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 010-69387882    0312-3157850
咱的艺术品

对熊猫的形态需求反映艺术在当地的接受度

对熊猫的形态需求反映艺术在当地的接受度

对熊猫的形态需求反映艺术接受度

    1600只熊猫之父法国著名艺术家Paulo Grangeon与熊猫合影

  保罗·葛兰金没有想过,自己创作的1600只纸质熊猫雕塑能走那么远,“这些熊猫走遍了世界。我很希望它们能去北京展览,周游世界很久,也算回了家。”

  1600只熊猫诞生于2008年。那一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成立35周年,基金会主席是保罗的好友,希望他能帮忙设计一个作品。“WWF的会徽是二维的熊猫形象,既然是35周年,我想赋予更多意义。”保罗说,他向基金会提议以熊猫为主题,基金会给了他一个调查数据:世界上野生大熊猫仅存1600只。

  “人们都知道野生熊猫是濒危动物。但很少有人知道数量只有1600只,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保罗决定做1600只熊猫雕塑,让巴黎人知道这个事实。

  一个人手工制作1600个雕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罗说,35年前,他曾在泰国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学习纸质雕塑制作,村中的妇女都会这项制作工艺。当他设计出六款熊猫造型,就雇用了45位当地妇女来手工制作第一批熊猫雕塑。

  “制作纸质雕塑需要阳光,需要放在户外风干,不能有雨水。泰国是最适宜生产的地方。我们没有现代化工厂的设备和管理,只有最传统古老的手工艺。工作室也很简陋,妇女都喜欢坐在地上干活。”让保罗感慨的是,这些年,由于纸质熊猫雕塑在全世界受到欢迎,小村庄的妇女一直有活可干。每一批雕塑,都需要这45位妇女花费两个月时间精雕细作,为保证纸质雕塑传递的环保概念,保罗坚持不用任何化学颜料,就连雕塑的防水层,也仅以植物油反复涂抹完成。

  熊猫在欧洲各国的展出,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状况。“在法国展览的时候,孩子很喜欢,但大人阻止他们碰,觉得那是艺术品。在德国展出时,我们索性把围栏拿掉,孩子全部冲进去,抱着熊猫拍照,有些顽皮的孩子还把熊猫当球踢。”保罗说,因为纸质雕塑相当脆弱,德国展览演变为一场灾难,但主办方很快成立了一家“熊猫医院”,准备好颜料、米糊和纸浆,邀请孩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一起修补那些受伤的、掉色的熊猫。

  德国“熊猫医院”的成立,在艺术展览中乃是独一无二的特例。保罗认为,将展品所承受的灾难扭转为与公众的互动,是他见过的最好的艺术教育,“那之后,孩子认为自己是医生、护士,对待熊猫的态度都很轻柔。”

  保罗设计的熊猫形态只有六款,当这六款熊猫大规模复制为1600只,却拥有千变万化的形态。“把2008年、2010年、2012年和现在的熊猫相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神情都是不同的。”创作之初,他在动物园拍摄熊猫的姿态,观察它们的眼神,发现熊猫的眼睛是诠释其内心的窗口,“2008年的法国版,熊猫的瞳孔里散发着哀伤。但德国人希望让熊猫传递欢乐,我增加了眼白的面积,让熊猫形象偏向卡通化。”

  保罗认为,从各个国家对熊猫的形态需求上,能反映国民心态,也可呈现艺术在当地民众间的接受度。法国人对艺术有天生的崇敬,显得很有礼节;德国人相当热情,艺术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中国台湾民众很有创意,1600只熊猫在台北展出,当地衍生出一系列文创商品,包括缩小版纸熊猫、T恤、马克杯、明信片、陶瓷盘、书签等。

  相同的是,每一站展览结束,1600只熊猫都会在当地实施领养计划。目前为止,数万只熊猫已经进驻世界各地的普通家庭。

  (编辑:杨晶)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