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生命之歌》感悟生命

2013-03-14 11:27:4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江东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而只有一次的生命在每个个体的人面前,却有着多重的色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们共同地感知着生命,揣摩着生命的意义。

  生命,作为一个被体验的客体,给人这个体验生命的主体带来了不尽的感悟。喜剧也好,悲剧也好,人们都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接受着生命的慷慨赐予、享受着生命的悲喜交加。无论是常常陷入沉思的哲人,还是终日为生计忙碌的贩夫走卒,生命都似那白驹过隙,从不在意人们的感受而匆匆只顾赶路,走向终点。跋涉在这条生命旅程中的各色人等,从自己的角度感悟着生命的意义,或在寂寥中陨灭,或在奇迹中升腾。人间的生命之歌,天天都在演奏着反覆无常、难以琢磨的旋律。

  生命的价值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致的,普通人如此,艺术家也如此。但是艺术家们却善于感悟生命的同时,将自己精心咀嚼的成果塑成艺术品,为众人展示出带有深刻意味的感悟结果,从而让人从中有所感怀、有所收获。从这个角度上看,生命之于艺术家们而言,就会更有价值,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感悟结果来总结和概括生命的过程及其意义。

  澳门舞蹈家应萼定和杨敏健就是这样的艺术使者,他们于近期在第23届澳门艺术节的舞台上联手推出的大型舞作《生命之歌》,就把自己的生命感悟植入到他们创编的舞蹈之中,为该艺术节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澳门这个以睹业而闻名的弹丸小城,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始终是一个散发着纸醉金迷的充满迷幻的地方。然而近年来,澳门的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让人开始对这里的艺术水平刮目相看。随着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的建立,澳门的舞蹈事业顺利地成长起来。特别是有了像应萼定这样的大牌舞蹈家的加盟,让澳门的舞蹈艺术在短短几年中便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凭藉着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这个平台,在培养出一拨又一拨的本土舞蹈中专生的同时,也相继推出了数台应萼定的舞蹈作品,并在业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伴着澳门舞校即将毕业的第二届中专生,应萼定又借澳门艺术节这个契机,与爱徒杨敏健一起,最新创作了大型舞作《生命之歌》。

  《生命之歌》的音乐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从这个选择来审视,舞蹈创作者的意图便一目了然:舞蹈借助音乐提供的艺术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对生命主题予以艺术的阐释。在舞作的结构上,同音乐几乎一致,《生命之歌》共分为四个章节,各章节的主题也都与音乐相呼应,或者说是沿着音乐的河流顺势而下。因此可以说,由应萼定和杨敏健倾心打造的《生命之歌》,是一部完全按照音乐的织体创作而成的舞蹈作品。是音乐给了他们舞蹈的灵感,启迪了他们蕴积已久的创作动能。

  然而,看罢演出,却发现这个结论下得过早。《生命之歌》虽然忠实地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原始音乐,但却是富有创造性地阐发了在舞蹈艺术上的时空。在编创过程中,编导者并没有一味地因循着音乐的效果而为自己设限,而是富有创造激情地将舞蹈视为予以开掘的主要艺术世界。在这里,音乐是环境,是陪衬,是基调,而舞蹈则是成为最终打动人心的主角。从这样的艺术结果中,我们感受到编导者们的舞蹈天性和成熟的表达方式。

  《生命之歌》没有故事,不是舞剧的体裁。但却能把情感贯穿一体,有始有终,循序渐进,体现出了很好的结构意识和效果。能达到这样的佳境,在于编创者设置的一男一女两位主角,他们的身份意味深长,既可以是阴阳,又可以是天壤,既可以是生死,又可以是人神,他们之间产生的丰富意趣,成为全篇的生花妙笔之处。而在他们于各章节中与各群舞发生的各种关系上,舞蹈便把不是故事的人生故事写意般地穿插在了舞蹈之中。这是一种难得的舞蹈美学高度。

  《生命之歌》典型地体现出应萼定的舞蹈创作思维,经过多年的磨砺,应氏舞风已蔚成一道风景。应萼定之前在香港创作的《如此》等作品,就已经开始呈现出这种舞风,到澳门之后的创作如《奔月》、《生命之歌》等,这种舞风的呈现和驾驭则更如天马行空,进入到自由发挥的境地。究其根本,应萼定思考的是“如何用舞蹈表达”的“方法”,也即“舞蹈创作观”的问题。他始终认为舞蹈的表达是大大有别于其他的艺术表达方式的,舞蹈不是直白地讲故事,舞蹈不可以白,而舞蹈的“不白”是通过肢体的动能和流动的意象来完成的。他的这种主张,我们完全可以在巴兰钦、基里安这类追求音乐意境的编舞家的作品中看到。除了这种他所追求的这种音乐上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感悟到他作品中的诗歌性质。诗歌的凝练、隽永、意味上的从容和词句上的机巧,都可以从应氏舞作中得到,从而获得纯艺术的享受。

  已经年逾六旬的应萼定,无论观念、手法抑或是动作都仍毫无疲态,这应该得益于年轻人的佐佑。属于新生代的杨敏健,细腻而机智,温婉含蓄而充满张力,自然是一个难得的合作者。在这台晚会的前半场中,杨敏健自行创作的《四季》、《繁华过后》亦获得了相当的口碑。这两位一老一少的创作者能够在艺术理念和合作上如此完美地合拍,可谓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这是这部《生命之歌》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短短几年,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凭藉着应萼定的舞蹈创作,为澳门的舞蹈土壤植入了几抹绿意,希望的新苗正在破土成长,而到绿茵蔽日时,这里的舞蹈风景一定会更加好看。

  (编辑:闫伟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