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朱伯雄:《二十世纪西方艺术》第六章 二十世纪俄国美术 绘画

2009-09-03 14:27:2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朱伯雄

  1905年第一次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从1907到1917年间,出现了各种现代主义流派。

  在革命前数年间,以“青年联盟”、“莫斯科沙龙”、“现代美术”、“红方块王子”、“驴尾巴”、“靶子”等名称举办的美术展览会上,许多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出身的画家,如,恰洛夫斯基、林图洛夫、马什柯夫、亚·孔·谢甫琴科、库普林、布尔留克、拉里奥诺夫、冈恰罗娃、马列维奇等,都拿出作品参加了展出。

  与印象派画家和“蓝玫瑰”派画家相反,“红方块王子”派画家们是想把形体作为有容量的物质来处理,他们喜好画静物画。这样一来,他们就与塞尚的绘画相接近。在这里,把人和自然都一视同仁,看成是“静物”,他们把物象形体单纯化到近于几何学的表现。
     
  孔恰洛夫斯基(1876――1956)是“红方块王子”派的代表画家。他为了在画面上造成量感和空间感,用浓厚的色块重重地涂画物体,例如,《龙舌兰》(1916年)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另外,他在《雅克洛夫肖像》(1910年)上,采用了塞尚那种把形体抽象的手法,进行人物的性格描写。还有,用有节奏反复的笔法画的《小提琴手》,表明孔恰洛夫斯基晚年对塞尚和凡高的作品很感兴趣。但是,最强有力吸引他的,仍然还是立体绘画。他喜欢用单纯的颜色,追求的不是纤细,而是颜色组合的极限的力量。
     
  马什可夫(1881—1944)年轻时,对巴黎风景和俄罗斯街头的广告牌感兴趣。盛在盆里的菠萝、桃子、无花果、苹果、各种面包都是他喜欢画的静物。他的画类似商店的广告牌。素描、色彩追求单纯化,也有色彩柔和、纤细的作品,例如,作品《山茶花》(1914年)。

  林图洛夫(1882—1943)的作品《莫斯科的伊维尔礼拜堂》(1915年),完全是以平面的色彩构成。是用各种各样染色的毛布剪贴的。林图洛夫为了表现效果多样化,显示自己的灵感源泉,把金箔、天鹅绒、缎子等剪下的碎块零片,贴在画布上。
     
  在1910年,冈恰罗娃(1881—1962)和拉里奥诺夫(1881—1964)登上了莫斯科画坛。青年画家拉里奥诺夫最初倾向印象主义。他的作品《丁香》(1904年,藏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证明他对阳光下的色调关系有敏锐的观察力。后来,这两位画家被法国后印象派的原始主义吸引住了。但是,他们不再单单地去模仿马蒂斯和卢梭,而是从俄罗斯传统美术、中世纪圣像画美术、农民的刺绣艺术、街头的宣传广告美术中,寻求自己的艺术方向。他们认为,俄罗斯绘画在本质上,接近东方世界原始美术。
冈恰罗娃的作品《漂白麻布》(1910年),构图和色彩非常朴素、单纯,物和风景的描画极其粗犷,显示了她探索的大胆。她曾接受委托制作在巴黎上演的歌剧《金鸡》的舞台布景。她采用了类似彩色鲜艳的俄罗斯玩具的浓重配色。反对“艺术世界”派的俄罗斯原始派画家们,认为冈恰罗娃的这种手法,是从民族的源泉里涌出来的,是健康美术的表现。
     
  正当“红方块王子”派和“驴尾巴”派的展览会开展之际,好像与此相呼应,赞美原始、要求把人从文明重担下解放出来的未来派的美术家们,发表了以“打破通俗的趣味”、“保护自然的语言”、“死去的月亮”、“咆哮的帕尔纳斯”等为题的论文集和宣言书。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美术界,有后印象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也出现了表现主义。
     
  夏加尔(1887—1985)出生于白俄罗斯边陲小镇维特布斯克市,是犹太人的后裔,后从巴克斯特学画。1910年去过巴黎,受到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派的各种影响,对立体主义构成绘画的方法深感兴趣。1911年他创作《我与故乡》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使他一举成名的作品。《我与故乡》是一幅想象丰富、构思奇巧、浪漫抒情的绘画作品。他融和东方与西方艺术的优点,以美的心灵和超然的感受,应用立体主义任意分解形体的方法,运用超现实主义的自由构图和明朗华丽的色彩,表现回忆与梦幻中的故乡风情。画面中的人物、动物、房屋、树林,打破了传统画中的时间、空间和正常透视比例观念,一切物体都失去了重力,被安置在任意的空间里,甚至倒置过来。他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精神的色彩。这幅画充分显示了夏加尔的才华与特征。夏加尔奇特的构图手法,使人们非常吃惊。他的许多作品都是梦幻的,但又都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感受。故乡的回忆,战争的摧残,幸福的爱情,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种种印象与感受,在他心中汇集,经过提炼概括,升华为感人的艺术。

  革命前的俄罗斯美术界的形势,紧张复杂。各种各样流派的对立,极度激化。新的美术团体接连不断产生,热火朝天地发表宣言,主张各种各样的美术复兴道路。各流派都坚持自己的主张,绝不向他派投降。
     
  20世纪初,巡回展览画派也举办画展。而且,长时间与巡回展览画派分别的列宾也要参加展出作品。另外,在“俄罗斯美术家协会”的画展上,也看到了苏里科夫的作品。对“左派”的攻击开始反抗的“艺术世界”派,最后也向萨里扬、库兹涅佐夫、冈恰罗娃、拉里奥诺夫、孔恰洛夫斯基这样一些画家开了门。另方面,由巡回展览画派画家执教的美术学院,也向“艺术世界”靠近。这个时代的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展览会上,与俄罗斯画家们的作品并列,也展出了毕加索、勃拉克、马蒂斯、德尼、马约尔等人的作品。还有,由于举办了莫斯科的莫罗佐夫和舒金的个人收藏作品展览,使俄罗斯的年轻画家们能够看到塞尚、凡高、高更、马蒂斯的作品。20世纪初,出现了对俄罗斯中世纪绘画异常关心的现象,画家们在中世纪诺夫戈罗德圣像画中看到了平面的构图、单纯响亮的色彩、有力的轮廓,他们开始发现了当时最新的俄罗斯绘画中的原始源泉。在这种情况下,马蒂斯为了要看看中世纪俄罗斯的原始艺术,特意从巴黎前往莫斯科访问。 他参观了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看了里亚布什金和奥斯特洛乌霍夫的个人收藏,还到洛格什村观看了波克洛夫教堂的圣像画。“已经不用去巴黎了,应当向俄罗斯中世纪圣像画美术学习。”马蒂斯的话给俄罗斯画家们以很大启发。于是,就把长年烟熏污损剥落的14—15世纪的诺夫戈洛德和莫斯科的圣像画,认为是古代传统美术中的更加洗练的作品,是忠实于“纯粹艺术”的伟大美术。当时的人们,借助中世纪画家们的作品,想证明回顾派、原始派画家们的作品的正确性。[NextPage]
     
  20世纪初的俄罗斯美术流派纷呈,互相对立,出现了分裂的局面。这个时代的美术展览会上,写实派、印象派、回顾派、新古典派、原始派、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等作品混在一起展出。在各派激烈对立中,受到最大打击是巡回展览画派,而且特别是列宾,更是首当其冲。当时,发生了一个事件:有个精神失常的男子巴拉晓夫,在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用刀子把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割裂。于是举行了“列宾事件的审判”。可是,在莫斯科工业技术博物馆里召开的这个事件的审议会上,沃罗申起来辩论,竟然说:“巴拉晓夫的野蛮行为是对列宾作品给人反艺术印象的回答”。在这种空气中,对革命前的俄罗斯美术界有很大影响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登上了艺坛。他的一些有名的诗作,是对新的艺术和文学应有面貌的独特宣言。他的艺术纲领尽管与未来主义有联系,但他彻底反对资产阶级颓废主义的“为少数人的艺术”。马雅可夫斯基给予最高评价的俄罗斯画家,是谢罗夫。他在这位肖像画巨匠的作品中,可能发现了与自己的诗作共鸣的主题。马雅可夫斯基也在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学习过,在他的画中,可以看到谢罗夫的影响。他曾努力学习了谢罗夫的简洁的素描和绘画技法。1905—1906年间谢罗夫的一些出色的版画和讽刺画,对后来马雅可夫斯基为“罗斯塔之窗”画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抽象主义在康定斯基(1866—1944)和马列维奇(1878—1935)的这个时代的作品中,有强烈的表现。抽象画家们彻底了现实世界的各种各样形态,把他们变成了谜一样的抽象的线和花纹图样。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疑的,是不可知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1916年),是永远解决不了的存在的矛盾――生与死、明与暗、秩序与混乱的象征。应当看到,在这个时代还有另一个流派,那就是,与工人革命运动相联系的新的现实主义美术,正在逐渐成长壮大。

    (实习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