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京剧服装的审美特征和民族风格

2008-05-11 20:06:29来源:    作者:

   

    中国戏曲是八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积累,她以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著名戏剧。中国戏曲除了具有一般戏剧的特征外,还具有深厚的艺术传统、严格的程式规范、鲜明的民族风格等特点,这些特点,首先在京剧的服装上得到了具体、充分的体现。

    一、京剧服装具有夸张的写意美

    艺术对生活的反映,一般可分为写实与写意两大派系。京剧是一门夸张的写意艺术,京剧服装是夸张的写意服装,它不受现实生活中一般逻辑的规范和限制;而是运用象征、变形等夸张手段,设计各类人物的服装,服务于舞台美学和人物的身份、性格,使服装有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第一、京剧服装的象征特点非常突出。如蟒袍,它源于明代的“蟒衣”。在蟒衣基础上加工美化后形成的蟒袍,保留了蟒衣的基本形状和穿用范围,继承了中国服装追求意境美的传统,赋于了更加鲜明的美学特征。从颜色上看,蟒袍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指紫、粉、蓝、湖、香。什么样的人穿用上五色,什么样的人穿用下五色,有比较严格的规范。一般情况下,上五色穿用者的身份、地位要略高于下五色的穿用者。这样,就使颜色具有了区别人物身份的功能。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

    另外,色彩还具有象征人物性格的功能。如黑色是具有庄重、严肃感的颜色,为了突出包公刚直不阿、正义凛然的性格,穿黑蟒,显得威严肃穆。红色具有忠正、耿直之意,为了突出关公忠烈不二的性格,让其穿绿蟒,与红脸成反比,显示他智勇双全的性格。

    除了服色上的象征意义之外,服装图案的象征特点也非常突出。众所周知,蟒袍之所以叫蟒袍,是因为上面有龙和蟒的图形,龙为五爪,张口吐火珠,象征独尊,为皇帝专用。蟒为四爪,闭口,象征臣服,用于亲王、将帅等。京剧蟒袍上的龙形大多为四爪,大概是因为舞台上都是假皇帝吧。蟒袍上的龙形并非干篇一律,而是大致分为三类,即团龙蟒、行龙蟒和大龙蟒

    团龙蟒,是把龙画成圆形,绣在蟒袍上,通常在全身绣十个团龙,用于性格较为沉稳的人物。

    行龙蟒,是把龙的图形由团形改为自由舒展形,或俯首向下,或回头向上,或相对戏珠,或抬头吐水,昂扬矫健,具有动感。龙形扩大,数量减少,一般全身有六个行龙。用于性格粗犷、刚健威严的人物。

    大龙蟒,龙形比行龙更为舒展、夸张,龙体也比行龙大得多,龙头在胸前,龙尾则甩至左肩,显得气势磅礴,不可一世,用于刚直暴烈或独霸一方的人物。

    色彩和图形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是无声的,但却比语言更传神、更简练,不仅对演员的潜在表演素质是一个调动,而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使观众直接感受人物性格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这种特征用写意的手法绘制出来,使京剧具有了典雅、高深的气质,这在世界戏曲史上,也堪称典范。

    第二,京剧服装的变形夸张手段异常高明。戏曲艺术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都可以随编剧的丰富想象进行虚构,而唯有服装不能太离谱。服装不仅是戏曲演员化妆的重要手段,也是观众欣赏艺术的视觉条件,如果照搬生活中的服装,就失去了戏曲艺术的魅力,正如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所说:“真是生活,假是艺术。”假到什么程度才是具有强大吸引力,感染力的艺术,京剧服装的变形夸张技巧,就是一个很好的答复。

    以京剧的“靠”为例。靠是京剧中武将通用的戎服,源于清代将官的戎服。靠就是在此基础上,吸收丁古代铠甲战服的特点,经过装饰美化而成的。靠的造型极为夸张,除衣袖是紧身以外,其余部分完全脱离了生活原态,既游离于肌肤之外,又统一于身体之上,既像衣服,又像铠甲,既威严又美观,便于表现激烈开打的场面。特别是与靠配套穿用的靠旗,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靠旗源于古代将官的令旗。古时候,将官传令,一般是一手执旗,一手执马缰绳,骑马飞奔。当速度很快或道路不平时,就需要双手执缰绳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令旗就插在腰间。令旗演变为靠旗,由一面变为四面,由插在腰间变为固定在背部,虽然失去了传令的功能,但保留了将官的身份。演员通过靠旗的静与动,可以多层次地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即使站立不动,也平添了三分帅气,一旦开打,靠旗的左右摆动、上下翻飞,又充分展现了战争的激烈气氛,调动了观众的情绪。靠旗的这种演变简直如画家的神来之笔,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又极富艺术魅力。

    京剧的特点之一是虚实的有机结合,用虚的表演宋体现现实的本质,而虚拟化的表演不仅仅要给人以实感,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美的意境,京剧服装的功劳即在此。任何一位观众,都不会去考证蟒、靠的来历,而是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品味形式的美,领略戏曲的独特魅力。

    二、京剧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独到的艺术特征,京剧是纯中国味的艺术形式,京剧服装的显著特征就是民族风格鲜明、民族特点突出,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观念。

    第一,京剧服装充分展现了民族的色彩意识和图案寓意。

    京剧服装对色彩的运用非常全面、大胆,也非常灵活。无论红绿,还是黑白,在其它艺术种类的舞台上,都是穿插、搭配、点缀使用,而在京剧舞台上,却是一衣一色、上下同色,直意挥洒。红色,在生活中是女性的专用色,但在京剧舞台上,红蟒、红靠、红箭衣,男女平分秋色,女穿红不俗,男穿红不艳,特别是罪衣的设计,红衣红裤,不加任何点缀,越发使人觉得红得可爱,并由此生出些许怜意。白色,由于带有某种忌讳之意,在生活中的运用是比较谨慎的,而在京剧中,白蟒、白靠、白箭衣,还有白娘子通体上下的白褶子、白腰包,集圣洁、美丽于一身,真是独领风骚,别有韵味。

    京剧的每一件服装,都有不同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主要源于历代服饰上的花样,同时,也吸收了建筑和器物造型中的某些图案。这些图案在民间广泛流传,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美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对其所进行的提炼和再现,使京剧服装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在京剧服装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龙的图形。龙不仅是皇权的象征,还代表着江山社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又有驱邪避邪的寓意。与龙形相呼应的,是海水和红日,因为龙是离不开水的,所以,蛟龙、海水、红日,作为不可分割的画面,同时出现在蟒袍上,既隐喻了穿用者的高贵身份,又充分表现了天地山水之间,龙腾虎跃的磅礴气势,这种大胆独到的构思,突破常规的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淋漓尽致的展现,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中所没有的。

    凤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美好形象,象征吉祥、喜庆和爱情,被誉为鸟中之王。凤的图形,在京剧服装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凡是皇室女眷的服装,都用凤做主要装饰图案,显得极为庄重华贵,使人物具有雍容的气质。另外,结婚用的礼服,也大都以凤为主,与民间的风俗相吻合,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除此之外,其它民间广泛流传的图案,在京剧服装中都有所展现。如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寿”字象征长命百岁,“蝙蝠”喻为福在眼前,“如意”的图形用于女帔的领饰,既区别于男帔,又显示了女性的妩媚。燕子象征春天,常用于喜庆场面,也用于短打武丑的服装,表示人物身轻如燕,善于飞檐走壁。梅花清丽淡雅,用于性格文静,出身贫寒的书生、秀才,象征人物品质高洁,一尘不染。蝴蝶鸳鸯,如果用于才子佳人的服装,象征爱情,但用于恶少的服装,则寓意为寻花问柳的好色之徒。虎形用于武将,象征英勇无比,如果用于恶霸,则表示他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京剧服装的色彩与图案是生活的再现,更是艺术的创造,把不同范畴的生活美纳入京剧艺术的综合美,把中华民族热爱生活、装饰生活的强烈意识汇于一身,正是京剧的魅力所在。

    第二,京剧服装既有严格的程式规范,又可在最大的范围内通用。

    京剧语言的音乐化及表演的舞蹈化,导致京剧服装也必须脱离生活原态而程式化,使京剧作为一门完整的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生活,展现历史。

    京剧服装的程式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形体上对服装进行了夸张和创造性的设计。人类的服装由遮羞到实用,到美观,到美化,突出人体曲线的功能越来越明显,而京剧服装则是宽身宽袖,大部分服装的尺寸超出了人体的基本尺寸,这是因为,京剧是从广场演出发展起来的,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比较远,夸大体态的服装,便于观众从远处欣赏,也便于演员做各种舞蹈化了的动作。

    创造性的设计最典型的水袖,除对服装的强烈色调起中和作用外,主要是增强表演的力度,为表演的舞蹈化服务,同时,也能调动观众的情绪。

    二是从功能上规范着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

    京剧服装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蟒、靠、帔、褶、衣。

    蟒;是帝王将相、高级官吏等有较高社会地位者在正式场合穿用的礼服。

    靠:是武将通用的戎服。

    帔:是帝王将相、高级官吏、富绅秀才及眷属在非正式场合穿用的便服。

    褶:是文武官吏、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穿用的服装。

    衣:是以上四类服装之外所有服装的总称。又可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及配件。一般情况是身份高者穿长衣,身份低者穿短衣。

    由此可见,京剧服装从类型上已具有了对人物身份的规范。所以,在京剧舞台上,看不到宋江穿蟒,也看不到皇帝穿褶子。《望江亭》中的谭记儿,虽然亡夫后在道观避难,但由于是学士夫人的身份,所以穿素花帔。但当她扮做渔妇前去引诱杨衙内时,就要穿褶子而不能穿帔了。穆桂英与扈三娘都是女将,穆桂英穿硬靠,扈三娘穿改良靠。改良靠是由硬靠改良而来,样式轻盈、美观,穿着方便,但服装地位要低于硬靠。究其原因,大概扈三娘不是正规部队吧。

    京剧服装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受时代和季节的限制,只要是传统戏,不管哪个朝代,其服装基本上是通用的,如《西施》中的吴王夫差、《上天台》中的汉皇刘秀、《斩皇袍》中的宋太祖赵匡胤、《胭脂宝褶》中的明成祖朱棣,尽管是前后相差千年的人物,服饰基本上一样的,但有一点,就是要穿符合皇帝身份的服装,其他人物也是如此。京剧服装这种通而不乱的使用原则,使服装最大限度地投入使用,不仅为京剧成千上百个剧目的演出提供了极大方便,也使观众很容易区别人物。生旦净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奸清贫,只要一上台,观众就可以根据服装的规范特点,进行基本、正确地判定。

    京剧服装也不分单、夹、皮、棉,无论盛夏还是隆冬,都靠演员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而且,演员在穿用戏装以前,都要穿水衣、戴护领,一为保护戏装,二为遮盖肌肤,这与传统的服装穿戴意识是相吻合的。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京剧服装,作为京剧艺术展现的载体,在程式规范以及色彩和图案的运用等方面,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也体现着人物性格的品评和道德上的审视,把中国戏曲追求写意、摒弃写实;重神似、不重形似;追求美、回避丑的特点展现得十分深刻、传神。这种装饰生活、概括生活、突出生活之美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使京剧服装具备了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语汇机能,给观众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