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张立萍:中国“蝴蝶”舞翩跹

2009-04-08 09:16:4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liyun

   

作者:陈志音

 

  张立萍,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2001年由加拿大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执教至今。曾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德国慕尼黑国家歌剧院、柏林德意志国家歌剧院、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西班牙巴塞罗那歌剧院、意大利帕尔玛歌剧院等世界一流歌剧院担纲主演了歌剧《蝴蝶夫人》、《波希米亚人》、《拉美摩尔的露其娅》、《图兰多特》、《茶花女》、《卡门》、《弄臣》、《浮士德》、《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近二十部歌剧。在国家大剧院即将举办的歌剧节中,张立萍将主演《托斯卡》《蝴蝶夫人》。  

 

  春暖花开,蝶舞莺歌。张立萍,这位被誉为世界歌剧舞台最美丽的乔乔桑在哪里?英国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实际上,她甚至等不及学校正式放寒假,已经离开她在北京的家。最近几年,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出季的大戏,第一女主角非张立萍莫属。中国“蝴蝶”在世界大歌剧院挂头牌位居首席女高音,这份荣耀,当然不仅仅属于她一个人。

 

  蝴蝶的翅膀:在风雪中变得坚强

 

  英国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有个既定不变的传统,在其正门前常年张挂世界当红歌剧演员的巨幅肖像;而变化更换的只是肖像的主人公。曾经的歌剧舞台霸主,“你唱罢我方登场”,在这里轮番“值日”。20064月,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开始“上岗”,日夜在这里守望,这张东方女人的“新面孔”,已成为科文特花园令人注目的“新标识”。她的身姿,她的表情,在那年3月一个周末的万里长城最西端起始点嘉峪关定格。

 

  早春时节,南方应是杨柳吐新绿花枝绽鹅黄的景色,北国还在寒风萧瑟露凝霜高。那个周六的清晨,整座城市尚未从沉睡中苏醒,一个娇俏玲珑的身影,在疾风中匆匆登上一架军用飞机,转眼间腾空而起,穿越云层,渐渐消失在茫茫的天边。她,女高音歌唱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张立萍,此行何方?嘉峪关。并非旅游,只为留影。这个季节,大老远跑去嘉峪关照相?

 

   为了张立萍在英国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门前的一组肖像,院方专门派出最佳导演领衔的服、美、化、灯、摄人员组成精锐摄制组,从英伦不远万里专程来到中国。以残冬未尽的西部为背景,向世界展露中国优秀青年歌剧艺术家的动人丰采。

 

  这组艺术摄影作品,原计划放在“Super  place(夏日的宫殿)”颐和园拍摄。但是,当导演看到嘉峪关的图像资料,便立即迷恋上雄奇的塞外风光,遂决定放弃初衷,请张立萍转场嘉峪关。“我提醒过他们,3月的嘉峪关还会像冬日一样寒冷,但我并不能说服他们。当他们决定要去那里,就一直很关注那里的一切,最后认定拍摄应该没有问题。”

 

  可是,当摄制组到达嘉峪关,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嘉峪关突然大雪纷飞,长城内外一片白茫茫。本来想多等一天,但大雪毫无停下来的意思。摄制组临时雇了骆驼,买了军用棉大衣。张立萍一袭柔软轻薄的晚礼服,站在雪地里被冻得瑟瑟发抖,还要对着镜头,做出最美丽最轻松的表情,根本坚持不了5分钟,她就得跑回车里暖和一阵。“哦,我现在知道,当模特有多辛苦。真是干什么都不容易!”

 

  那个时候,浑身几乎被冻僵的张立萍,思维却“相当的”活跃,“你猜,我在想什么?在大雪中我突然想到了昭君出塞的情景。你看,我现在正做的事,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身体力行,我不知道,我做得够不够好?”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和英国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早在上世纪末已结下深厚情缘。

 

  最初的故事发生在1999年秋天,带点“偶然性”的巧合。该院应邀带《茶花女》参加首届上海艺术节,因临时变故,头牌女高音无法登台。英国导演和指挥立刻想到了张立萍,他们曾见识过这位中国女高音歌唱家的实力,坚持认为她就是薇奥莉塔的最佳人选。但那时张立萍正过着“空中飞人”一样的生活,终年穿梭在世界各大歌剧院。越洋电话挂给她在德国、英国、加拿大的agent,可谁也摸不着她的行踪。原来,张立萍想她儿子快“疯”了,她从柏林溜回武汉,看望丢在父母家中的小宝贝儿。前脚刚进家,后脚电话追上门。张立萍当即一口回绝,好不容易逃回家来陪陪儿子,再说有两三年不唱薇奥莉塔,感觉有些生疏。最后,她的恩师郭淑珍亲自出面斡旋。教授既然肯向剧组提供张立萍家的电话号码,自然也乐意再给学生复习一遍“救场如救火”的道理。张立萍只好怀抱当时只有8个月的儿子飞到上海,用大半天时间默谱子,来不及走台对戏就穿上戏装出场了。那场首演全球现场直播,张立萍的出色表现一时传为美谈。张立萍这个名字,首次频繁地出现在国内媒体上。

 

  如今,张立萍已然成为英国皇家歌剧院挂头牌的首席女高音。她和另一位罗马尼亚籍女高音安吉娜目前是该院最红的“绝代双娇”,上个演出季,她们两人轮流主演《艺术家的生涯》女1号“咪咪”,张立平还担纲《拉美莫尔的露契娅》。这个演出季,张立萍独挑《卡门》和《蝴蝶夫人》。

 

  在世界歌剧舞台异常活跃,在国内舞台相对安静。北京观众对张立萍最初和最深的印象,来自2002年夏季,她在一周内连开两场音乐会。先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胡咏言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为其伴奏独唱音乐会;后在天桥剧场,李心草指挥中国交响乐团与之合作音乐会歌剧《弄臣》,张立萍舞台丰采令人倾倒。

 

  在独唱音乐会上,上半场5首著名咏叹调全部选自普契尼经典歌剧,在《乔尼·斯基奇》中,忧伤的劳蕾塔恳求着父亲;在《图兰朵》中,温柔的柳儿苦劝着王子;在《燕子》中,风流的玛格妲讲述着多蕾塔之梦;在《蝴蝶夫人》中,多情的巧巧桑期盼着爱人;上半场在巧巧桑和平克尔顿新婚之夜那段篇幅最长的“爱情二重唱”的缠绵浪漫中结束。下半场首尾都是贝里尼的作品,《诺尔玛》中的《圣洁女神》,倾吐着女祭司长在对祖国的忠诚与对爱情的忠贞两者之间选择的苦衷。作曲家本人要求诺尔玛的扮演者必须是一个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悲剧性格演员,全面掌握意大利歌剧传统美声技巧和风格的名家,否则不能胜任这个角色。张立萍在这块“试金石”上大放异彩,无可争议地征服了她的同胞;唐尼采蒂《拉美摩尔的露契亚》,温柔多情的女主人公在夜色下倾诉对爱人埃德加的思慕;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美丽聪明的罗西娜由沉思到欢悦,沉醉于《我心中有个声音》;齐莱亚的《阿德里安娜·勒库弗勒》,“上帝虔诚的使女”纯洁安静:《黄河怨》,中国民妇一曲生命的绝唱撼天动地催人泪下;《清教徒》中艾尔薇拉在华丽的波罗乃兹旋律中挥洒“快乐少女”喜悦,“身穿四月的百合花般洁白的嫁衣,向神走去”。

 

  独唱音乐会上的“百变女郎”,在《弄臣》中以精确的声音造型塑造了吉尔达的鲜活形象。无论咏叹调“亲爱的名字”、“在所有的节日里”、还是恋人二重唱、父女二重唱、父女与杀手兄妹四重唱,无不出色完成极有质量。终场前,奄奄一息的吉尔达喃喃低吟“我实在太爱他,我替他去死……”,令人肝肠寸断,凄美绝伦。

 

  2006年香港艺术节,在情人节前夕特为应景主办了一场“浪漫之夜”音乐会。213日晚,张立萍和张建一联袂登台演唱。香港资深乐评人、歌唱家出身的君良先生激情难抑,当即撰文高度评价“双张”的精湛技艺和出色表现。见多识广的乐评人专门提及张立萍,“这是我所听过的中国的女高音中最佳的新秀。她的条件太好了,似年轻时的弗蕾尼(M"Freni)。”君良赞赏张立萍的Bel Canto“太完美了,又通又纯,又松又柔。……重要的是,她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打开喉咙,而不是撑大喉咙的发声,方法对,路子正。”通篇溢美之词还不止这些,“(张立萍)所唱的‘咪咪’,用声贴切,用情真挚,多么可爱的一位姑娘呀。”这位先生,一向以严厉苛刻著称,品味高,眼光格外“刁”,曾经在著述中评价过相当多世界级女高音歌唱家,难得他对“初次相识”的张立萍,如此大方地给予盛赞。

 

  蝴蝶的天空:在俯仰间焕发神采

 

  在世界歌剧舞台磨练打拼,张立萍有许多机会与最好的指挥、乐队、导演、演员合作。她养成了独特的习惯,在准备一部新剧目之前,不听唱片,不看影碟,不“偷”不“借”别人的东西。为了排练时不发蒙,争取话语主动权,张立萍每次先自己读总谱,从音乐里去找感觉。等总谱熟悉后,人物的性格、形象就自然在音乐中变得清晰而完整,张口一唱全有了。国内外歌剧演员像张立平这样准备“作业”的可能还不多。意大利已故著名指挥家西诺波里,有一次排练《蝴蝶夫人》时,提示张立萍演唱“晴朗的一天”那句“我不我不说话”中间可以换气停顿,乐句太长气息会不够用。但张立萍自信地告诉大师,她认为这一句的处理应该连续不断,才能保持文学和音乐的相应完整。当时,西诺波里非常吃惊,因为从没有人怀疑或反驳过他的意见,也没有人能够一口气唱下来。张立萍纤纤玉指点着总谱提示指挥家,这里乐队演奏旋律一直在连线以内,演唱从人物的情绪和语气出发,也不应换气中断。西诺波里将信将疑重新起拍,张立萍果然顺达流畅地一气呵成。指挥家大为赞赏,他指挥过无数场经典歌剧,这位“能看懂总谱的东方女歌唱家”竟然说服了他,“她比我懂普契尼和蝴蝶夫人。”还有一次,排演《拉美摩尔的露契亚》,在第二幕露契亚和兄长亨利二重唱中,有很长一段间奏曲,法国导演要求张立萍来回奔走于舞台两端,否则舞台会显得沉闷空寂。张立平没有盲目顺从,她的理由是露契亚这时伤心欲绝,法国号主奏的旋律非常美,应该让观众静静地倾听音乐里的露契亚在呜咽、在哭泣……露契亚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幅度,只会干扰和分散听觉欣赏。演出效果证明了张立萍的意见合理合情合度,法国导演心悦诚服:“你这个东方人对西方歌剧理解比我深刻。”张立萍就是这样在世界歌剧舞台打开了属于她的天地。

 

  在世界歌剧舞台,人声的分类极为细化。唱普契尼就专唱普契尼,唱威尔弟就专唱威尔弟,唱瓦格纳就专唱瓦格纳,而唱Bel Canto的就专唱唐尼采蒂、贝里尼、罗西尼,不再唱普契尼、威尔弟、瓦格纳。一般人也许唱了一辈子,也不会有所突破跨越。张立萍的本质条件并不属于大号,她抒情花腔兼得,中低声区相当宽厚丰满,结实细腻,质地优良密度很大;高音轻巧灵活自如通透,花腔技巧精湛圆熟,颗粒性与清晰度好。她戏路宽,表演空间大,天真少女,成熟妇人,皆可胜任。先在奥斯陆唱“吉尔达”(威尔弟歌剧《弄臣》),赶往奥兰多就唱“乔乔桑”(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刚去巴黎唱“柳儿”(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回到伦敦就唱“露契娅”(贝里尼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契娅》)。所有人无不为此深感震惊:这个中国女高音,怎么什么都能唱?!

 

  她通常每个歌剧演出季能签近10部合同。为了不让儿子缺少母爱,作了母亲的张立萍甘愿放弃一部分演出机会,保持在6个左右。她经常主演的剧目包括《蝴蝶夫人》《茶花女》《绣花女》《浮士德》《图兰朵》《拉美摩尔的露契亚》、《弄臣》、《费加罗的婚礼》等20余部。

 

  张立萍舞台表演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动声色,举重若轻。唱到爆发性强张力的极限,五官仍无明显挪位,肢体不用帮忙使劲。尤其她的弱声控制,细若游丝绵延无尽,技巧高超令人称绝,具有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张立萍说,美声歌唱绝不是喊叫,欧洲观众偏爱含蓄而细腻,深刻而严谨的表演风格和舞台气质。演员在舞台上,应操守歌剧本体的规格样式,不注重外在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不要求行为动作的幅度与力度。她认为,如果演唱已足够达到艺术表现的要求,就应该尽量去发挥声音本质的魅力。否则只会分解歌剧审美欣赏最基本的核心要素--倾听。这位兼具抒情与花腔特点的东方女高音歌唱家,在世界歌剧舞台极为活跃,她以其非凡的嗓音魅力和表演天赋征服了西方的歌剧观众。

 

  当初,张立萍在著名的阿尔伯特大厅与英国皇家歌剧院首演《蝴蝶夫人》,英伦三岛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热潮。近十家伦敦报刊分别以《美丽的蝴蝶使阿尔伯特大厅落泪》等为题,铺天盖地长篇累牍地予以报道,《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她饰演的“感人肺腑而又光彩照人的巧巧桑,是近十年来伦敦舞台上出现的最完美的蝴蝶夫人”。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张立萍在《图兰朵》中柳儿的演唱极为出色,“她对这个角色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甚至该剧应重新命名为《柳儿》”;2002年5月,张立萍与温哥华歌剧院演出《卡门》,她饰演的米凯埃拉,被当地评论家认为是剧院多场演出的高潮,“女2号大出风头,甚至抢了其他人的戏”,“她的演唱像天使一般甜美流畅,米凯埃拉的两首咏叹调光芒四射,像春雨过后的空气一样纯净和清新。”“她的发声技巧表现出来的控制力和精确度,足以同奥尔加·科尔巴特媲美”。

 

  在世界歌剧舞台红透半边天的张立平,2001年做出了一个令人难解的举动:回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张立萍说,这件事很富于“戏剧性”。2000年她应邀回国,为中央音乐学院50周年校庆举办独唱音乐会。当晚北京音乐厅几近爆棚,人们激动地奔走相告,国内舞台多年少见如此高水平的声乐专场。王次昭院长专门设宴答谢昔日校友,席间婉转地表示希望张立萍回校执教,她当即一口回绝,根本不可能。那么多国外的演出合同怎么办?王院长承诺,不干涉不影响签约履行演出合同,能教多少教多少,来去自由。张立萍考虑再三,能教多少教多少,尽力而为。今后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身份签约演出,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能为母校的国际交流和培养人才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件事很崇高也很值得。

 

  从2001年秋季,张立萍正式回母校任教。20051月,张立萍走马上任声歌系主任。事实上,当了教授和主任的张立平,因此放弃了很多国外的演出机会。现在她只接受世界最顶级歌剧院的邀请,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法国国家歌剧院,在威尔弟故乡的意大利帕尔马歌剧院领衔主演,这已经不只是她个人的辉煌,而是国家的荣耀,她无法放弃。

 

  欧美国家的歌剧演出季,大多安排在9月至5月之间。张立萍坚持从密集的演出缝隙中挤出时间为弟子上课。从一开始的两名,到现在的四名。只要回到北京,她几乎每天守在琴房。相约采访那天,雾蒙蒙地细雨飘飞,伞下的张立萍一身纯白裤装,清爽利落娇俏玲珑。她引我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四层,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歌唱家,坐在这间素朴的琴房里,自自然然地还原了普通教师的本色。

 

  人生真的很奇妙。从女演员到女教师,角色的转换定位,需要一个自我心理的调试过程。从大舞台的小琴房,空间的伸缩变化,至今感觉如梦如幻。张立萍性格中有太多坚持的成分,她是那种“要嘛不做,要做一定要做好”的人。她希望把自己在国外学习和实践中,消化理解的先进的演唱方法和技能技巧、对音乐独到的见解和精妙的处理以及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毫无保留地带给学生。还希望通过音乐会,向国内观众灌输正确的声音概念与美学追求。现在,她更希望把国外声乐教学的理念贯彻到管理工作中。“我现在的状况,一个字:难。”有时她会感觉自己“好像在大沙漠里浇水。这样做究竟有没有意义?”

 

  蝴蝶的爱情:在平淡里体味生动

 

  在舞台上演唱歌剧,张立萍一口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纯正地道,平常日子说出话来,依旧脱不掉浓重的长江水味儿。1984年从湖北武汉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1990年赴加拿大留学,整整23年过去了,张立萍乡音未改,乡情依旧。

 

  这些年,张立萍饰演过的歌剧角色,从乔乔桑到吉尔达,从柳儿到露契娅,从玛格丽塔到薇奥莉塔,哪一个不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美丽纯情的女子?在舞台上历经生死情爱的张立平,在生活中自有一番个性化的爱情解读。

 

  她的爱人,永远隐藏在她的光环后面。在关于张立萍的电视画面上,绝对看不到他半张侧面、一个背影。“他也回避广播、杂志、报纸等等所有媒体。出现儿子,可以;出现爱人,不行。这是他的原则和愿望,我们还是尊重他吧,呵呵”。一脸温柔,满腔甜蜜,这个女人毫不掩饰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真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多么准确而深刻!这是真理,这是真谛。爱情,普通人和戏中人一样,正在爱或曾经爱,谁都有过经历。爱的感觉,爱的滋味,根本就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你看,我们在舞台上,唱着爱演着爱,如梦如知亦真亦幻,酸甜苦辣死去活来;我们回到现实中,奉献爱收获爱,既有酸甜苦辣,更多油盐酱醋衣食起居。那种天崩地裂刻骨铭心的爱情,真正融化渗透到生活里每一个具体而琐碎的细节里,那才耐人寻味”。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张立萍夫妻的感情生活,那就是“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爱,一旦达到这个程度,要一起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问题和难处,大概不会再去卿卿我我地谈情说爱了。爱,从有声的口语转化为无言的行动,演变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力量,谁也在人生路上无法支撑下去”。现在,张立萍一年有一半时间离家远行国外巡演,相互理解彼此忠诚,恰是爱的见证。 

 

  所以,张立萍得出结论:爱,就是一种修炼。“人格与心灵的修炼”。歌剧艺术浓缩提炼了生活哲理,因此,天然亲近普通人,可以唤醒他们最原初的共鸣。

 

  许多女演员、尤其是外国女演员,十分羡慕张立萍,艺术上如此成果斐然,做母亲、做女人也绝对成功。有些优秀的女演员为了事业,放弃婚姻家庭,放弃生儿育女。而张立萍当年抱着去上海首届艺术节演出《茶花女》时那个襁褓中的婴儿,现在已经是北京实验二小二年级小学生了。“我平时特别忙,和他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怎么办?没办法?我这个母亲,总是牵肠挂肚。但是,儿子和我感情特别好,我们在一起特别快乐!”提起儿子,张立萍声调顿时拔高了几度,越发掩饰不住内心的欢悦。“他非常懂事,也很理解我。”忙里偷闲的母亲教子有方,屡见成效。“他有时贪玩儿耍赖,我就说,儿子,你不想学习,我也不想工作,那咱们就一起去玩儿吧?他马上就说,不不,妈妈去工作,我去练琴。呵呵”。这真是响鼓不用重锤啊。张立萍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但她为儿子付出的爱却很多,最重要的是,她教给了儿子“爱”的能力,儿子的“爱心”就是张立萍常年独自漂泊游走的“灵药”。

 

  一个母亲心中的“爱”,可以无限放大延伸。张立萍越来越爱她的舞台了,无法舍弃离开。“我只有在舞台上才能找回我自己,才能找回内心的宁静”。同国内那些在各类节庆演出与电视晚会上镜频率特高的女高音相比,张立萍显然沉寂安静很多。自从2002年公演两场独唱音乐会后,张立萍国内演出的范围基本集中在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活动,如2005年为校庆55周年主演《茶花女》,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领唱《黄河怨》;2006年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演唱《声乐套曲》,回家乡、赴南国,为武汉、深圳观众演唱,“大多是十七八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歌曲、法国和德国的艺术歌曲,下半场安排歌剧咏叹调”。

 

  张立萍的大部分演出仍然还在欧美歌剧舞台。2007新年伊始,她再度远离爱人爱子,一直马不停蹄地履行演出合约。挪威、法国、英国,“3月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出《卡门》和《蝴蝶夫人》;然后去美国,4月下旬到5月上旬,演出5场《图兰朵》,还是唱柳儿”。

 

  在世界歌剧大舞台轮番登场,要一连5个月在异国他乡扮演“空中飞人”,身心疲劳如何安顿?“当然可以入住高级酒店,但是,我宁愿被安排住在剧院附近的人家里。虽然酒店星级服务热情周到,可是永远没有住在人家套房里这么方便舒服,我还可以自己做饭!”

 

  这是个追求生活品质和艺术水准的女人,“但是我从不强求,强求会让人活得很辛苦。还是那句话,如是我的不用争,不是我的争没用”。张立萍认为她最幸运的是能够干自己最爱干的活儿,兴趣所在,乐此不疲。她现在毕竟要扮演两个“角色”。一半的时间和精力要放在教学上,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令人兴奋。张立萍很爱她的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总是可造之才。“我想试一试自己有没有能力,通过好的方法让条件不好的学生得到提高。”她认为,“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悟性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喜欢大喊大叫,唱得很辛苦,以为这才能显示美声的威力。我先让她们放松,可是很困难。她们一放松就不能唱,一唱就不能放松。”张立萍说,许多中国学生在解决了发声技巧后,语言这道难关还需要下大功夫。“正确拼读原文只是初级阶段,比如中国话说‘我爱你’三个字,重音落在其中任何字上都会改变内在含意。如果不能正确完整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字母发音再标准清晰也很难唱出其中的感情和韵味,甚至意思全都是错的!”

 

  最近,为迎接张立萍即将出演《图兰朵》,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特意安排了一次现场直播的先期专访。记者不理解,世界各地众多歌剧爱好者那么喜欢张立萍,为什么她却要决定回中国去?张立萍笑答,回中国搞教学、作最高音乐学府声歌系的主任。记者更惊讶,正在歌剧舞台大展鸿图前程远大,完全可以等到将来唱不了演不动了再回去。张立萍坦言,“我就是不想等到我老了以后才回去,那就太晚了。中国有那么多好嗓子,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好老师好教学,才能尽快走上世界舞台。一个张立萍太少了,我希望更多更优秀的中国年轻的歌唱家在世界歌剧舞台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实力”。

 

  从事两个职业,如何把握平衡?张立萍自有矛盾、困惑。“我正在Try(试),如果平衡失败,我自会选择其一”。观众希望她留在舞台,而学生希望她留在母校。“这个选择会非常非常艰难”。

 

  虽然,她柔弱的身躯背负着沉重的翅膀。但是,在世界歌剧院舞台上,这只中国“蝴蝶”依然舞姿翩跹美丽潇洒。  

 

(编辑:李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