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小美人鱼》:超越童话

2012-09-27 10:27:10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悦

   


芭蕾舞剧《小美人鱼》剧照

  约翰·诺伊梅尔写给中国的一封信

  我与中国的往来,是一个发掘古典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与体会当代时代精神的过程。这样的对话始于汉堡芭蕾舞团1999年第一次访华演出《仲夏夜之梦》,我当时与赵汝蘅见面,她表达了对我作品的兴趣,并且邀请我参观中央芭蕾舞团,以及尝试与之的进一步合作。我们第二次来北京演出《茶花女》时,我又见到了新的艺术总监冯英,我们进行的会谈更进一步地促成了这次合作。

  冯英所领导的中央芭蕾舞团清晰、严谨并且深入的艺术观点在最初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我欣然接受了她的邀请,再次来中国参观中央芭蕾舞团,进而商榷为中芭排演我的一部芭蕾舞作品。

  中芭演员宁静、安详的艺术气质以及专注、集中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我,这些演员在舞蹈的同时具有真实的情绪质感,这很明显是受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熏陶与影响。基于此,我决定首推《小美人鱼》这部作品。虽然,选择这部作品无疑是这次创新合作的一个极大挑战,但是冯英在看过由汉堡芭蕾舞团演绎的版本之后,表达出她对这部作品的强烈兴趣。从那时起,我们一个舞步接一个舞步,一套服装接一套服装,一束灯光接一束灯光地一直努力走到了今天,使得这部作品在中国拥有了新的生命。

  我与中国舞者的合作过程非常愉快——他们的激情与信任给了我这部知名芭蕾舞剧新的、与以往不同的新精神内涵,进而成就了一个新版本的《小美人鱼》。我祝愿我们新孕育的“中国美人鱼”能够在中国有一个长久并且快乐的生命!

  9月24日傍晚,金碧辉煌的北京天桥剧场。蓝色的丝绸横跨前厅,船舵和泳圈相映成趣,天桥剧场俨然变成了海洋世界。正当观众徜徉在奇幻如水晶宫般的剧场大厅,一幅长达7米的书法映入眼帘:“小美人鱼”,这幅由韩美林挥毫书写的墨宝浑厚、飘逸。至此,中央芭蕾舞团携手德国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引进剧目《小美人鱼》的中国首演正式拉开帷幕,这部历时13载,接洽近5年,前期准备超过24个月,排练横跨春、夏、秋三季的世界著名芭蕾舞剧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安徒生”变身第一主角

  故事始于一次航行。因为诗人“安徒生”的一滴泪水顺着脸颊流下,而落入一片记忆的神秘之海。在大海的深处,正因诗人的思念而形成了小美人鱼的形象。

  舞剧中的“安徒生”形象是故事的线索之一,他在看着小美人鱼经历的同时也诉说着自己的内心世界。约翰·诺伊梅尔将“安徒生”的形象搬上舞台是极其巧妙的一个做法。他借助芭蕾艺术这个载体展现一个艺术家创作一部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其中包含了他对生活的疑问以及他如何从个人角度来诠释每一段回忆,并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些回忆投射在每个角色身上,推动故事发展。细细想来,这是一个具有逻辑延续的艺术推理,这不再是单纯的舞动肢体,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延续。不得不说,这部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芭蕾舞剧蕴含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以童话故事为载体,折射现代社会的问题、现代人的困惑,努力寻求、积极探索一味能够带给现代人心灵平静的良药。[NextPage]

  “安徒生”参与了故事,他既是旁观者,又投入其中,这使得整个舞剧层次十分丰富且代入感极强。在《小美人鱼》的尾声,并没有用匕首杀死王子的小美人鱼独自离开,她与“安徒生”寻找着一个新世界。她的痛苦也映射了“安徒生”的痛苦。正因“安徒生”与“小美人鱼”是一体的,正是“安徒生”的爱赋予了小美人鱼永恒的灵魂,而小美人鱼则让他名垂千古。尾声部分,舞台黑色的幕布上点点星光,简单到极致的舞台上,“安徒生”与“小美人鱼”安静而缓慢的做着最后的动作,诺伊梅尔和他的团队曾对中国太极的动作十分赞叹,最后一幕便好似太极,现代、神秘且充满禅意,极好地表达了“安徒生”与“小美人鱼”的灵魂一体,也让观众们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群舞也是活生生的个体”

  约翰·诺伊梅尔在德国素有将“戏剧芭蕾”和“古典芭蕾”融会贯通的盛名,在《小美人鱼》中可见一斑。演出过程中,“小美人鱼”大段的舞蹈和戏剧动作的穿插,让人能够感觉到芭蕾直触心底的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具备“击穿钢板”的气势。

  以往中芭演出《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梁祝》等中国故事题材的芭蕾舞剧时,对人物的把握相对容易些,毕竟表现着自己国家历史中的故事与自己的生活和所受教育是很接近,而《小美人鱼》是外国作家的作品,讲述着鱼与人的感情,在角色理解方面就有很大障碍。但中芭演员却迎难而上,很好的向观众传达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整部舞剧的主要人物是安徒生、小美人鱼、王子、公主、海妖,尤其是小美人鱼的独舞动作难度很大,最精彩的一段表达是第二场中,小美人鱼先是在海中游刃有余地遨游,后来为了王子将鱼尾变成人类双腿后,每走一步都疼如刀割,充分体现了设计与舞蹈本身的难度。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群舞。在熟知的《睡美人》《天鹅湖》等芭蕾舞剧中,观众会发现这些舞剧中的群舞设定、舞步动作、服装穿戴、气质风格大致相同,追求的就是一种整齐的、不带差异的美,而《小美人鱼》带来的却是一种差异和变化之美,这也正体现了现代芭蕾不同于古典芭蕾之处。“群舞不是布景、不是道具,是活生生的、特性鲜明的个体。”可以看出,在这部舞剧中,群舞演员的动作是按照主要演员的要求来编排的。于是,我们看到了“海底世界”、看到了游轮上的“海员与乘客”、“修女与女学生”以及“宾客与伴娘”等令人过目不忘的群舞,他们每个人的角色、服装、动作、上场下场时间都不同,充分体现了纷繁杂乱的个性和戏剧性,这对于约翰·诺伊梅尔的“戏剧芭蕾”概念也是极好的诠释。

  “首演后,掌声会属于他们”

  “这是一部难得的作品,必将对中国现当代舞蹈艺术乃至其它的舞台艺术产生积极的影响。”著名戏剧导演李六乙在观看舞剧后不吝溢美之词。著名舞蹈评论家欧建平则说到:“我即便连看5场,也不能真正将每一个美丽的瞬间留在脑海。”

  约翰·诺伊梅尔和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决定引进《小美人鱼》时,正是看中了中央芭蕾舞团演员们安静、内敛的气质。他认为,演出表达心灵情感的舞剧,中国演员比较适合。即便如此,剧团的演员在漫长的排练过程中,也是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演绎过程,从角色揣摩到戏剧理解,从舞蹈语言到表情运用,加之约翰·诺伊梅尔近乎苛刻的指导,对于每一个细节绝不放过。“细节决定成败。”约翰·诺伊梅尔舞剧的成功就在于他对于细节的把握:“我来中央芭蕾舞团工作,不是来复制我的作品,而是让中芭的演员演绎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美人鱼》。我排练时,严格的要求也许会让他们恨我,但没关系,首演之后,掌声会属于他们。”

  首演结束后,冯英感触良多,“今天《小美人鱼》终于游出海面来到中国,约翰·诺伊梅尔的这部作品之所以引起我们中芭的极大兴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内涵性深刻,具有丰富的戏剧表演深度,而他引领潮流的舞蹈编排和极富想象力的舞美设计、灯光创意、服装设计不但新颖雅致,同时在激荡、深情的音乐起伏相伴下,视觉艺术在舞台空间被充分释放出如梦如幻的奇特魅力和一波又一波的戏剧情感冲击,这是当今现代芭蕾的典范作品。”

  (实习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