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乡村需要敞开的图书馆

2013-10-30 13:35:38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王寿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小学到高中,我除了阅读教科书,就是“偷”邻居、亲戚家的大哥大姐留下来的“藏书”看,这“藏书”也不过就是他们各年级又或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罢了,只有极少数属于所谓的“闲书”。我母亲因为读过高中,她的所有教科书(主要文字类的图书)我也是翻读过的,我记不清读过几遍,但是我还记得当初它们保藏的所在。南方的平房,厅堂是直接屋顶,而两边的房间通常是木板装修,形成了一个木板搭建的楼层。那楼层之上,通常作为储存杂物之用。我虽年幼,踩在上面仍咯吱作响。但这是木头的属性,绝非说楼层就是不能承重的。我母亲一路读过来的书就放在塑料编织袋里,有半袋左右,靠在墙角。我不知道怎么发现了这个秘密。总之,这些书是被我偷看过的。

  在农村,孩子们缺乏好书读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而今时代风气大变,可能还不如以往。在乡村建设图书馆,范兄所做之事,如培土,如施肥,实是真正造福一方之大事。我们真该为农村的孩子们多考虑考虑,国家所做的太少了。社会在这方面的考虑也还在肇始的阶段,亟待加速建设。范兄及早地投身于此,而且说干就干,非我等犹豫不决之徒能比。

  我小学时,学校要成立图书馆,要求每个学生交5本书,我父母为我和我弟弟各买了5本(除此之外,我父母从没为我们买过什么课外书、教辅书——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因此而不擅考试)。这些书完全上交了。什么话?!一个学校要建设图书馆,居然要每个学生来出份子。可怜,我因为马上就毕业了,连图书馆都没进去过,那些书也匆匆忙忙都没通读就上交了。我弟弟比我小,说老师拿着我的书(他之所以知道是我的书,是因为那书上有我做的小记号——在靠近书脊的缝隙里写有小小的我的姓名)当参考书。我不知道小学老师在图书馆建成之后有没有向学生推荐,鼓励他们多去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或乃至强制学生们每人每周或每月借阅一本书并读完,有没有诸如此类的善意而负责的要求。我不知道,当我出完份子书后,我就毕业读初中了。我只能通过我弟弟约略知道,农村小学的图书馆基本上是封闭式的。

  在初中学校,我也没有进去过图书馆。我知道学校是有图书馆的,至于具体在什么位置,不太确切。好像是在老师们的宿舍区,那些一长溜的平房的中间某间就是图书馆。应该不大,因为老师家我去过。可能已堆满杂物,布满灰尘,我猜想。中学的课堂上,从没有老师(包括语文老师),鼓舞我们多读课外读物,多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你知道,在那样懵懂的岁月,在那样羞涩的年纪(懵懂与羞涩可能跟我是农村孩子有关),愚昧的头脑尚未被这个世界的大善大美而激动而打开,那份主动求知的激情是没有的。完全没有。这必然依赖引导,依靠一个好老师的提醒、督促,然而没有。当然没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轮一轮的压力,要求青年教师们绞尽脑汁地让学生考出成绩,争夺名次。每个老师,拼着命让学生埋头于教科书里面,就像全世界的真理都在那几本书里面一样。其实呢?老师们在成绩的竞赛里,“忘我”了,只觉得成绩好就代表该学生的优秀,期末考试排名第一的就一定是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其实,错了,只有教科书培育不出人才,我敢于就我体验下此武断之结论。并且我认为这结论断不至于有害,因为我提醒学生们除教科书外还有书,除教科书外有更多更好的书比教科书好,甚至可以替代教科书。

  在高中,我其实可以不必赘述了,因为我或你可以照上述情况类推下去。我曾就读的高中是县一中,但是里面当然也是唯成绩论,以考试为中心。学子们在那个年纪,已开始学做梦了,有一种诗情在那些青春的身体里面萌动。我们想告别刻板,增加生活的情趣。我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而且已经敢于尝试。学校附近的书店,那些陈旧的租书铺,那些翻得毛边、脱了封皮后被黄皮纸糊成新封皮的书,我们也敢于翻。那些格调或高或低的书被我们彻夜消化,夜不能寐,精神抖擞。这时学校图书馆在哪儿呢?老师们的引导在哪儿呢?没有。考试,成绩,不仅是在他们的思维中是占据第一的,而且竟成为唯一,他们忘记了还有其他,还有丰富,还有多样。他们被体制化了,然后他们让他们的学生也体制化了。我们,我们一代代的学子不几乎都是如此吗,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几人能够逃脱,几人能够幸免?!

  图书馆,乡村图书馆,这些是多么美的事物。因为一本书更真正是一个世界。巴莱克的“一花一世界”,当然是得体验过无数的书的世界的人才能更丰富地体会到的。一本好书更是一个好的世界,十本好书就是十个好的世界,如果一个图书馆里面的书都是好书,那里即蕴藏着多少个美好的世界啊!那样,这个图书馆,就像一个藏有无数通向许多美好世界的窗户一样,岂不是最美的地方么?我们的小学、中学其实早已经有图书馆存在了,然而她们是封闭的。那些美丽的书关在黑暗的集中营里,忍受着蛀虫的啃食,而非灵魂的目光的爱抚,忍受着灰尘的侵袭,而非温暖的手指的翻阅。而老师们呢?他们在师范学院里面,难道不是在图书馆里面受孕的吗?怎么一毕业就忘了,图书馆是可以和最优秀的老师的循循善诱一样美好的呢?

  我们其实并不是缺少图书馆,而是图书馆的门被我们关闭了,尘封着,锁已经锈迹斑斑。我们的老师们忘记了图书馆,他们忘记了激活它、敞开它……

  作者附记:本文因朋友范思晖兄发起弘毅乡村图书馆计划而写。

  (编辑:苏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