现会令读者大饱眼福。书页翻动间,让我们跟随考古学家探秘古墓,鉴赏文物,与时光中的伟大文明神交……阅读本书的过程就像在一个包罗万象的超级博物馆中游览。


  目录:


  序言


  欧洲 26


  布列塔尼和爱尔兰的巨石墓 32


  拉齐奥伊特鲁里亚地区的亡灵崇拜 44


  马耳他群岛上的哈尔﹒萨夫列尼地宫与布罗赫托尔夫石圈 80


  迈锡尼国王的宝藏 86


  维尔吉纳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墓地 100


  非洲、中东和近东地区 109


  胡夫金字塔 114


  帝王谷和图坦卡蒙的宝藏 139


  底比斯的赛内弗尔墓和其他贵族墓地 183


  巴哈利亚绿洲的黄金木乃伊 205


  内姆鲁特山: 靠近天堂宝座 217


  佩特拉的宏伟石墓 224


  巴尔米拉的墓葬群 244


  乌尔王陵 258


  亚洲和远东地区 272


  草原民族的丧葬仪式 278


  中央邦的桑吉佛塔 295


  吴哥窟建筑群 308


  秦始皇帝陵 330


  汉代陵墓和丧葬习俗 348


  唐代帝陵 353


  美洲 366


  众神之城: 特奥蒂瓦坎 372


  帕伦克和帕卡尔的隐藏墓地 383


  神圣的萨波特克城市: 阿尔班山遗址 396


  西潘: 宏伟而神秘的莫切王陵 404


  词汇表 422


  索引 424


  参考文献、传记及图片版权信息 428


  书摘:


  历史上的每个人类文明都格外关注死亡, 也关注与之密切相关的死后世界。人类对死亡的抗拒是生命的一部分,这反映在所有人的潜意识中, 我们都确信自己能够以某种方式不朽。这种不符合逻辑的自我说服,体现在一种相信有超越于生命之存在的信仰中,关于死后生命的说法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了不同时期的人类文化中。


  ……


  死后世界能以某种方式与现实世界沟通的观念, 意味着死者成了崇拜的对象。早先只有一些简单的仪式, 之后这些仪式变得更加复杂而狂热。坟墓越来越大、越来越精美, 直到它们终于成为“永恒的居所”。


  随着技术进步和金属加工工艺的出现, 陪葬品变得更丰厚更精致, 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珍贵器物,装饰纹样十分优美。这些器物具有象征意义, 古人认为能代表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拥有的财富、地位和权力。


  希腊的迈锡尼(Mycenae) 城市墓葬群的王室墓地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 与埃及第十八王朝的陵墓处于同一时期。他们将巨石墓的纪念碑式元素, 例如“ 阿特柔斯宝库(Treasury of Atreus)”入口处重达120吨的柱顶门楣与青铜时代墓葬建筑的精美结合在一起。迈锡尼的统治者们面部覆盖着金箔制成的浮雕面具, 被葬在拥有宽阔墓室的竖井式墓或者圆顶墓中, 在后者的墓穴中, 围绕圆心建造的石墙能高达12米以上。


  前言:


  历史上的每个人类文明都格外关注死亡, 也关注与之密切相关的死后世界。


  人类对死亡的抗拒是生命的一部分,这反映在所有人的潜意识中, 我们都确信自己能够以某种方式不朽。这种不符合逻辑的自我说服, 体现在一种相信有超越于生命之存在的信仰中, 关于死后生命的说法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了不同时期的人类文化中。


  从旧石器时代起, 人类就相信这种超自然现象, 将诸神也难以避免的死亡, 看作是一条通往彼岸世界的通道、一场长途旅行的起点。有时,这段旅程充满凶险,会将亡者带到某个依附于真实世界存在的平行世界中。


  对史前人类而言, 他们所在的自然世界不仅是一个物理环境, 更是一个充斥着超自然力量的时空, 超自然力量是整个世界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世界上发生的事件都与这些力量有关。正因如此, 死亡并非生命的结束, 而是一条前往另一世界的通道。人们对这种说法毫不怀疑, 也认为彼


  岸世界与现实世界十分相似。在那里, 死者拥有同样的权利、同样的欲望和同样的需求。


  换言之, 在生者世界与死者世界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相反, 两个世界不断进行沟通与互相影响。这是史前人类信仰的延续, 也在许多神话中有所表现。例如天与地, 或者天堂与人间起初是同一个世界,随后才不得不分开。


  这种观念是许多文明的基础。在埃及宙观中, 风神舒(Shu) 将大地之神盖布(Geb) 与天空女神努特(Nut) 强行分开; 苏美尔人(Sumerians) 相信,主神恩利尔(Enlil) 将天地分开, 创造出我们已知的世界。


  死后世界能以某种方式与现实世界沟通的观念, 意味着死者成了崇拜的对象。早先只有一些简单的仪式, 之后这些仪式变得更加复杂而狂热。坟墓越来越大、越来越精美, 直到它们终于成为“ 永恒的居所”。


  在相当于今伊拉克所在地的近东地区,丧葬习俗遵循着一套似乎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形成的周密仪式。沙尼达尔(Shanidar) 发现的古代墓穴证明了这一点。该墓穴建造于约公元前70,000年, 一位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 的骨架被发现躺在花床中。


  目前, 已知最早的非洲墓葬形式发现于埃及的纳兹勒哈特尔4号遗址(Nazlet Khater-4), 可追溯至公元前约33,000年。墓穴中, 一位可能属于欧洲克鲁马努人(Cro-Magnon) 的男人面朝上被埋葬,一把石斧被置于头部附近。这座原始的坟墓预示着一种新情感的出现, 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对死亡和死后世界的态度。这种萌芽状态的死者崇拜有时会转换为祖先崇拜, 使个体能确认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群落或部落。


  建立在狩猎、捕鱼和采集基础上的经济形式迫使人类过着游牧生活, 以开发土地农业资源和驯养动物为主的农业生活, 要求人类拥有定居点,只有从游牧生活过渡到农业生活时, 人类才能真正将死者崇拜付诸实践, 建造出精美的墓地。


  定居也迫使人类创造出各司其职的建筑, 一些区域被单独划分出来, 进行手工业、商业和早期宗教庆典活动。领袖也出现了, 他负责监督所有用于巩固业已遍布各地的农业经济的集体活动。


  其他专职活动很快也围绕这个具有象征性的个体而进行, 例如建造防御工事、组织社会生活、举行宗教仪式。这一步促进了社会阶级的分化, 预示了武士、官员和祭司的出现。领袖的出现与阶级社会的存在使修建早期的纪念性墓葬成为可能, 因为这样宏大的工程需要超越于个人的集体工作, 这个集体也因此能达成身份共识。在公元前5000年的欧洲, 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过渡到农业社会, 建造起了最初的大型冢丘墓(Tumulus) 和支石墓(Dolmen),这些墓地表现出了典型的巨石文化特征, 将丧葬、宗教和魔法仪式融为一体。


  在地中海地区东部的耶利哥(Jericho),从公元前9000年前开始发展农业的纳图夫人(Natufian) 已经产生了死者崇拜, 他们用灰泥覆盖死者的颅骨, 将贝壳摆放在眼窝处,以改造死者的形象, 使他们更接近于生者。同一时期, 在东方的安纳托利亚(Anatolian) 高地和东部, 第一批早期的城市中心正在形成, 基于不同阶级和社会地位所建造的墓地日益多样化, 彼此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显著。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墓葬地面建筑。在伊朗山区北部的卢里斯坦(Luristan), 林立着成群的小村庄, 丘加美什(Choga Mish) 是其中一个, 整个村庄占地0.1~0.18平方千米, 是人类历史上较早的城市中心之一。


  公元前6000— 公元前5000年前, 基于狩猎、捕鱼和采集经济的人类定居点雏形也出现在埃及。埃及人也遵循着一套精密的丧葬仪式, 尸体被长布条包裹, 下葬时以胎儿的姿势朝右侧躺下, 头朝南, 脸朝西。最后一点反映了古埃及人认为亡灵世界与落日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同一时期, 在印度河流域的梅赫尔格尔(Mehrgarh), 死者被安放在一些竖井墓中, 周围放上半宝石做的首饰当作祭品。埋葬死者后, 人们会砌上一堵砖墙隔绝这些墓穴。


  此时, 古代中国人培育了许多作物,在长江三角洲大范围种植水稻。他们也遵循一个明确的丧葬习俗: 尸体以南北朝向摆放。


  直到公元前3000年, 新石器时代末期和青铜时代初期, 才出现了真正包含有陪葬品的早期纪念性墓葬。欧洲有巨石阵; 埃及有位于阿拜多斯(Abydos) 和萨卡拉(Saqqarha) 的大型原始王朝墓葬群; 乌尔(Ur) 有皇家墓葬群; 在中国的太湖流域, 也有良渚文化时期建造的墓葬群; 甚至还有更早些时候的墓冢—由生活在高加索(Caucasian) 和西伯利亚(Siberian) 草原的古代游牧民建造的库尔干(Kurgan)。


  关于死后世界的信仰似乎将这些不同的新石器时代文明联系在了一起。死者崇拜越来越重要, 永恒居所开始被赋予纪念性和永久性, 这使得某些墓葬建筑能在人类创造的诸多绚丽成就中占据一席之地。


  精彩内文(精彩的文字段落):


  尽管纽格兰奇附近还有两座大型墓葬遗址, 但精美的纹饰令这座与众不同。这座墓葬建于公元前3400年(校准年代),是一个高15米、直径90米的椭圆形墓。墓内有一条长长的通道, 通往一个有着圆顶的墓室, 建造假圆顶的石块极大, 每一块都至少重达1吨。墓地基座用了九十七块石块, 大部分石块都刻有花纹, 柱石在四周围成一个大圈。


  纽格兰奇这座墓葬建筑的朝向经过精心设计, 只有在冬至前后(12月19日到23日), 阳光才能通过通道入口照射进来, 照亮墓室。”


  这段话记叙了7号墓的发现:“1932年1月9日, 我们在瓦哈卡的阿尔班山发现了7号墓地, 这是第七座被编入目录的墓地,里面保存着大量珍贵材料制作的珠宝。” 这是阿方索﹒卡索对这座墓地发现过程的描述,发生在对这一地址的第一次发掘期间。这座墓地位于大广场的东北面, 在广场边缘以外, 于一个周六的下午被发现。他们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 十分激动, 决定继续工作, 一直到深夜。萨波特克墓室的墙壁由灰泥粉刷过的石块砌成, 上面画着多姿多彩的壁画, 有时还设有用来装陪葬品的壁龛。天花板由大石板砌成, 要么是平的,要么有屋脊侧面倾斜的。阿尔班山出土了大批墓葬, 使得我们可以重建萨波特克墓葬的演化史。


  精彩内文页:(5页内页图)


  25-26、86-87、100-101、124-125、146-147、216-217、396-397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