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门歌

2007-10-18 20:51:58来源:    作者:

   

    门 歌 : 也叫“锣鼓书 ”。流行于皖中、皖 东、皖西一带。相传明末即已形成。过去是穷人沿 门乞讨时的歌唱,故名:门歌。因内容多叙述新近发生的事件, 即兴创作,故又称“唱新闻”。演唱 时以锣鼓伴奏。唱腔结构简单,为四句单曲体,分歌头、歌尾、歌身。歌身可上下句反复演唱,曲目 多同于庐剧,如《白灯记》、《休丁香》等。

    其曲 调对庐剧的某些唱腔有一定影响。被誉为皖中南民歌的“活化石”,它的歌词完全是表演者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场景即时创作而来, 歌词一般是“望风采柳”,如见到人家门口一棵柳树,就唱“老板门前一棵柳,放下柳树打笆斗,打了笆斗量大麦,量了大麦酿烧酒,五湖四海结朋友。” 其语言幽默风趣,乡土味十足,表现方式则分为走街串户演唱,逢年过节玩花灯、划旱船时对唱等。这种完全取材农民生活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曾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合肥及其周边地区的老百姓奉为主要的精神“食粮”之一。合肥市有关部门近日透露:合肥市已初步确定将庐剧、门歌和洋蛇灯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 申报。

    门歌是安徽土生土长的曲种,源于凤阳花鼓,唱腔的基调是秧歌,表演和伴奏形式均为花鼓小锣,因“唱门子”而得名。所谓唱门子,就是逃荒行乞时站在东家门前演唱。

    门歌分为上、中、下三路,三路门歌风格各异。上路门歌分布在以六安为中心的皖西大别山一带,滁州和江苏的门歌又名宫锣鼓、唱麒麟等,下路门歌的中心在无为,包括宣州一带的颂春、摇钱树以及苏南的高淳唱春等。

    门歌分布面广,影响较大。门歌里包含庐剧的一些基本元素,庐剧的形成和它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门歌形成的时间,史无记载。据1982年合肥市文化局发现的立在巢县炯炀河镇的《正堂陈云》碑文所载,曲艺形态的门歌,形成期的下限是清同治七年,也可以说,曲艺形态的门歌形成于清中叶。

    建国后,门歌主要流传于乡村民间,由民间艺人演唱,且不断有新作品涌现。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