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一只马蜂》导读(二)

2012-10-29 11:18:4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一只马蜂》中的吉先生,处于新旧交替的环境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到所爱,但由于头脑中残留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方式上只得采取迂回的手段,而不敢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因此,剧作就扣住一个以俏皮话作装饰的谎字,来写出他的机智、诙谐的性格特点。老太太:想把余小姐介绍给他的表兄,试探他的意见,本来余小姐是他的意中人,他却说:很好,看护妇配医生,互助的原则,合作的精神,结婚是最好的演说材料。表面上很潇洒,实际上传达出他内心的忧虑。老太太:看了余小姐的照片后说:你已经长得很好看,这张照片更加好。他听了说:你平时最讲究会说话的,怎么今天自己把话说差了?你应该说,这张照片固然很好看,但总不及照片的主人好看。虽然这是笑话,然而他却在看似不经意的笑话中传达了他对余小姐的一片痴情。他本来很想从母亲那里知道余小姐的态度,但却装做漫不经心的样子。他一边问一边吃糖的几个动作,把他开始时的故作镇静,继而紧张,最后的恍然大悟,一喜、再喜、欢呼雀跃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丁西林正是通过吉先生的这些谎言,使这个近乎无事的喜剧变得引人入胜,同时又传达出时代的气息。

  《一只马蜂》在技巧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戏中主要人物只有三个,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作家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得波澜起伏。

  故事开始时,通过吉先生母子间因写信而引出的一场对话,既交代了幕前的情节,又刻画了吉老太太:貌似开通实则保守的性格和吉先生聪明、机智又富有幽默感的性格特点。话题中心则是吉老太太:对儿子婚事的关心和她准备为侄子做媒这两件事,一开始就给观众留下了悬念。陈瘦竹认为丁西林善于将矛盾推到极致,造成似乎难于打开的僵局,然后很巧妙地翻将过来,在做正反之间,产生很强的喜剧效果。(陈瘦竹:《丁西林的喜剧》,《戏剧论丛》1957年第8辑)如余小姐起初以为吉老太太:是为吉先生做媒,内心激动不已。但出乎她的预料,吉老太太:原来是为她的侄子做媒。当余小姐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一面答应,一面却要吉先生替他写信征求她父母的意见。这时,剧作家把吉老太太:安排去更衣室,于是一对有情人有机会展开一场衣服不可不讲究以及不自然的社会和说谎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风趣幽默的对话。在对话中,他们的爱情逐步走向成熟,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丁西林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它不是那种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微笑的幽默喜剧,观众与读者在笑的愉悦中,感受到笑的批评力量。他们虽然不能得欣赏悲剧时冰火相激、响鼓重锤似的痛快淋漓,但那种如同被马蜂蜇了一下的感觉———有点儿麻,也有点儿痒,不正是丁西林喜剧的独特魅力么?魏家文撰

  参考文献:

  孙师毅:《读〈一只马蜂〉后》,1925年3月9—11日《晨报副刊》。张友莺:《现代剧的前途》,1925年4月18日第16期《京报副刊?文学周刊》。

  陈瘦竹:《丁西林的喜剧》,《戏剧论丛》1957年第8辑。唐:《〈一只马蜂〉及其他独幕剧》,《晦庵书话》,三联书店1980年出版。

  张健:《重读丁西林———对丁西林喜剧的再认识》,《戏剧》1999年第3期。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