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建筑,思维的符号》优美的建筑游廊、西方住宅的完成(三)

2009-12-07 13:44:2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承孝相(韩)

  我们追溯到阿道夫·路斯设计的一系列住宅,也几乎是同样的形式;20世纪初风格派代表建筑师格里特·里特费尔德(Gerrit Rietveld)设计的施罗德住宅(Schr der House)也未能摆脱中央集中式的平面构成。在被视为西方建筑史上划时代事件的16世纪的圆厅别墅(Viilla Rotunda)中,就可以确实地看出西方建筑的中央集中概念。这是安德烈亚·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为一个隐退的祭司在意大利北部的维琴察(Vicenza)设计的别墅,这栋别墅在缓坡的顶端设定了与东西南北方位一致的正方形平面,用十字空间将其分隔后居中布置了圆形空间,故被称作圆厅别墅。通往所有空间的路径均集中在这个圆厅之内,意喻整个世界容纳在此空间内。站在此空间中央的祭司掌握着这栋别墅,控制着周边的一切,成为世界的中心。自然是被征服的对象,它终将成为为我服务的从属物,我想这种概念是不是已经超越了住宅的界限,成了西方文化史的核心精神呢?

  如果回忆起我们的住宅中流淌的精神,这一点就看得更清楚了。在我们的住宅中,“我”不是中心。

  每个空间都有一个守护神,盖新的房子或是搬迁必须首先对房子的主人“星主神”施以礼仪。在我们的世界外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并且那个世界支配着我们的意识,成为我们的住宅中流淌的精神,我们不过是住宅中的个体和一部分而已。甚至我们相信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着另外一个宇宙的群体,房子绝不是我们要征服的对象,通过房子来支配自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于是我们时刻为房子举行祭祀,供奉着星主神,对这些看不见的神心存感激,并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我们的房子中空出的院子,就是我们这种意识的产物。

  萨伏伊别墅在我看来是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观的典型的西方住宅,这无疑是举世无双的巨匠勒·柯布西耶在新的时代树立新的原则之后建立的新的住宅。从建筑的角度看,它虽是代表新宣言的房子,但从住宅的变迁史来看,这个住宅与其说是具有新精神的新的住宅,不如说是西方传统的现代式完成,同时也是西方建筑的最终目标。我是不是被我们的旧式住宅的美丽所倾倒,对此仍有偏见呢?

  不管有多少争论,这个建筑绝对是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宣言,是现代建筑的教科书,也是西方住宅的优美的句号。在西方建筑中,再也找不到如此优美的住宅,这一事实就证明了这点。有他存在的过去的时代,对我们人类来讲是多么值得敬畏啊。

  勒·柯布西耶(1887—1965)

  原名夏尔·爱德华·让纳雷—格里斯(Charles Edouard Jeanneret-Gris),出生于瑞士的拉绍德封(La Chaux de Fonds),在美术学校接受教育,青年时期曾赴意大利、德国、希腊等地旅行,增长了见闻。在巴黎的奥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和柏林的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处熟悉了建筑工作。于1914—1915年发表了根据钢筋混凝土特性设计新建筑形式的“多米诺住宅”(Dom-ino Hause)概念。1920年更名为勒·柯布西耶,1923年将发表于《新精神》杂志的文章集合成《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出版。在与侄子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一同合作的20世纪20年代,设计了实现自己主张的“新建筑的五个原则”的一系列住宅作品,并探索出通往自己的建筑世界的道路。他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创始人之一,并发表了“伏瓦生规划”(Plan Voisin,1925)和“光辉城市”(La Ville Radieuse,1930—1935)等城市规划方案。继建于马赛(1945—1952)的将337个居住单位和商业购物空间等便利设施集于一体的高层商住混合建筑物马赛公寓(Unite d´Habitation)之后,曾计划在柏林等3个城市继续建设,但因这种公寓被指责为使生活过于刻板和强制而中止。此后他的晚期建筑作品摆脱了早期纯粹的几何形式,出现强烈的表现性和雕塑性倾向,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 at Ronchamp,1950—1954)、印度昌迪加尔(Chandighar)城市规划(1952—1965)等。

  (实习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