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艺术与癫狂:艺贵自然(1)

2010-08-04 17:11:2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吕俊华

    上面讲的一番道理,照直说来就是主张艺术创作贵在自然展露。这就必须承认天才是自发的、自然的。歌德说,“不是我作诗,是诗作我。”杨万里说,“不是老夫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雪莱有言:“诗是被那最高的机能创造出来的,这机能的御座,是在人之不可窥见的天性以内蒙蔽着。”转引自《诗学原理》第52页。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每一个有才能的人假使能够不受外来不相干的想象所拘束,而完全沉浸在天性里,他就会挣得许多东西。”他指出:“任何一种矫揉造作只会造成冷漠和甜腻,最好的蜜是从蜂巢中自动流出来的,挤压只对榨油坊才有好处;这不但是诗歌活动,同时也是一般生活的规则:每个人都应当按照他的本性以及他所创造的对象底实质而行动。”《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第231—232页。他们所说的天性和本性就是自然的、自发的、无意识的。

    中国古代文论、书画论也非常推崇艺术创作的自然美。

    这种观点早在《庄子》中就已明确提出,如:

    夫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大宗师》。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京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外物》。(演门有个死了双亲的人,由于他伤心过度毁了容颜而被封为官师,——这是为表彰他的孝心——他乡里人于是也效法他以致哀毁而死的过半。)

    孝心出于自然,为了做官而有意装出孝心则是虚伪,毫不足取,这是庄子所反对的。《天运》篇说: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补不足以为辩。(白鹤不必天天洗才白,乌鸦不必天天染才黑,黑白的本质不值得辩论。)

    《骈拇》篇更集中地阐发了人的行为要合于自然的思想,有一个很巧妙的比喻足能表明全篇主旨:“凫颈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性长非所断,性短则所续,无所去忧也(没有什么可忧虑的)。”此所谓“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如果硬要人为地予以加工改造,使短者加长,长者去短,那就违反了自然,既“忧”且“悲”了。

    《庄子》讲的是哲理,同样也是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规律。

    蔡宽夫说:“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世乃有日锻月炼之说,此所以用功者虽多,而名家者,终少也。”《蔡宽夫诗话》转引自《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第45页。胡应麟对汉代古诗推崇备至,就是因为古诗质朴自然,不假雕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代乐府更是如此。请看胡应麟的评语:

    “汉乐府歌谣,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汉人诗质中有文,文中有质,浑然天成,绝无痕迹,所以冠绝古今。”“古诗短体如十九首,长篇如孔雀东南飞,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而枚张诸子,以无意发之,故能诣绝穷微,掩映千古。”“汉乐府杂诗……大率里巷风谣,如上古击壤,南山,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至,独擅古今。”

    谈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时说:

    此歌成于信口,咸谓不知宿根,不知此歌之妙,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莽苍,暗合前古,推之两汉乐府歌谣,采自闾巷,大率皆然,使当时文士为之,便欲雕缋满眼,况后世操觚者(操觚者即执笔为文)。以上引文均见《诗薮》。

    又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陆游);“诗思如醴泉朱草,在作者亦不知所自来”《清诗话续编》486页。等等,都是主张写诗贵乎自然。明人谢榛说:“宋人谓作诗贵先之意。李白斗酒百篇岂先是许多意思而后措词哉?盖意随笔生,不假布置。唐人或漫然成诗,自有含蓄托讽。”(《四溟诗话》)写诗贵乎自然,写散文也同样贵乎自然。所谓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苏轼有言:“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非能为之为工”意即非力强而致,“不能不为之为工”就是不得不然,自然而然。章学诚也比喻说:“文章如山之崖峭,水之波澜,气积势盛,发于自然,必欲作致之,无是理矣。”《古文十弊》。王国维推崇元曲:“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为胜,而莫著于元曲。”《宋元戏曲史》。林语堂谈苏东坡创作之妙说:“苏东坡此人,是不可预测的,他诗的开端习惯上总是出之以轻松自然,随之用一两个历史的典故,再往后,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出现,诗人自己更不知道。有时,他笔下写出虽不相连贯的东西,却构成了惊人的妙文。一首毫无用意的歌,记载刹那之间奇特的印象然后忽然一变为苛酷,为讽刺……他不愧为诗文大家。动起笔来,真是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东坡传》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79页。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