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云门舞:一场嘉年华

2012-12-17 11:55:58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郑娜 吴亚明

   

  对台湾来说,刚刚过去的夏天格外炎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云门舞集的户外公演计划,他们先后在花莲、台北、桃园举行了3场户外公演,而在此前的17年间,他们的户外公演已走遍了台湾的22个县市,观众近200万人次。

  台北“两厅院艺文广场”,4万人席地而坐,耐心等待着——

  随着10面立镜的拉开,上世纪30年代上海歌女白光慵懒的嗓音悠悠入耳,一个女舞者闪进舞台中央,她张开手臂环抱空气,腰身摇摆,裙裾飞扬……这是云门舞集今年的舞蹈创意,来自“掌门人”林怀民洗澡时哼唱的老歌《如果没有你》,随而将18首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编排成舞。林怀民说:“我期待这次观众能放松心情跟着高声歌唱、忘情摇摆;最好是一凝神时,穿越舞者,望见镜中的自己。”

  一次审美教育,让普通人通过艺术找到自己

  这就是林怀民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的舞技有多精湛,思想有多独到,而在于他能够让平凡人通过舞蹈找到自己。正如近40年来,云门舞集在世界舞台赢得赞誉无数,然而,林怀民津津乐道的总是云门舞集的户外公演。在他看来,跳舞给基层的民众看,培养台湾民间优雅的品质,才是云门舞集最初和最终的理想。

  而说起户外公演的设想,来自林怀民上世纪60年代在大陆出版的《人民画报》上读到的赤脚医生深入乡间的报道,心向往之的林怀民决定创办一个能够走进民间的舞蹈团。上世纪70年代创团初期,云门开始游走在台湾一些小城镇。

  不过,一开始,把现代舞这种艺术送到乡下并不被看好。台湾著名文化人杨照解读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云门舞集诞生在一个对艺术没有什么基本领受力的社会,几乎没有人会相信现代舞蹈有任何机会在台湾生根。现代艺术、现代舞蹈,和台湾庶民生活,是距离再远不过的两个世界。”但就是距离如此远的两个世界,还是被云门拉到一起了。因为林怀民始终认为,现代舞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任何人都能看得懂。

  即使后来跃身为世界级舞团,云门始终没有忘记成立的初衷,腾不出更多的时间深入乡间,就将送戏下乡改为大型户外公演,特别是1996年起,有企业全力资助云门的户外公演,使得这个表演形式一年年得以延续。迄今为止,云门户外公演的舞作包括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社会现象的衍化发挥,乃至前卫观念的尝试。多出舞作因受欢迎,一再搬演,如今已成为台湾社会两三代人的共同记忆。

  一回身心洗涤,民众接受现代文明的“潜移默化”

  云门在台湾的演出一般至少有两三万名观众,最多的一次云集了10万观众。

  在露天场地作观众人数如此之大的演出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特别是对秩序的掌控、场地和人员的管理。记者观察到,7月14日台北场的演出定于19时30分开始,从18时30分,就有云门的工作人员透过广播向大家宣讲“注意事项”——

  第一,演出时不要拍照,不要站立,因为会破坏演出和观看效果。第二,老先生、老太太、身体不舒服的人有“博爱座”。第三,整理好身边的垃圾,离开时请带走。第四,如果下雨,请大家不要起立,志愿者会有秩序地将雨衣发放给大家。第五,如果发生地震等突发灾害,请大家不要慌乱,从两侧通道按顺序撤退……

  在剧场文明方面,台北的观众多数与云门达成了某种共识与默契。但是到乡下户外公演的话,云门的企图心很明显,那就是打破所谓文化精英与常民大众的藩篱,让更多乡镇民众看到所谓“台北来的”、“很有名”、“很有水平”的表演之余,也同时接受现代剧场礼仪文明教化的“潜移默化”。

  “我们希望可以培养出台湾民间优雅的品质。50年后,或许我已经不在这里了,但这些经由时间沉淀下来的品质不会轻易散掉。”林怀民说。台湾文艺评论家卢健英这么评论过云门舞集对观众和整个社会的影响:“跳舞能改变社会吗?如果云门的舞曾经感动过三代的观众,去思考自己的来历,改变自己看待困境的方式,那么舞蹈不只是舞蹈,它可以改变人,改变社会。”[NextPage]

  一场嘉年华会,每一个人都好轻松

  经过17年风雨无阻的陪伴,云门的户外演出在台湾已经变成很重要的聚会。在台北的演出现场,记者看到大家都是呼朋唤友而来,有三五成群的同学,也有小家庭和大家族聚会。

  19时30分开始的演出,从早上就有观众在广场上“占位”,不顾夏天艳阳高照,铺了张席子一家子开始打牌,有的人带来吃的,有的人带来风筝,还有人带着狗来。慢慢地,人越来越多,到了黄昏,舞台正前方的广场已经坐满人。

  现场的两个大屏幕方便了坐在后排观众的观赏。等待虽然有些漫长,却绝非无趣——现场摄像镜头不时把观众扫描到大屏幕上,上镜的人兴高采烈地冲大家打招呼,有的则害羞地把脸遮起来。有一次,镜头拍到一位妈妈在给小男孩换衣服,小男孩表情可爱,主持人逗趣地说:“他会红!”数万观众哈哈大笑。

  一位网友看完这场演出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观后感,或许代表了很多人对户外公演的喜爱,他说:“虽然这种户外公演,没有舒适座位没有好音响,旁边有人走来走去,小孩偶尔还会大吵大闹,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看表演的环境,看到有的人横躺在草地上边看边聊天,情侣们手牵手肩靠肩沉醉在两个人的世界,还有小朋友窝在妈妈怀里睡得好甜,这里每一个人都好轻松,我也感觉好幸福。”

  (编辑:闫伟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