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76岁编舞特丽莎布朗退休

2012-12-13 10:58:30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特丽莎·布朗


特丽莎1990年编排的《Foray Forêt》,被认为是她最成熟、细微精致和最难以捉摸的作品。

  “身体放松但没有垮下去。”特丽莎曾这样定义自己的舞蹈美学。

  她的创作于1970年代末转向成熟,她主创的“放松技巧”,业已成为现代舞界使用的主流技巧。她为反抗传统现代舞的僵化,采用放松人体、裸体及未经训练的人参与舞蹈演出,这使现代舞的风格更趋轻松自由,肌肉弹力的增强也增加了舞蹈表达的自由度。

  后现代主义编舞大师特丽莎·布朗(Trisha Brown)曾在半个世纪内编创过百余部现代舞作品,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后现代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先锋派舞者,特丽莎与同时代的先锋派舞者以激进的姿态,抛弃以弧形舞台为中心的舞台表演样式,放弃了繁复的舞台背景与华服,以“反表演”和近乎寡淡的方式创立了后现代舞蹈。

  特丽莎·布朗舞蹈团新闻发言人近日宣布,明年1月在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上演特丽莎的封箱之作《我将拆下我的手臂,谁接住它,它就属于谁》、《Les Yeux et lame》(眼睛和灵魂)后,现年76岁的特丽莎将不再涉足舞蹈创作。舞蹈团执行艺术总监芭芭拉·杜福提说,2008年时特丽莎还与舞团在纽约乔伊斯剧院表演,但此后她一直疾病缠身,“她的精神状态还是很好。”不再创作的特丽莎,仍旧会担任舞团艺术总监一职。[NextPage]

  后现代舞的引领者

  《我将拆下我的手臂,谁接住它,它就属于谁》是特丽莎与作曲家阿尔文·柯伦及舞美设计师伯特·巴尔合作的作品。《Les Yeux et lame》则由特丽莎改编自2010年首演的巴洛克歌剧《卖花女》。两部作品均创作于2011年,在纽约进行首演的同时,特丽莎1987年与艺术家唐纳德·贾德合创的《纽瓦克》,以及1983年与行为艺术家劳丽·安德森、服装设计师罗伯特·罗森伯格合作的《穿越》,也将于2013年1月30日至2月2日先后在布鲁克林音乐学院上演。

  早在今年4月,特丽莎的经典之作《穿越》就曾作为“艺述英国”系列演出的首部舞蹈作品,被英国坎多克舞蹈团搬演至上海兰心大戏院。舞台上,7位身穿水墨色半透明舞衣的舞者,以行云流水的舞风,于刚劲中透露着妩媚。配上低吟浅唱的歌曲《long time no see》,具有直抵人心的视觉冲击力。该作品1983年于纽约首演时,被当地媒体评为“布朗小姐最撩拨人心弦的作品,有典型的特丽莎风格,疾速、流畅,又美丽”。

  自幼学过芭蕾舞、踢踏舞和爵士舞的特丽莎,曾从加州米尔斯学院获得现代舞学士学位,并先后在暑假期间跟随美国现代舞大师荷西·李蒙、莫斯·坎宁汉学习现代舞技巧。1960年,24岁的特丽莎只身从华盛顿州来到纽约,师从舞者安娜·哈普林学做“即兴结构”方面的表演,即兴表演亦成为特丽莎早期作品的基本样貌。特丽莎认为即兴有一种特征,能使舞者的感觉变得更敏锐,和凭记忆表演不同。不过,她并不强调在动作上即兴,而是在舞蹈结构上即兴,认为这样有助于打破固定的舞蹈规则,使舞蹈动作本身获得自由。

  1962年进驻贾德逊剧场(原为贾德逊纪念教堂)成为特丽莎在纽约现代舞界树立标杆的转折点。坐落于纽约华盛顿广场南端的贾德逊纪念教堂一直是自由主义基督教徒的集合地。在历史上,贾德逊纪念教堂多次扮演过积极的政治角色。1950年代以来,教堂牧师将贾德逊纪念教堂开放给纽约艺术界人士,由此成为支持波普艺术、偶然艺术、政治艺术、戏剧表演创作的先锋场所和固定剧场。现代舞艺术尤其占有一席之地,教堂也很快成为先锋派舞者的舞蹈中心,被载入美国舞蹈历史的史册。

  特丽莎是当时贾德逊剧场涌现出的大量先锋舞者中的一员,在那里,她开始了与伊芙娜·雷纳、史蒂夫·帕克斯顿等舞者的合作。在这群“反叛者”看来,自上世纪初发端的现代舞从未真正现代过,即便是以“机遇舞蹈”闻名的新先锋派编舞大师莫斯·坎宁汉,也只是站在传统现代舞与后现代舞蹈的临界点上。在这批1960年代出道的新先锋派第二代舞者眼中,音乐甚至也不再是优美动听的,而只是成为一种背景声响,不再支配舞蹈节奏。

  也是在那里,特丽莎认识了此后共事多年的著名服装设计师罗伯特·罗森伯格以及其他众多视觉艺术家。不久,特丽莎表演了即兴舞蹈《延龄草》,无声的即兴化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从历史上看,这批先锋舞者在彻底推翻偶像并颠覆传统现代舞的同时,其实也在精神上承继了现代舞对自由艺术创造的追求。

  长达半世纪的编舞生涯

  特丽莎的反叛还在继续。1968年,她开始涉足“器械作品”表演,即大量使用绳索、滑轮、吊钩、轨道等参与演出,并在公园、停车场、大楼墙壁等被传统舞蹈所排斥的空间演出。1970年,特丽莎借一部《沿墙壁行走的人》,让当时的现代舞界为之一震,舞者将表演舞台搬至惠特尼美术馆的墙壁上,以脸部朝下、身体与地面平行的方式在墙壁上行走,观众躺在展厅地面上观赏。“这是一种在非自然环境的紧张情绪中进行的活动,地心引力被抛弃了。”特丽莎说。同年,特丽莎在纽约苏豪区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特丽莎·布朗舞蹈团,成为纽约现代舞界领头羊,包括《屋顶》、《积累》、《墙上行》、《轨迹》、《金字塔》、《冰冷的一方》在内的作品,都让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名动一方。

  1970年代末,特丽莎的艺术创作开始转向成熟,她主创的“放松技巧”作为一种新兴舞蹈技巧,业已成为现代舞界使用的主流舞蹈技巧。这时期的特丽莎为反抗传统现代舞的僵化,而采用放松人体、裸体及未经训练的人参与舞蹈演出。放松身体的策略,使现代舞的动作风格更轻松自由,肌肉弹力的增强也增加了舞蹈表达的自由度。“身体放松但没有垮下去。”特丽莎曾这样定义自己的舞蹈美学。

  特丽莎在创作上发生明显改变,是1980年代末。在此之前,特丽莎从不用音乐入舞,也拒绝使用布景、服装、化妆等具表现性的舞台元素,“反表演”和“独立性”是其舞蹈创作的显著特征。不过到了1990年代,特丽莎又开始接纳这些元素,叙事性与表现性也开始回归舞蹈,特丽莎的作品因此从形式上变得更加好看,与观众也更有接近性。特丽莎也开始为舞台创作出可以循环演出的大体量作品,并与其他领域艺术家保持长期的跨界合作。1983年的《穿越》是最好的代表,特丽莎因此与劳丽·安德森、罗伯特·罗森伯格组成了黄金三角组合。

  因参与歌剧《卡门》的编舞,特丽莎后来也对古典音乐和歌剧产生了兴趣。她先是解构了作曲家巴赫的古典音乐,编排出现代舞《M.O。》,再于1998年以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音乐创作出首部歌剧舞蹈作品《奥菲欧》。2000年,为纪念1930年代纽约哈林区名动一时的爵士舞大师里昂·詹姆士,特丽莎推出了第二部歌剧舞蹈作品《爵士舞三部曲》。在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作品中,特丽莎只为舞者呈现一些基本的空间构图和设计限定,以舞者对音乐作出的即兴反应表现爵士乐的放松与热情。

  因在半个世纪内编过100多部作品,特丽莎获得了包括“国家艺术奖章”在内的多个重量级奖项,并在1991年成为首位获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女编舞家。编舞之余,特丽莎也爱画画。2008年,特丽莎一个取名为《那样观众就不知道我是不是停止跳舞了》的大型绘画展览在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举行。2010年,为纪念特丽莎·布朗舞团成立40周年,惠特尼美术馆特举办了一个以《离开墙面》为名的连续展演7部特丽莎舞蹈作品的演出季。

  (编辑:闫伟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